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迎来新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常进将执掌校印!

凡尔赛百态 2024-10-12 22:36:53

近日,中央决定:任命常进同志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及党委副书记;同时,包信和同志卸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一职。

常进,1966年5月出生于中国,拥有理学博士学位,是中共党员,也是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

他担任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职务,曾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及党组成员。

2015年,常进主导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天文卫星领域的重大突破。

如何评价包信和校长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表现?

让我们聚焦中国科技大学近年来的发展轨迹。

学校增设了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并成功吸纳了安徽省立医院的优质资源;扩建了高新校区,成立了信息与智能学部;同时,新建了网络空间安全、大数据、微电子等前沿学科,并对中区进行了完善升级。

然而,尽管硬件设施不断更新,但在某些关键指标上却略显逊色:院士增选几乎颗粒无收,录取分数线已落后于浙江大学半步,国际排名也跌出前五强,生源质量和声誉面临挑战。

唯一尚能拿得出手的或许是学科评估成绩,不过这已不再对外公开,多谈亦无益。

至于经费状况,外界并不十分了解,但可以肯定的是,一直不算宽裕。

在评价一位校长的功过时,首先必须了解其权力范围。

中国校长的权力实际上相当有限。考虑到多重垂直管理体系的存在,校长想要推动改革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且不说大的改革,即使是调整某个课程的教学大纲,校长都可能没有决定权。而且,学校的日常运营,如各部门、学院和实验室的工作,似乎也不需要校长过多干涉。

正如边界条件已定,解便存在且唯一。在这种背景下,能够有所作为已属不易。

科大缺乏人文气息,这是长期以来备受批评的问题。

自从包校长上任以来,校园内的人文艺术活动明显增多。

无论是人文学院的发展还是艺术中心的建立,都为这所“物理大学”增添了不同的色彩。

这些举措并非空谈:学生们可以选择的课程、讲座乃至专业选择都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可以忽视许多商业榜单和水分排名,但如果所有评价,无论客观与否,都指向同一趋势时,社会对这所学校的看法就会形成一种节奏感而非即时反应,成为表面化的理解而不愿深究。

就算排行榜再激烈,大概也不敢将清华北大排除在前两名之外。

在当前环境下,一所学校吸引新生的方式不太可能仅凭“数理基础”“全校通识教育”“严谨扎实”等标签。

可以质疑某些学校采取的“超短裙”“多代码”招生策略,但扪心自问,在清北之后的第二梯队中,这个分数段里的高分考生会优先选择哪所学校?还有多少人会选择科大?

一所学校不能总是以高傲的姿态面对社会公众,不能总说“哎呀,这些我们不做”“我们不在乎”“我们是小而精”。

大多数学生既不会直接出国脱离现实,也不会一辈子待在实验室里。

如何面对社会,以何种姿态面对社会,这也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新任校长的上任契机。

新上任的校长面对的依旧是两大核心任务:人才与资金。

在人才引进方面,除了常规的招生与招聘外,是否可以考虑效仿其他高校,推出类似图灵班、试点班或学堂班这样的高端项目,以吸引更多优秀生源?在招聘上,则需加大投入,不惜重金吸引行业翘楚和青年才俊。

至于资金筹措,校友捐赠显然不足以支撑大局,每年仅靠政府拨款和科研项目维持生计,如何开源节流、增加收入渠道,将考验校长的智慧与魄力。

中国科技大学面临的两个主要短板在于:一是作为理科主导的学府,其在科研经费上难以与同等级别的工科院校匹敌;二是其校友网络尚未能在各领域形成强大的合力支持。

此外,当前中美关系的紧张态势也对学生的海外发展造成了障碍,影响了部分潜在生源的选择。

新任校长虽然拥有丰富的科研背景和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合作经验,这无疑为学校在航天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基础,但缺乏企业界的工作经验,对于推动校企结合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

然而,作为中央候补委员,其政治地位和社会影响力无疑是一大优势,有望为学校争取到更多的外部支持与资源。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教育领域,任何积极的变化都是值得肯定的,总胜过原地踏步,被曾经并驾齐驱的对手在各方面超越。

各位对此如何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