奇饼送稚童,郎中道喜讯
南方,有一座云雾缭绕的翠云峰,山脚下坐落着一个宁静祥和的小村庄,名叫柳河村。
这柳河村虽不大,却民风淳朴,邻里和睦,且时常流传着一些奇闻异事,今儿个咱就来讲讲其中一个让人啧啧称奇的故事。
柳河村东头住着一位姓李的妇人,人称李翠花。
这李翠花啊,生得眉清目秀,心地善良,早年嫁给了村里的教书先生赵文远,二人相敬如宾,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可天有不测风云,两年前赵文远因病去世,留下李翠花一人带着年幼的儿子小石头艰难度日。
小石头今年五岁,长得虎头虎脑,聪明伶俐,一双大眼睛扑闪扑闪的,甚是惹人喜爱。
自从爹去世后,小石头便成了李翠花唯一的依靠,娘俩相依为命,日子虽苦,却也温馨。
这日清晨,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柳河村的小道上,李翠花早早起来,给小石头煮了碗热腾腾的小米粥,又烙了几张香脆的玉米饼。
小石头吃得津津有味,小脸蛋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娘,这饼真好吃,我还要!”小石头吃完一张,又伸手向李翠花要。
李翠花慈爱地摸了摸小石头的头,笑道:“傻孩子,饼没了娘可以再烙,可你得给娘留点,娘还没吃呢。”
小石头懂事地点点头,不再吵闹。
李翠花收拾好碗筷,心中却暗自思量:这几日总感觉身体不适,头晕目眩,莫非是太过劳累所致?
想着自己这般年纪,万一有个好歹,小石头可咋办?
思来想去,李翠花决定回娘家一趟,一来看看年迈的父母,二来也让老父亲给自己瞧瞧病。
这李翠花的父亲李老汉,年轻时可是远近闻名的郎中,医术高超,救过不少人。
李翠花将小石头托付给邻居张大妈照看,自己则背上个小包袱,踏上了回娘家的路。
一路上,山花烂漫,鸟语花香,可李翠花心中却沉甸甸的,总有种说不出的预感。
走了半日,李翠花终于来到了娘家所在的杏花村。
杏花村比柳河村大些,也更加热闹,村里家家户户都种着杏树,每到春天,杏花盛开,美不胜收。
李翠花走进熟悉的院子,只见老父亲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手里拿着本泛黄的药书,正看得入神。
李老汉见女儿回来,脸上露出惊喜之色,连忙放下手中的书,迎了上来。
“翠花啊,你咋回来了?
也不提前说一声,我好去接你啊。”李老汉边说边接过李翠花的包袱。
李翠花鼻子一酸,眼眶泛红,道:“爹,我这几日身子不爽快,想让您给瞧瞧。”
李老汉一听,忙拉着女儿进屋,让李翠花坐下,自己则拿出脉枕,开始给女儿诊脉。
这一诊,李老汉的脸上却露出了疑惑之色,眉头越皱越紧。
“爹,咋样了?
我是不是得了啥大病?”李翠花见父亲神色不对,心中更加忐忑。
李老汉沉吟片刻,缓缓说道:“翠花啊,你这脉象,怎么像是……有喜了?”
“啥?
有喜了?”李翠花闻言,如同晴天霹雳,愣在原地,半晌没回过神来。
“这……这怎么可能?
我丈夫都去世两年了,我……我怎么可能怀孕?”李翠花结结巴巴地说道,脸上满是震惊与不信。
李老汉也是一脸困惑,道:“按说这脉象确实像是喜脉,可你这情况,确实让人难以理解。
要不,你再等几日,看看情况如何?”
李翠花心乱如麻,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该喜还是该忧。
她思前想后,决定在娘家住几日,再看看情况。
这几日里,李翠花茶饭不思,夜不能寐,满脑子都是那不可思议的“喜讯”。
一日午后,李翠花在院子里散步,无意中看到院子里那棵老杏树下,小侄子小豆子正拿着一块饼吃得欢。
那饼的形状和颜色,怎么看都像是自己给小石头烙的玉米饼。
“小豆子,你这饼哪来的?”李翠花好奇地问道。
小豆子抬头一看是姑姑,笑眯眯地说道:“姑姑,这是我从奶奶屋里拿的,奶奶说这是姑姑你回来时给小石头带的,让我尝尝。”
李翠花一听,心中咯噔一下,猛地想起自己离家时,确实给小石头烙了几张饼,还特意放了一张在包袱里,打算带回娘家给父母尝尝。
可自己走得急,竟把这事给忘了,那饼如今还在包袱里呢!
李翠花连忙跑回自己屋里,打开包袱一看,果然,那张饼还在,只是已经干得硬邦邦的了。
李翠花拿起饼,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难道……这饼有什么问题?
李翠花拿着饼,匆匆来到父亲面前,将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
李老汉听后,也是大吃一惊,忙接过饼,仔细端详起来。
“这饼看起来并无异样,莫非是……”李老汉说到这里,突然脸色一变,似乎想到了什么。
“爹,您想到了啥?”李翠花见父亲神色不对,忙追问道。
李老汉叹了口气,道:“翠花啊,你还记得你丈夫赵文远去世前,曾给村里一个快要饿死的老乞丐一块饼吗?”
李翠花闻言,点了点头,道:“记得,那老乞丐当时饿得只剩下一口气了,丈夫见他可怜,就把手中的饼给了他。”
李老汉道:“那老乞丐吃了饼后,竟奇迹般地活了过来,还说他是个云游四方的道士,为了报答赵文远的救命之恩,要送他一件礼物。
当时赵文远推辞不过,就让他随便拿了些家里的东西。
难道……这饼就是那道士留下的?”
李翠花一听,惊得目瞪口呆,道:“这……这怎么可能?
那道士给的饼,咋会跑到我包袱里来了?
还……还让我怀了孕?”
李老汉也是摇头苦笑,道:“这世间之事,无奇不有。
那道士既然能救人性命,想必也有些神通。
这饼或许就是他用法术变来的,吃了能让人怀孕也不一定。”
李翠花心中乱极了,不知道该相信父亲的话,还是该相信自己的耳朵。
她看着手中的饼,只觉得它仿佛变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让自己无从下手。
就在这时,院子里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李翠花忙走出屋子一看,只见小侄子小豆子正拉着小石头的手,兴奋地喊着:“小石头,快来,我奶奶给你留了好吃的饼!”
小石头一见李翠花,扑进她怀里,道:“娘,我饿了,想吃饼。”
李翠花看着小石头那双纯真的大眼睛,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她抚摸着小石头的头,道:“好,娘这就给你拿饼吃。”
说着,李翠花转身回到屋里,拿起那块饼,走到厨房,用火烤了烤,直到饼变得松软可口,才端给小石头吃。
小石头吃得津津有味,李翠花却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心中五味杂陈。
她不知道这饼究竟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如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喜讯”。
夜幕降临,李翠花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她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光,心中充满了迷茫与困惑。
这饼究竟有何神奇之处?
自己真的怀孕了吗?
这孩子的父亲又是谁?
这一切的一切,仿佛都是个谜,让人捉摸不透。
而与此同时,在柳河村,张大妈正哄着小石头睡觉。
小石头躺在床上,手里还紧紧抓着那块饼的残渣,嘴里喃喃自语:“娘,这饼真好吃,我还要……”
张大妈听着小石头的话,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她轻轻拍着小石头的后背,道:“好孩子,快睡吧,等你娘回来,再给你烙饼吃。”
小石头在张大妈的轻拍下,渐渐进入了梦乡。
而李翠花那边,却还在为这突如其来的“喜讯”而苦恼不已。
次日一早,李翠花便辞别了老父亲,带着满心的疑惑回了柳河村。
这一路上,她走得心不在焉,几次险些被路边的石头绊倒。
到了村里,她也没急着回家,而是直接去了村东头王大娘的家。
王大娘是村里辈分最高的老人,见多识广,啥稀奇古怪的事儿都听过。
李翠花一进门,便急匆匆地将事情原委告诉了王大娘。
王大娘听后,眉头紧锁,沉默了好一阵子。
“这事儿啊,听起来确实邪乎。”王大娘终于开了口,“不过,咱村里老一辈的人确实有个传说,说那翠云峰上有位得道高人,偶尔会下山来度化有缘人。
你那丈夫赵文远是个心善之人,兴许就是那时候被高人看中了,给留下了这么个‘礼物’。”
“礼物?”李翠花不解地问道。
“对,礼物。”王大娘点了点头,“传说这高人有一种秘术,能让不孕之人怀上孩子。
但这种方法极为罕见,且需耗费施法者极大的修为。
我猜,那道士给你丈夫的饼,或许就是施展秘术用的媒介。”
李翠花听后,惊得目瞪口呆。
她没想到,这事儿竟然还扯上了得道高人。
她谢过王大娘,心里头更是七上八下,不知道这究竟是福还是祸。
回到家,李翠花把这事儿跟张大妈说了。
张大妈也是一脸惊讶,半晌没说出话来。
过了好一阵子,她才叹了口气,道:“翠花啊,这事儿虽然邪乎,但孩子是无辜的。
既然上天赐给了你这么个宝贝,你就好好养着呗。”
李翠花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她知道,张大妈说得对,孩子是无辜的,自己不能因为这事儿就放弃他。
于是,她下定决心,要好好地把这个孩子生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李翠花变得格外小心。
她不再去地里干活,每天就在家里养着身子,偶尔出去串串门,跟村里的妇人们聊聊天。
村里的人听说这事儿后,都纷纷来探望她,有的送来了鸡蛋,有的送来了小米,还有的送来了自家种的菜。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翠花的肚子也渐渐大了起来。
她每天摸着隆起的腹部,心里头充满了期待和幸福。
她想象着孩子的模样,想象着他长大后的样子,心里头就暖洋洋的。
转眼间,到了深秋时节。
这日午后,李翠花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突然听到村头传来一阵喧闹声。
她好奇地站起身,朝村头望去,只见一群人正簇拥着一个身穿道袍的老者朝这边走来。
那老者须发皆白,仙风道骨,正是传说中的得道高人。
村民们见他来了,都纷纷跪在地上,祈求他赐福。
那老者微笑着,一一为村民们赐福。
李翠花见状,心中一动,忙迎了上去。
她跪在老者面前,将事情经过告诉了老者。
老者听后,微微颔首,道:“善哉善哉,此事果然与我有关。”
李翠花一听,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
她忙问道:“高人,那这孩子……”
老者笑道:“你放心,这孩子乃天命所归,将来必成大器。
你好好养着,待他出生后,我自会前来收他为徒,传授他一身本领。”
李翠花闻言,心中大喜。
她连连磕头谢恩,老者则微笑着摆了摆手,转身离去了。
接下来的日子,李翠花更是安心地养胎。
她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跟肚子里的孩子说话。
她告诉他,外面的世界有多美好,村里的人有多善良,还告诉他,等他出生后,会有一个高人来收他为徒。
终于,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李翠花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孩。
村民们听说后,都纷纷前来祝贺。
他们看着孩子那粉嫩的小脸,都纷纷夸赞他长得俊。
李翠花看着孩子,心中充满了幸福。
她知道,这个孩子就是她的希望,就是她的未来。
她给他取名叫赵天赐,希望他能像名字一样,得到上天的眷顾。
日子一天天过去,赵天赐也渐渐长大了。
他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每天都跟在母亲身后,问东问西。
李翠花看着儿子,心中充满了自豪。
她知道,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
转眼间,赵天赐到了上学的年纪。
李翠花便将他送到了村里的学堂,让他跟着教书先生读书识字。
赵天赐聪明好学,很快就学会了很多字,还能背诵很多诗文。
村里的教书先生见赵天赐如此聪慧,便对他格外关照。
他不仅教赵天赐读书识字,还教他练武强身。
赵天赐也不负众望,学得很快,很快就成了村里的小英雄。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赵天赐长成了一个英俊潇洒的小伙子。
他不仅武艺高强,还满腹经纶,成了村里人心中的骄傲。
而那位得道高人,也如约而至。
他看着赵天赐,眼中闪烁着满意的光芒。
他告诉赵天赐,他就是他一直在寻找的有缘人,愿意收他为徒,传授他一身本领。
赵天赐闻言,心中大喜。
他跪在高人面前,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算是拜了师。
从此,他便跟着高人离开了柳河村,踏上了修炼之路。
李翠花看着儿子离去的背影,心中既有不舍,又有期待。
她知道,儿子这一去,便是要闯荡江湖,去经历风风雨雨。
但她相信,儿子一定会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一定会让柳河村的人为他骄傲。
故事讲到这儿,也算是有个圆满的结局了。
赵天赐的传奇人生,也从此拉开了序幕。
而李翠花,则依旧在柳河村过着平淡的日子,每天看着村头的大路,期待着儿子的归来。
岁月悠悠,时光荏苒。
柳河村依旧宁静祥和,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但每当夜幕降临,村里的老人们便会围坐在篝火旁,讲述着赵天赐的传奇故事,让年轻一代们心生向往,也让李翠花的心中充满了温暖和希望。
李翠花的日子过得平静而漫长,儿子赵天赐离家学艺一晃便是数年。
每当过年过节,村里的小孩都会跑到李翠花家门前,眼巴巴地望着她,希望她能讲些赵天赐的英雄事迹。
李翠花总是笑眯眯地,从怀里掏出几颗糖,一边分给孩子们,一边讲述着那些她自己也觉得像梦一样的故事。
“天赐啊,从小就聪明,那时候村里教书的王先生就说,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李翠花说着,眼神中闪烁着骄傲的光芒,“你们知道吗?
他拜的那位高人,可不是一般的道士,那是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的神仙啊!”
孩子们听得入了迷,眼睛里都是星星,仿佛赵天赐此刻就骑着大马,带着一身金光,从村头的大路上奔来。
李翠花看着孩子们,心里头暖洋洋的,仿佛儿子就在身边。
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李翠花的生活似乎只剩下等待。
但等待并不总是枯燥无味的,因为她有了新的事情做——那就是为儿子准备他最喜欢的饭菜。
每当她做好一桌丰盛的菜肴,总会习惯性地站在门前,望着远方,想象着儿子突然出现在眼前,大口大口地吃着她做的饭,夸赞她的手艺。
村里的人都说李翠花疯了,说她整天对着空气说话,还总自言自语地笑。
但李翠花不在乎,她知道,儿子虽然不在身边,但他的心始终与她在一起。
又是一年冬天,大雪纷飞,整个柳河村都被白雪覆盖,仿佛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
这天,李翠花正在家里忙着包饺子,突然听到村头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她心里一紧,手里的饺子差点掉在地上。
她忙放下手里的活,跑到门前,朝村头望去。
只见一匹高头大马正朝着这边奔来,马背上坐着一个身穿铠甲,手持长枪的年轻人。
李翠花定睛一看,那不就是自己的儿子赵天赐吗?
她激动得眼泪都流了出来,一边喊着儿子的名字,一边朝着村头跑去。
村民们听到动静,也都纷纷围了过来。
他们看着赵天赐,眼里都是惊叹和羡慕。
赵天赐从马上下来,看着母亲,眼里满是愧疚和思念。
他一把抱住母亲,声音哽咽地说:“娘,我回来了。”
李翠花抱着儿子,泪如雨下。
她抚摸着儿子的脸,感受着那熟悉的温度,心里头暖洋洋的。
她知道,儿子终于回来了,她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
村民们也都围了上来,纷纷向赵天赐表示祝贺。
他们看着赵天赐,眼里都是敬佩和羡慕。
赵天赐微笑着,一一回应着村民们的问候。
晚上,李翠花为儿子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
她看着儿子大口大口地吃着自己亲手做的菜,心里头满是幸福。
赵天赐看着母亲,眼里满是感激和愧疚。
他知道,自己这些年离家学艺,让母亲操碎了心。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孝顺母亲,让她过上最好的日子。
接下来的日子,赵天赐每天都陪着母亲。
他带着母亲去村里转悠,给她讲述自己在外学艺的经历。
李翠花听着儿子的故事,心里头满是骄傲和欣慰。
她知道,儿子已经长大了,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转眼间,春节就到了。
赵天赐带着母亲去镇上买了许多年货,还给她买了一件崭新的棉衣。
李翠花穿着儿子买的棉衣,心里头暖洋洋的。
她知道,这件棉衣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儿子的一片孝心。
春节那天,赵天赐带着母亲去村里的庙里烧香拜佛。
他跪在佛像前,虔诚地祈祷着。
他感谢佛祖保佑母亲身体健康,感谢佛祖让他有机会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村民们看着赵天赐,眼里都是敬佩和羡慕。
他们知道,赵天赐不仅武艺高强,还孝顺母亲,是个真正的好男儿。
日子一天天过去,赵天赐在家乡的日子也越来越少。
他知道自己不能永远留在母亲身边,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使命要去完成。
但每当他离开的时候,他都会紧紧抱住母亲,告诉她自己一定会回来。
李翠花看着儿子离去的背影,心里头虽然有万般不舍,但她知道,儿子是个有大志向的人,不能永远留在自己身边。
她默默地祝福着儿子,希望他能够一帆风顺,平安归来。
就这样,赵天赐一次次地离开,又一次次地归来。
每一次归来,他都会带着新的故事和礼物,让母亲的生活充满惊喜和欢乐。
而李翠花,也总是在等待着儿子的归来,用她那颗充满母爱的心,默默地守护着这个家。
岁月如梭,转眼间,李翠花已经白发苍苍。
但她的心里依然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她知道,儿子虽然不在身边,但他的心始终与她在一起。
而她,也会一直等待着儿子的归来,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故事讲到这儿,也算是有了个圆满的结局。
赵天赐和李翠花的故事,就像柳河村的那条小河一样,静静地流淌着,讲述着关于母爱、成长和等待的永恒主题。
而每当夜幕降临,村里的老人们围坐在篝火旁,讲述着这个故事的时候,他们的眼神里总是充满了温暖和期待,仿佛赵天赐此刻就骑着大马,带着一身金光,从村头的大路上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