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农民30元上交的“铁钩”,是近6000年前中华第一龙,差点被截断做烟嘴

南兮的人文游记 2024-09-25 18:26:08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玉龙|红山文化时期|拍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件看起来像是“铁钩子”的东西,陈列在国家博物馆里一个较为显眼的地方。属于距今6500年到5000年的红山文化时期,曾有着“中华第一龙”的美誉,被永久禁止出国展览。

不过这件文物并非考古出土的,而是由当地的农民无意间挖出。在成为超级国宝之前,这件文物曾经历过十几年的埋没:它出土后被小孩当做玩具拖在地上遛着玩,也曾差点被截断做成烟斗,后来经文物局征收后随意放置在库房,一待就是13年,最终成为举世瞩目的无价之宝。

1971年,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赛沁塔拉村17岁的村民张凤祥在果林里修梯田,休息间隙他随手翻着身边的土,一个不小心就挖出了一块黑乎乎的东西,上面有很多土锈,看着像块铁。张凤祥用铁锹用力敲着土锈,却怎么也敲不掉,随手就给扔了。

快回家时,他想着这块铁拿去卖的怎么也能换个几分钱,于是又回去把这块铁捡回了家。

张凤祥是家里大哥,他下面还有几个弟弟,最小的也才4岁,为了哄弟弟们玩,他用绳子栓住铁块,给弟弟拖着当玩具玩。

小孩每天拖着这块铁到处跑,十几天以后,铁块上面的土锈被磨掉脱落了下来。此时张家人才发现,这哪是什么铁,分明是墨玉啊。

这块玉在张家珍藏了一段时间后,张父还是决定把这块玉交给当地的文化馆,但当时馆里的工作人员不知道这是什么,又让张家人带了回去。

后来张凤祥的舅舅来家里串门,看到这块玉就提议把它截断做成四五个烟嘴,多少能卖点钱。于是张家人开始寻思着找工匠给改一改。好在当时做烟嘴的工匠说这玉透光性不好,改成烟嘴也不值几个钱,于是张家人放弃了这个打算。

但这玉放在家里总归不是个事,张家人后来又去了一趟当地文化馆,这次接待的是副馆长,副馆长也不清楚这是个啥,但还是当做普通文物收下了,并且给了张家人30元奖励,算是文物征集费。

翁牛特旗文化馆收下这块玉后,先后几次找人鉴定也始终没什么结果,之后把它放在了由废弃厕所改建的库房里。

1984年,辽宁省凌源县(今凌源市)和建平县交界处的牛河梁出土了距今5000多年的玉猪龙,这个消息很快传开。

(玉猪龙|辽宁博物院)

这时翁牛特旗文化馆的负责人突然想起十多年前征收的那件玉器,意识到这有可能也是和牛梁河玉猪龙一样的珍贵玉器,于是他把这件玉器带到北京,请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鉴定。

后经苏秉琦先生多方考证:这是红山文化的遗物,是一件珍贵的玉龙,这件文物也被称为红山玉龙。

稍微提一下:红山文化是中国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著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内蒙古、辽宁和河北等地区。红山文化的发现,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提供了证据,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曙光”,在海内外引发了巨大轰动。

与此同时红山文化的玉文化和龙文化开创了中华民族“尚玉”、“崇龙”文化的先河,证明西辽河流域也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地区一样,同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红山文化时期|玉神人兽像|上海震旦博物馆)

1986年,《人民画报》刊登了红山玉龙的图片。这条消息一经报道,便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

1989年,为庆祝新中国建国40周年,红山玉龙被调往北京参加展出,此后入藏国家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

这件玉龙由墨绿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它的躯体卷曲如钩,全身光洁明亮,线条流畅,集鹿眼、蛇身、猪鼻、马鬃4种动物元素于一体,是部落的祭祀礼器,用以沟通上天、先祖和神灵。玉龙以一整块玉料圆雕而成,形体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

(甲骨文|龙)

有意思的是,龙的背后有一个单孔,用绳穿过单孔悬其挂起来,玉龙首尾正好处于同一水平线,可见孔的位置是精心设计的,近6000年前的古人就有如此精湛的雕琢工艺,输在令人叹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被是一种具有强大力量和神秘色彩的神兽,被人们崇拜。国博的这条红山玉龙在当时是已知红山文化玉龙中体型最大的一件,被称为“中华第一龙”。

(不过目前关于这个称号争议还是很大的,河南省濮阳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蚌壳摆彻的龙虎图案、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夏绿松石龙形器、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发现的石块堆塑巨龙图案,也都当地认为中华第一龙,其中濮阳的“中华第一龙”还是上过小学课本的。)‍

(濮阳蚌壳摆彻的龙虎图)

就在前两天,赤峰市敖汉旗元宝山红山文化积石冢公布最新考古成果,首次发现了南方北圆、南坛北冢的墓葬祭祀于一体的建筑遗存,一次性出土了上百件红山文化玉器。

其中M15出土的玉龙,是目前考古发掘出土中体量最大的红山文化玉龙,期待未来有更多红山文化相关的文物解读。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