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课间10分钟,一位学生到我的办公室,问我地理如何学习?我问她:“老师教你如何学了吗?”她说:“叫她们先记住。”我说:“记忆也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法吧。”她说:“您不是这样教的。我觉得还是理解了好记忆一些。”我说:“对。其实地理学习只要理解了,要不要书本都一样。我们学习的地理知识就是我们在地球上能够看见的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的规律的体现。所以我们在学习地理教材的过程中一定要联系生活中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比如地球自转的昼夜变化中形成的全球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的变化规律,实质就是地球自转对着太阳与背对太阳地球生活的人们对当地早、中、晚的时间划分。”走时,她对我说,她明白了。
记得还是在读高中的时候,高考复习时的一个晚自习课上,同桌问我是怎样学习历史、地理的。我告诉他:我学习历史的方法就是把教材读到能够重复;地理的学习方法是记读教材时联系现实的地理现象巩固加深。听了我的学习方法,他也开始了尝试。还经常在晚自习课上要我给他提问。他的成绩很快由40、50分到了70、80分,我原以为是他记忆力差。后来他告诉我,他以前既没有方法也没寻找过方法。由于高三的自我努力,他顺利考取了不错的大学。
无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形成适应自身学习能力的学习方法。没有自身的学习方法就无法进入有目的自觉学习状态。学习的方法就是一个有目的掌握知识规律、提升学习效果的学习策略。
二、形成原因分析1.重知识不重方法的引导
为什么许多学生形不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呢?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方法没有形成的关键原因在于家长与教师重视知识的学习而不注重学习法的培养。
学习方法没有在学生身上形成,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只教知识,只注重现成知识的结论,不注重知识的产生过程,不注重知识的生成启发,忽视学习方法的养成。这种现象在20世纪二十年代杜威的教育理论中已经被批判,但是直到今天这种简单的教学策略依然在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使许多学生学习疲劳,无法享受知识形成过程的天然乐趣。
2.不注意学习对象的探究体验
不管学生能否消化,只注重知识的灌输。比如语文教师讲课文的大意。学生根本没有读出是什么意思,教师就把教学参考书上的词语解释、划分段落、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以及写作特点原原本本地抄到了黑板上,让学生去记忆。记忆力强且学习态度十分端正的学生能够通过记忆学到一些书本知识;记忆力差且学习态度没有养成的学生则只能在课堂上消磨时光。
3.忽视学习目标的科学引导
学习目标的引导忽视是指教师开展的育人活动脱离了学习目标的现实要求,按照自身的教育需求随意开展育人活动。这种缺乏目标的随意性使得学生受教只是听之任知,缺乏学习目标的知识理解运用要求层次。学习只是机械记忆,而不是运用理解,更不是学习方法的认知建构。很多教学中,尤其是课堂教学,许多教师完成的是按照教学目标要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传授。只是教师的课堂任务完成了,而有多少学生实现了教学目标要求的学习目标值得疑虑。许多课堂学生如同过山车一样,其实一无所获的育人效果对于智商差异的班级,尤其是普及免费、层次不齐的义务教育阶段,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4.智力差异的无可奈何
智力差异的无可奈何是指学生智力差异的客观存在,导致学习方法的引导无法全部实现。任教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班级,都知道一个简单明了的道理。相同的学习情境下,进行一次测试,考试的成绩结果呈现出从高分到低分的明显差异。其实这种差异是学生智力水平的现实反应。尤其是在同一学习条件下的真实测试,成绩出现的梯度变化,可以看出一个班级学生的智力程度,可以明显看出学生的文字理解、数字运算方面的智力差异。智力水平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已经是经过有教育以来多次教育实践与检验的必然结果。许多学校划分快慢班、用人单位选拔考试择优录用都潜在地印证了智力差异的客观存在。
三、无法在学习中的危害1.知识的建构零碎
每一门学科的知识引导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到抽象的渐进学习过程。教材的编写也是依据学生从幼儿到大学的心理成长规律以及学习能力的形成过程编写的。学生不注意学习方法的养成,在进入每一个阶段都是记忆与背诵,知识呈现在认知领域即人脑的储存中都将处于支离破碎的状态。经常有学生说学习后面的忘记了前面的,其实就是没有学会系统掌握知识的自然学习认知建构方法。
2.阻碍自觉学习养成
学习方法如同学生开展最佳学习的“武器”,没有良好的“武器”做后盾,怎么能打胜仗呢?有了上好的“武器”,无论什么样的战争,都有胜算的可能。学生的学习亦是如此,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对新知识的学习就会自觉应用,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该查资料的查阅资料,该记忆的加深记忆。反之,自身不知如何入门学习,总要教师牵着鼻子,等着教什么内容就学习什么内容的不良学习习惯,自己无法进入自觉学习状态。
3.学习难点难以突破
知识越学越深,越学越难,这是现代知识学习积累发展过程的必然要求。困难的知识仅仅靠简单的讲解聆听是不够的。即使有时候听懂了,可是课后很快就遗忘了。善于学习的学生就会采用回忆建构的方法把难学的知识在大脑中重构强化。这种重构强化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就能完成,甚至很久的回忆重构才能在认知结构中清晰明了,直到载体上的难点知识化为大脑中能够灵活运用的陈述性知识为止。不注意运用学习方法的学生难以突破难点,甚至觉得知识难学,除了智力因素外,就是学习方法的应用不够。
4.知识的运用技能差
学习知识不讲究学习方法,如同学艺只是简单地模仿动作,而不是去探索动作的一招一式的形成方法。学习的结果只是略通皮毛而已。有时候可能是看别人演得精彩,自己只不过知道有这些表演。可是轮到自己上台表演时却束手无策。学习知识不养成学习方法,就无法明确新知识在认知系统中是如何生成的,运用知识解答问题的时候无法形成有效的联结,导致运用技能低下,失去了学习知识“学以致用”的初衷。
四、问题解决策略如何形成学习方法呢?对学生而言,按照以书本作为媒介的学习特点,有以下主要的学习方法值得借鉴。
1.联系生活出发的学习方法
任何知识都不是从天而降或者胡乱编造的,都是人类,特别是富有探究精神的先行者在生活中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思考、研究、记录与总结,形成系统化的学科与知识系列。也就是说,任何知识都源于生活实践的归纳与总结。联系生活学习知识有利于学生将理论形态的知识回归生活形态的实践,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究原法
究原法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时候对于知识起源与形成原由的探究。知识是从哪儿来的,它是怎样成为学习的载体的。究原法的形成在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设计知识联系生活的环节,让学生学习知识点的时候自觉与知识的生成点相联系,让书本形态的文本知识在认知结构中形成灵活的应用形知识。
(2)观察法
观察法是学生运用视觉直接获得知识的方法。教材中的知识获得从视觉的观察开始,一点一字一词一语,都离不开视觉去获得信息,进入认知结构的建构状态。不仅学习教材离不开观察,而且要实现建构知识的生活实践化,学生还要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将文本形态的知识变成生活化的知识,达到知识学习的学以致用。学生读书求知应用观察法关键在于形成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读教材的观察在于细致,不漏过一点知识信息。知识生活化的观察在于从复杂的大千世界中区别出所学习的知识的生成点与变化发展的存在状态。
(3)体验法
体验法是指学生充分调动感知觉,将学习的内容在脑海中以真实化的虚拟形象反复呈现,近似身临其境地化抽象为具体,可以感知新知形象建构认知结构产生的学习方法。
比如一个教育专家讲了一个案例:我们许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教到99时,就直接教100。针对这种只讲结果,不讲过程的学习指导,他提了四个问题:①100代表什么意义?②100是怎样产生的?③99到100的表示从意义到文字的思维过程体现了怎样的科学价值?④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如何体现思维到知识表述的过程?专家的这四个问题说明了什么。他接着说,教师应该让学生体会知识的生成过程,引导学生明白知识的意义与价值。99到100首先来源于有了99个,比99多一个怎么办呢?又该如何来表达呢?同学们可以发明一种表达方式吗?现在数学是如何表示的呢?这一系列的感知过程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充分的体验过程。
体验过程是对知识生成的直接感知,是创造力的培养的开始。我们如今应该可以推断,像汽车、飞机、轮船等新事物的发明家在发明创造新事物之前,肯定有一个对新事物的体验过程。甚至所有新事物在问世之前,有多次在发明者的梦境中重现的过程。当然,这种景象源于“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体验法的突出特点在于脑袋中虚拟感知的真实,在虚拟感知中生成学习的内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验过程,实际就是在让学生学会思维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进行再加工的过程。学生的体验学习按照体验的情景可以分为虚拟情景体验与真实情景体验。虚拟情景体验又可以分为文字还原图景腹稿体验、美术图画形象化体验、制作虚拟模型演示体验。真实体验可以分为现场考察体验、动手操作体验。按照体验与学习的内容可以分为学习前体验、学习中体验、学习后体验。体验法不仅对知识在认知建构中加工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培养认知过程中的情感稳定性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4)实践发现法
实践发现法是指学生把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去运用,解答蕴含知识的问题,发现知识就在生活中,求知在于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简单地以元角分为例,一元等于多少角、多少分,让学生去买菜等购物活动。学生通过计算每种商品的钱数就能够悟出元角分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原理,发现元角分的换算规律。实践发现法的形成在于教师要有目的地结合教材的知识掌握引导学生开展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发现知识的规律,形成知识建构的实践运用能力。
2.调动思维出发的学习方法
学习离不开大脑的认知建构活动,认知建构思维能力越强,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越强。学生如何调动自身的思维能力,提高知识的掌握效率与理解能力,就叫做调动思维出发的学习方法。
(1)幽思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古训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必须与精细思考相结合,才能把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水平。学生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指导实现知识的起源与原由的探究,实现知识在认知结构中的再次建构。学生已有的生活习惯、固有的认知方式、过去累积的生活经验、智力的活跃程度、现场的学习兴趣、智力的倾向性等主客观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知识的再加工。所以要实现当前所学知识与原有知识体系的连接是一个复杂的思考过程,这个过程所指向的学习方法就是幽思法,即学生通过对新知识在大脑储存器中反复的加工,自然与原有的认知产生联系,融入到认知结构系统之中。
幽思法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加工的时间,并创造一种加工学习的环境气氛。通过深入思考加工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找到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融化过程,在大脑中生成新知识的认知系统。
比如:有一位叫蔡军的教师给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讲光的折射的公开课。他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六个小组,给每一个小组的课桌上放上一个烧杯。烧杯里装有半杯水,然后在每一个杯中插入一只筷子,让学生观察筷子发生了什么变化。有的学生说不出变化,有的学生说看不出变化。教师一点也不着急,只是要求学生反复仔细观察筷子在与水面接触处有什么特殊的现象产生。四十五分钟很快过去了,学生中依然没有人回答出结论。下课了,教师告诉学生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观察,把观察的过程与结论写在纸上,下一次课交给教师。这一次听课学习已过了多年,但蔡教师的教学过程历历在目。
幽思法的核心价值在于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让学生把知识的接受过程变为积极思考深入探究的过程。幽思法特别要求教师学会指导学生展开思维,不仅仅指向课堂教学,更要把她指向学生的课外生活。树立知识就是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与总结得出结论的学习观。学生学会了幽思法,生活中的许多知识就会不敲自明。
(2)回忆法
丢下书本后如何学习?回忆法就是一种解决无书学习的最好方法。课间、散步、坐车、蹬厕所、睡觉前、洗衣服等每一个能够让人安静的瞬间都是极佳的学习回忆场。回忆作为知识的加工过程在心理学上介绍很多,回忆是对已有知识在人脑中的重构与再次加工,使新旧知识的联结更加系统化与条理化。学生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之后,利用睡觉前的清醒,把一天的新知识在头脑中如同电影放映一样回忆一遍,既可以及时地巩固知识,又可以让自己安静下来,在默念知识中安然入睡。这样,同时可以发现没有进入记忆系统的学习内容,为第二天的知识及时再加工做好准备。
回忆法作为单独的学习法提出来,它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善于利用时间巩固知识。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只是上课看书,而下课了很少看书,而成绩却很好,就是善于采用回忆学习法的结果。回忆学习法的最佳境界是科学的利用了时间,有效的节约了时间,又延长了学习时间。回忆法是一个从小逐步培养的过程。这个培养要突出简洁明快,使学生觉得回忆是一种有趣的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对回忆法的培养要做到无意识中潜入。比如提醒学生在娱乐与玩得很累了回忆一下今天学了那些知识,今天有哪些新的收获等。
(3)联想法
联想法是学习此内容时而展开的对与此内容的学习相关的内容进行连接并对此内容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的学习方法。相关的内容可以是过去已经存在认知结构中的,也可以是没有学习过的,所以联想从产生的途径上可以分为回忆联想与创新联想。联想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当前内容的学习,促进学习的途径有顺应与同化。顺应是指学习的的内容与原有认知结构具有接近性,可以直接整合到已有的认知体系之中。同化是指学习的内容与原有的认知结构没有联系,需要一个加工重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所以根据学习的内容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联想又可以分为相似联想或就近联想和创造联想或重构联想。
联想学习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形成认知结构的链条,使学生的智力结构处在连续不断的建构过程之中。如果把大脑的智力系统看作一个知识储备的仓库,联想学习法即可以增加知识量,同时还将知识分类与条理化。常用的比较学习实质就是通过联想对新旧知识进行系统分类的学习掌握过程。
联想学习法不只是局限于当前内容的学习,而且对学生经常性学习行为产生巨大的触发作用。会用联想学习的学生,善于将生活中的观察与学习的固有知识结合起来,形成学以致用,再发现、再重购的学习习惯。常用联想学习法容易受情景的激发产生异向思维,生成新的认知理念,形成与众不同的思维品质。联想是科学发明之母,联想学习法也是创新发明之源。
(4)扩展法
学生学完当前内容在大脑中将所学知识进行思维空间扩展从而使知识变得更为灵活、更容易理解、更加简化的学习方法。扩展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是知识融入已有认知结构的必要步骤。大脑如同一个巨大的信息仓库,能够容纳多方面的信息,有的信息是无意识的输入的,而有的是要通过思维加工才能进入存储渠道的。就人的教育而言,绝大多数信息尤其是人类道德、科学技术、进步思想、民主意识、法律制度等都要经过学生的锤炼或者反思才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因为这些知识需要摆脱本能的贪欲、自私、暴力、欺骗、虚伪、自大等。所以知识学习的扩展是知识学习过程中对信息加工的重要环节。
扩展作为一种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学习完当前知识后要有一个大脑区间的思索过程,想象我当前的学习内容存于大脑何处,并在想象的区间进行拓宽,甚至可以设想当前的学习内容是怎样放置在大脑中的,是在某一细胞核内还是膜里。扩展法通过知识的巩固使知识变得灵活,易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促使学生对自身大脑功能的认识,开发自己的智慧源泉。以地球自转为例,地球在宇宙中自转着,它在我的大脑中是如何转动呢?思考它时,要占据多少大脑空间呢?学习时,在大脑中可以把它扩展成多大区间呢?通过扩展思维,地球的自转在大脑的存在与现实宇宙中的地球自转合二为一,学生对地球自转的认识就变得清晰明朗。
(5)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指学生学习知识实在无法理解的时候,让大脑认知体系像狂风暴雨一样呼啸嚎叫,奔涌浩荡,使所学的知识在大脑中突然唤醒,融会贯通,与原有的认知系统产生和谐的链接,一下子理解了知识的原理。头脑风暴法除了个体奇思怪想打开思维通道外,还可以与同学、老师展开积极讨论,大胆想象,激发灵感的产生,打开思维的局限,多思维爆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也可以称作集体头脑风暴法,或者多头脑风暴法。
(6)顿悟法
顿悟法是认知建构中突然领悟和认识了某个不懂的问题,如同大脑突然光芒照耀,不懂的问题一下子彻底明确,透彻理解了。学习中的顿悟法是指学生遇到困难的问题时,不要急于求成,过一段时间把问题思考一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与准备,在某一时刻,大脑一下子豁然开朗,获得对问题的清晰理解。顿悟法不同于慢慢思考逐渐明白的层层理解法,层层理解法是步步理解解答问题,而顿悟法是无论怎么思考,当前无法获得困难问题的理解和认识。而是通过思考积累,在某一瞬间突然顿悟,获得问题领悟的灵光乍现。
3.理解文本出发的学习方法
文本是知识的载体,是学生有规律、有目的地获取系统知识的源泉。如今的文本知识除了主要的表现形式——纸质教材之外,还有电子文本、有声书、在线课程等等形式。文本将知识的学习由浅入深地划分为不同的学习阶段,促进学生有计划地完成学习的任务。学生掌握文本知识的学习方法,对促进学生成长意义重大。
(1)阅读法
文本学习的首要学习方法是阅读法。学生打开文本并阅读学习的内容获得知识。通过阅读,知晓文本的字词句、数字、公式、图表等传递的知识信息,获取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阅读法体现的是学生直观感知载体信息获得知识开展的有效学习。阅读文本获得知识点的学习信息传播的知识内容都是固定的。学生形成高效率地学习,应该养成有目的的阅读习惯。打开文本看标题,就知道学习的内容;阅读指导学习材料就知道学习掌握的内容。至于那些还要等待教师讲解的学生,说明他们还不懂得阅读法的奥妙。所以阅读法在于明确目的的基础上带着掌握知识去阅读,集中思维依据信息的解答进行知识的建构。对于学生而言,阅读法不是泛泛地看看,而是聚精会神地获得知识的信息。
(2)复读法
复读法是经过阅读没有理解载体传播的知识信息再次阅读获知识的学习方法。千古传述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温故而知新”讲的就是这方面的道理。这里想强调的是如何增强复读有效性的问题。
复读要达到有效,学生首先必须调整自己的思想,看自己能否集中精力强化当前意欲强化的内容。如果自己精力不够,就不要去行动。因为这样做只会加重自己的疲劳。这里体现的不再是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而精力才是学习的引擎。所以在复读之前,学生要反视自己的状况,看自己是否处于一个有效的学习状态。其次,复读前要先用上回忆法,尽量多的回忆先前阅读没有掌握的内容。复读前进行回忆,即使回忆不出,也要把它作为复读起始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他可以使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即将要做的学习巩固内容之中。第三,复读法与回忆法交错使用。复读一定时间之后,要放开学习材料,进行一个回忆的过程。复读法与回忆法并用,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它减少了视力的疲劳,加速了脑力的活动。
由此看来,复读法也并不是我们平常说的复习或背书,它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在学习指导中必须注意对学生耐心引导与培养学生复读强化学习的习惯,把“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变成一种更为科学的学习方法。
(3)理解法
文本知识的理解法是指在阅读与复读无法直接掌握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调动大脑认知思维系统,把握知识的本质与内在联系的方法。理解法是在过目建构无法理解知识的前提下展开的加深理解与大脑链接思考建构。理解法是学习知识无法直接进入认知建构系统是对学习的新知识的深加工,调动主体思维不断地重构,从而获得对新知识的认知建构,实现对新知识的理解。文本知识的理解法在重构无法完成的情况下,可以结合多种学习法再次重构,比如联系生活观察法、头脑风暴法、顿悟法等激活认知思维,彻底实现对知识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4)听读法
听读法是通过听读文本获取信息的学习方法。听读法调动听觉感知,获取文字信息,在认知建构中形成新的知识建构体系。学习材料的听力化,开辟了学习方法的创新。电子教材、音频资料等的问世,使听读法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听读法可以将阅读文本与听读文本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听觉感知与视觉感知,通过双重感官的刺激来加深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听读法早期主要运用于无法获得听觉感知的外语学习,如今各种电子教材与学习材料,在中文学习中也广泛运用。其实课堂的朗读与教师的讲解也是将文字转化为声音信息输入大脑的听读学习法。听读法运用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激活大脑中的语言处理区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沉浸于语言环境中,加深对语言结构的感知和记忆。听读法还能帮助学生纠正发音、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听读法是一种越来越值得推广和应用的语言学习技巧。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5)识记法
识记法是学生通过反复地感知、思维、体验和操作等活动,使知识在认知结构中形成新的链接,达到对新知识掌握的方法。识记是知识达到理解记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清楚记忆的必要前提。识记要求在认知结构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学生对于重要的知识点要反复地感知思考,对知识包含的信息清晰地进行编码,在持续记忆的过程保持流畅性。所以识记法是一个主动建构的学习过程。
学习是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付出的努力,要求学生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方法来进行识记。认知建构中的联想记忆、分类记忆、图表记忆、宫殿记忆、位置记忆等都是为了对学习对像进行加工,实现有目的的主动识记过程。识记法需要学生运用多种策略和方法来清晰地完成知识的记忆,熟练地掌握学习的知识。
(6)生活运用法
生活运用法是学生将课堂学习的教材知识转化为日常生活检验并实践应用的学习方法。它要求学生将掌握的书本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例如,学习了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的知识,就应该知道走到哪儿就知道哪儿的经纬度,就知道自己是在往哪个方向行走。提到哪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就能在大脑里呈现出所在的经纬度位置与范围。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甚至个人未来职业的发展。所谓的考试,不过就是知识的具体运用而已。小考小范围,大考大范围。升学考、毕业考则是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考试。生活运用法是学生将教材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巩固理解知识的方法,它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从而提升自我价值和学习品质。
(7)自练法
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自己一时无法理解的东西,可总认为自己有能力突破。针对这种欲达而又未达的知识目标,学生自己应该找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或者学习资料进行自学训练,明确知识目标的要求,加强基本知识原理的运用。以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证明为例,许多全等都要借助辅助线来完成。如何作辅助线呢?学生可以将类似题目归类训练,达到熟练,在以后的问题解决中,就能灵活运用。
学习自练法是学生针对学习过程中遇见的欲达而又未达的疑难问题,自己进行自主训练达到巩固学习目标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学生对有了一定的认知,但是知识的建构在脑海中依然模糊不清,通过自主训练达到建构清楚的知识目标的学习方法。
(8)小结法
善于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小结,可以加速知识的掌握程度。有经验的学生把完美的知识掌握都落实在小结上。小结把知识领会的内容简洁明了。学生在小结的基础上获得知识的精要掌握。形成小结学习方法在于学生在学习中要学会小结,学生养成如何依据教材抓主干知识的习惯。
学生自主小结不仅仅是针对某一节课堂,而应该贯穿于学习的始终。要做一个善于学习的学生就要善于小结。针对学习时间安排而言,可以一节课一小结,上午一小结,下午一小结,一天一小结,一周一小结,一月一小结,一学期一小结,一年一小结;针对教材知识的呈现而言,可以一节一小结,一章一小结,一本书一小结;针对学习的问题,可以一问一小结,两问一小结,多问一小结,结论一小结。小结可以拿一支笔画一个主干知识轮廓图,也可以在大脑中回忆默记叙述式地打腹稿。
一般而言,学初以画知识结构轮廓图为好,一旦达到熟练阶段,只需要在头脑中打腹稿即可。经常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学习小结,把已经掌握的内容在头脑中重构一遍,有利于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形成与新知融合的更高的认知结构。同时,在小结重构中,发现学习中还没有理解的疑难问题,又可以通过自练、幽思、回归教材等方法予以补救,从而促成对课程目标所要求的学习内容达到全面而有效地掌握。
(9)复题法
放学回家不久的夏同学,拿起碗筷准备吃饭了。吃了没多久,他拿出随身携带的改错本,琢磨起这次数学测试没有做对的几道题。他反复的把题目看了几遍,一组排列的数据与乘方根的联系规律在脑海里清晰了起来。一下子明确了第一道题错的原因。
复题法是学生针对作业、测试等的过程中,发现一些自己不大容易解答的题目,通过对题目反复思考,从题目的设计中悟出题目所要求的课程学习知识点,从而在题目与知识目标之间形成有效连接,达成出题设计具有一定难度题目问题自主解决的学习方法。今天,流行在学生中的纠错本,就是复题法的具体运用。纠错本把平时作业、测试中遇到的相对较难的题目收集在一起,利于学生快速重复回忆、思考遇见的疑难问题,快速地解答疑难问题。
(10)脑笔法
脑笔法是指学生在记忆理解的过程中,一边动脑接受,一边用笔写出或者画出所掌握的学习内容。脑的临时记忆都是概括性的。为了让概括性的记忆精细而长久化,学生在记忆的时候,将记忆的内容用文字或者图画清晰地在草稿纸上表示出来,通过动脑与动笔结合,使记忆的内容印象更为深刻。
使用脑笔法,有利于学生长期记忆形成与知识学习的情景回忆。经常运用脑笔法结合记忆,学生学习到一定的阶段,呈现在大脑中的是一门学科一个一个相互连接的知识结构图。就像教材的知识系列以目录呈现一样概括明了。所以当遇到各种考试时都不会紧张,读到考题时就知道考的是那一个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过程一步一步的呈现在脑海中。回答问题也就轻松自如,不会因为知识的连接链条断裂而无法动手。即使遇到综合性较难的题目,也会依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大脑中存在的知识基础,一步一步剥开解答的步骤。因为,按照现代的考试要求, 难度再大的题目也不会超越课程标准的要求,只是提升了知识运用的综合思维能力而已。
4.互动出发的学习方法
互动出发的学习方法,是学生通过自身与他人的沟通交流、相互提示、共同思考、合作探究等交互活动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独立学习无法完成的学习任务,通过主体间的协作完成对知识的掌握。
(1)提问法
提问法是指学生遇见不能理解的问题向他人寻求解答问题的的学习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寻求学习指导,完成疑难知识理解的学习方法。提问不是教师教学引导学习的提问,而是学生针对不懂的知识问题,主动寻求问题解答的突破疑难问题的解决,获得知识掌握的方法。
学生使用有疑难提问法,提问的对象是能够帮助其解答问题的人。学习中学懂了的同学或者老师,通过能者的帮助顺利地解决疑难问题。这种问题是学生依据学情有目的、有意识地提问,不是盲目地毫无目标的提问;是学生发现无法理解的学习问题,向能者寻求解答的提问,不同于教师启发思考领悟学习目标的提问。提问学习法是强化主动学习,向他人寻求学习救助的好办法。其实提问求解的过程也是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提问法的运用到到一定的时间,学生的自主解答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养成了如何思考、如何解答问题的习惯,也将为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交谈法
交谈法是学生通过交谈学习过程中遇见的问题、心得,分享学习的经验,从而达成问题解决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成长中会遇见学习问题、生活问题、人生问题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在学生心理形成疑团。为了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要学会通过与他人交谈促进问题的解决,解开心里的郁结,成为内心健康的学生。与同学结伴,与优生交友,向长者求教,把疑团通过交谈获得认知的释怀。同伴、师生的交谈学习,使疑难问题在认知结构中与已有知识反复碰撞加工,促使学生茅塞顿开,实现疑难问题与建构的知识形成链接,实现困难问题的有效解决。这样不仅解决了学习中的困惑,而且解决了人生的迷茫,走向了心理健康。
(3)辩论法
辩论法是学生遇见两难问题通过自辩与对手辩依靠逻辑推理和证据展示来探讨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辩论法是在遇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两难问题时学生通过与参与者展开辩论,形成自身独特认知见解的方法。辩论法着重用在世界观的认知形成,用在教育理论、政治观念、法律见解等有多个见解的学习领域。通过辩论,形成清晰的观点,并且运用严密的逻辑和有力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时尊重并理解对方的立场。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双方会围绕问题的见解展开激烈的讨论,通过反驳、质询和解释来推动话题的深入,实现自身观念的构建,达成学习的目标。
辩论法在学习实践中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学生今后参与国家政策制定和表达民意的认知形成;有利于培养律师和法官审理和裁决案件的是非明辨。辩论法是针对两难问题,具有人为操作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遵循公正、平等、尊重、诚实等道德修养与法律公平原则。学生通过明辨形成自身的教育、政治与法治观以及有价值的理想人生观,为文科考试与走上明辨是非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奠定基础。
(4)启发法
启发法是学生无法解答知识问题时寻求解答者打开疑难解答之路的引导法。学生遇见学习问题,不是需要解答者给出结果,而是希望解答者帮助打开思路,而由学生本人解答问题。启发法用于学生互动解答问题,在于解答者具备启迪思考的能力,比如将学生遇见的问题用经验引导,用直觉打开思维方法,让学生对问题快速领悟和顺利解决。越是复杂的问题越需要解答者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积累相关信息形成问题解决策略。启发法通常是一系列简单而有效的信息引导思维,帮助学生聚集思考范围,减少思考负担,并加速决策过程,促进学生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
(5)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或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来增强自身的理解和认知能力的学习方法。学生遇见了某个主题,希望从中获得对主题的更多认识,这就需要学生围绕这些主题与他人展开讨论,通过分享观点、提出疑问、反驳或支持他人的观点,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
讨论法自觉促进学生的逆向思维,蕴含包容精神,利于实现主动沟通与交流,同时发挥团队合作在认知建构中的功用。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审视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理解和尊重他人的看法,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开放心态和多向思维。此外,讨论法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6)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学生围绕共同的学习目标展开讨论、信息共享、合作完成任务的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是在课堂情景下,许多个体对某一个学习内容难以理解,组成小组的互助学习。所以,它是课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互动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在小组中,采用小组发言,大家动手动脑思考,让问题在交流与互动中解决。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问题探究能力,提升合作解决问题的素养。
(7)信息技术辅助下的互动学习法
信息技术辅助下的互动学习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学生利用其提供的学习平台展开的交流学习方法。越来越系统化的学习平台,学生通过平台就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只要有智能手机、电脑就能通过网络互动学习。对于学习中不懂的问题,智能化的信息平台可以提问讨论,达成问题的解决。信息技术辅助下的互动学习尤其适合自学成才的自觉学生。他们无需到学校上课,在家里都可以自由地完成学习任务。尤其是具备自觉学习习惯的中小学生,在如今知识信息化的今天,信息技术辅助的互动学习是不错的选择。学生之间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信息网络进行学习交流、共享资源、协作完成任务,提高学习的便捷性和效率。
好学习不如好方法,善于总结学习方法的学生学习成效往往更高。学科知识的产生是有规律的,知识的掌握必然也有它自身的规律。做一个会学习的人,从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开始。教师要克服学生循师不问道,只重接受知识,而不重视学习方法与思维能力培养的习惯,提高学生领悟知识、善于观察思考的能力,不断探索新教法,指导新学法,让学生成为会学习的学习主人,将知识的掌握方法化为学生的价值体系与智慧建构门道。
(图片来自网络免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