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壮壮挨骂,只因说了一句"拍给下个世纪的观众看的!"

石坊青斜说娱 2024-09-01 14:44:38

电影《盗马贼》(1986)蓝光版封套

《猎场札撒》(1984)拍摄于1984年,《盗马贼》(1986)是其之后的作品。这两部作品都得到了国际上电影界同仁的高度赞赏,国内的专家和同行也好评如潮。

它们与《一个和八个》(1983)、《黄土地》(1984)同被归入第五代导演探索电影而平分秋色,田壮壮也因此成为第五代导演中独具风格的代表人物。

电影《猎场札撒》(1984)剧照

《猎场札撒》表面上讲述的是,一个成吉思汗的后裔,遵循着祖先的遗训,延存着那个具有社会约束力的规矩——“札撒”,电影名字“猎场札撒”即“猎场准则”。

该片以此为他们生活方式的行为规范,强调了友谊在生活中的崇高位置,展示了蒙古族牧民善良、多情重义的民族性格。

电影《猎场札撒》(1984)中国版海报

在那片广袤美丽的草原上与天地万物合为一体,围猎季节到了,寂静的图布尔山谷回荡着严厉的猎场法规以及繁衍生息的故事。但实际上创作者所要表现的“札撒”是一个远不止猎场上应用的“札撒”。

田壮壮自己曾经说过:打猎这么残忍的东西,竟然还有这么个规矩,可人类世界的互相残杀,比这打猎还残忍。

田壮壮

可见他所关注的并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他所要表现的“札撒”是一个人们在处理相互关系中应当恪守的准则。

在影片中真正打破这种“准则”的是供销社,以及那一段广播中宣布旗里的拘留处罚,这代表着人类社会的权力改造,要打乱这自然规则。

正如后来陈凯歌所说:“这部影片是田壮壮所做的有关社会理想的一个巨大的梦。”

像其他几部第五代探索电影一样,《猎场札撒》在电影美学的突破和艺术形式的探索上作了刻意的追求。

这部由田壮壮与第五代著名的摄影师之一的侯咏合作拍摄的影片,在画面镜头的组合上也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力。

同于《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的是,它是以抒情写意为特色,并带有很强的纪实性。

电影《猎场札撒》(1984)剧照

它运用了很多纪实手段来表现生活场面,但它的用意主要不在叙事而在于抒情。

但《猎场札撒》,也像五代电影中的许多作品一样,拉开了创作与欣赏之间的距离。

因之它的题材,所表现的审美对象,也因之它的表现方法——对情节人物在铺叙交代上的极其省略,以致使观赏者稍有疏忽,便会中断线索,看不明白。

电影《盗马贼》(1986)法国版海报

接着田壮壮拍摄了一部认真讨论人与宗教关系的电影《盗马贼》,除了电影本身散发的艺术探索才华,还有着重要的史实意义。

但观众对这部电影并不买账,以致后来田壮壮宣称自己导演的《盗马贼》是一部“拍给下个世纪的观众看的!”

想当初,田壮壮说的这句话,差点没让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电影观众把他骂死。

电影《猎场札撒》(1984)剧照

那是在他拍了那部几乎让所有的人都念不利落片名的《猎场札撒》和《盗马贼》之后。

某日,田壮壮与他的一位好友某青年评论家谈他的创作。在座的有一位随青年评论家而来的某青年报的记者。

开始,那位记者很职业地掏出一个小本子,煞是谦卑地在那上面比比划划,后也竟耐不住地张开了嘴:“我很喜欢你的《盗马贼》,但是我没看懂。”又补一句:“我觉着就是一纪录片。”

电影《盗马贼》(1986)剧照

田壮壮一听这话,瞟了那记者一眼,心里顿生反感,于是,他就没好气地甩给了那记者一句话:“我这片子是拍给下个世纪的观众看的。”

也不知那记者是真没听出那话里的意思,还是别有用心,后来竟把这作成了一篇文章,把那话变成了田壮壮对20世纪观众的宣言给宣扬了出去。

那舆论不哗,观众不怒还等什么呢?一家在观众中很有影响的电影刊物,竟连着三期连篇累牍地刊载了读者——观众对田壮壮不满甚而是怒不可遏的文章。

田壮壮

更有一大批热心观众将信直接寄到了出品《盗马贼》的西安电影制片厂一一田壮壮 收。

当这一捆厚厚的信件转到他手里时,他简直没有勇气去拆。所有的信都是因他那句话而起的,所有的人都没看过电影,而所有的信都把他骂了个狗血喷头。

读信的时候,他的手一直就在发抖。

他为自己无意中触犯了“上帝”而深深地悔过,那真是连肠子都悔青了;他更为那至今也不知是什么用意的记者对他的歪曲而愤怒,他甚至想去和他打官司。

电影《盗马贼》(1986)剧照

其实《盗马贼》这部电影首先全力展示了宗教作为文化的一种客观存在。

大量藏族牧民膜拜佛祖、虔诚祈祷的肃穆画面,透露出创作者对宗教产生之因的探究。

这种探究基于这样一种宗教哲学前提:宗教是一种精神关怀和心灵安慰。

而且《盗马贼》对宗教的探究并非单向,而趋立体。

田壮壮

影片用强烈的影像鲜明地表现了祈祷与结果,人与佛之间的想象性联系中断,表现了虚构的超自然物以及种种虚幻实体和虚幻境界的破灭,揭示了观念与现实的分离。

特别是影片最后的镜头充满绝望和幻灭,面容枯槁的主人公罗尔布挣扎着爬向天葬台,灰暗混沌的雪野上遗留着血迹和腰刀。

电影《盗马贼》(1986)剧照

这一切似乎在发问:祈祷为何改变不了罗尔布的命运?这是影片对宗教更深一层的反思。

那一时期的田壮壮所承受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在万般无奈之中,他以极大的忍耐克制着自己,始终未发一言。他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从此,他再不敢拍像《猎场札撒》、《盗马贼》那样的影片。

电影《盗马贼》(1986)剧照

“当时就没有一家报刊,一个记者来问问我,到底是怎么回事?却都是以讹传讹,恨不能将我置于死地而后快。”田壮壮后来如是说。更可笑的是,这句话竟成了当年电影界“十大新闻”之一。

之后,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美国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却对《盗马贼》不吝赞美之词,认为它以新的电影语言和现代人的视角,探究了人与宗教、人与自然这些重要的哲学命题,还将它列入了其心目中20世纪90年代全球十大优秀影片的榜首。

电影《盗马贼》(1986)英文版海报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