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美国82岁老太,卖掉财产来中国生活,只为曾经说的一句话

韩知许说文史 2024-10-14 07:42:35

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1999年的一个秋日,山东聊城刘庙村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新村民"。

一个头发花白、拄着拐杖的美国老太太,拖着行李箱,缓缓走进了这个偏僻的小村庄。

村民们好奇地打量着这位陌生的外国人,不明白她为何会来到这里。

老太太在美国混的可不差,住着别墅,有着自己的园林,之前还是美国一家医院的院长。

但是她变卖了所有得财产,选择来到中国生活。

她的儿女都非常好奇,中国到底有什么吸引母亲的东西?

她们殊不知母亲和中国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她义无反顾来到这里也是因为儿时的一个承诺。

“少年乐新知”

这位神秘的老人叫牧琳爱,她和中国有着很深的渊源。

她的父亲是一名传教士,1916年带着妻子来到中国实现自己梦想,帮助他人。

这时中国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在北戴河也有了爱情的结晶,小女儿牧琳爱出生了。

为了给小女儿有一个好的童年,一家人来到了相对安全的山东聊城。

父亲在这里建立了教堂,小女儿也开始慢慢长大,小时候的牧琳爱会经常跟着父亲去帮助他人,年幼的她并不知道这是在做什么。

父亲则会耐心的告诉她:“琳爱,我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更要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

这些都深深的影响着小琳爱,她也开始学着父亲的样子给别人吃的,不过她给出去的是糖果,给一些同龄人。

慢慢的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个“小洋人”,母亲发现后,立马就将琳爱叫回了家里,并告诉她不能和中国的小孩玩耍。

玛莎的儿子4岁时在中国不幸得病去世,这也成为了她心中的意难平,她现在害怕中国的小孩回传染给女儿。

小孩子哪会听这些,正是童真的时候,每天见到这些朋友她就开心,她也认识了一个最好的朋友:周仁杰。

他画画的非常好,经常送给琳达一些画,看着这些画琳达也非常的喜欢,她会把自己最喜欢的零食送给她。

儿时的友谊就是这么纯真,俩人都会因为这一件事开心一整天。

民国19年,中国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在深刻的发生着变化,帝国主义势力也在企图争夺着,军阀混战不断,人民生活非常困苦,这股“风”也吹到了聊城。

为了女儿能够安全的长大,他们决定回到美国,琳爱知道要走,她非常不舍。

好友周仁杰也听说了她要离开这里,一路狂奔着来找她,这时的琳爱已经被父母强制拉到了车上。

忽然间车里的琳爱看到仁杰在后面奔跑着,琳达将头伸出去大喊着:“等着我,我一定会回来看你的。”

“哀暮思故友”

慢慢的,琳达已经成为了完完全全的美国人,在这里她受着西方教育,也认识了新的小伙伴。

但是她始终没有忘记中国的朋友们,她开始努力学习,她知道现在没有能力回去,心中暗暗发誓:有能力了一定回到中国。

大学她选择了医学,她从小就见到中国的医疗非常差,经常看到因为没钱很多人病死在了街头,而父亲则会将这些尸体安葬,并为他们进行祷告,这给幼年的琳爱有很大触动。

上学时候她遇到了埃德温,俩人一见钟情很快结婚了,生儿育女。

但中国始终是她心中的牵挂。她订阅中文报刊,关注着“故乡”的一举一动。每当她提起想要回到中国的时候,丈夫都非常反对,此时的中国还处于战争之中,他也是担心妻子的安全。

这期间她曾尝试过回到中国,因为她学的医,她也想为处在战争中的中国出一份力,但是此时出国需要申请,美国政府直接拒绝了。

70年代尼克松访华,琳爱看到后非常开心,她找到了丈夫,丈夫还是拒绝了,他为了不让妻子伤心,这次洗了脑:中国现在比较落后,再等几年。

就这样又等了很多年,他们的孩子已经结婚生子了,琳爱和丈夫也退休,晚年很是幸福,但是琳爱经常看着手里的一张照片,照片上有一个中国小孩和中国妇女,这个小孩就是儿时的伙伴。

看着妻子的忧愁,丈夫这次同意了去中国,他也想看一下如今快速发展的中国。

75岁的牧琳爱终于回到了“家乡”。她激动地写信给聊城政府,表达了回乡的愿望。让她惊喜的是,政府不仅迅速回复,还帮她联系上了儿时伙伴的家人。

重回聊城的那一刻,牧琳爱泪如雨下。周仁杰去世了,曾经熟悉的地方也面目全非。但当她见到好友周仁杰的女儿时,仿佛看到了昔日的影子。

她小心翼翼地从包里取出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她父亲为周仁杰拍摄的,珍藏了大半个世纪。

这次短暂的探访,让牧琳爱下定决心:有生之年,一定要回到中国定居。

1998年,丈夫不幸离开了这个世界,82岁的牧琳爱心中也无了牵挂,带着所有的财产,来到了那思念已久的故乡。

"妈妈,你疯了吗?"子女们难以理解她的决定。

"我的根在中国,"牧琳爱坚定地说,"这是我欠中国的,也是我欠自己的。"

她看到村里的路破破烂烂,毫不犹豫的找人修上了,为学校捐款购置电脑和图书,还自愿担任义务英语教师。当地的中学因此改名为"中美友谊小学",聘请她为名誉校长。

当地也给她批了一个“家”,很多人都被她的性格所喜欢,都纷纷来找陪她聊天,种花,牧琳爱非常喜欢小孩子,经常给他们一些糖果。

牧琳爱的医护知识也派上了用场。她经常去村卫生所义诊,为村民们普及健康知识。每逢灾害,她总是第一个慷慨解囊。

"我只是在做我应该做的,"面对赞誉,牧琳爱总是谦逊地说,"中国给了我美好的童年,现在我要回报这片土地。"

牧琳爱的这些善举让很多人纷纷感动,一些媒体也争相报道,她的事迹被全国都知道了。2007年,她入选"感动中国人物"候选名单;2009年,她获得了"山东慈善之星"的荣誉。

2009年她获得了中国"绿卡",这个是让她最开心的,这位92岁的老人激动得泪流满面。

2013年4月,96岁的牧琳爱去世了。很多人都纷纷送别他。被她帮助过的村民们都纷纷流下了眼泪。

更让人感动的是,牧琳爱生前留下遗愿,将遗体捐献给医学院,用于医学研究。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依然在为这片土地奉献。

牧琳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爱,每一份爱都值得尊重,爱并无国界。

从13岁许下的诺言,到82岁毅然归来,再到96岁离世,牧琳爱用一生的时间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参考资料: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