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坛即将变天,欧洲三大芯企罕见集体发声,中国或将意外获利

新新愣是 2024-11-13 17:27:01

华盛顿权力格局的变动,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球政治经济版图都会随之震荡。

如今美国大选刚刚落下帷幕,白宫将再次迎来特朗普时代,可就在美国政坛变天的前夕,在大西洋彼岸,欧洲半导体巨头们已经嗅到了山雨欲来的气息。

他们深知,特朗普的回归,意味着全球半导体产业将进入一个更加动荡的时期,一场新的芯片大战即将打响……

欧洲半导体厂商的担忧:特朗普回归带来的不确定性

11月11日,欧洲三大芯片制造商CEO们的集体发声:现在全球芯片市场,除了人工智能芯片,其他都不太景气,都处于疲软状态。

英飞凌、意法半导体、恩智浦,这些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举足轻重的巨头,罕见地表达了他们对芯片行业深深的担忧。

这些CEO们并非杞人忧天。他们敏锐地察觉到,全球芯片市场正处于一个微妙的转折点。

除了人工智能芯片这个风口之外,其他领域的芯片需求疲软,市场增长乏力。

全球经济下行,消费电子市场低迷,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而相反的是,中国市场却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与全球大趋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为欧洲芯片厂商带来了新的机遇。这些厂商在中国的业务表现亮眼,为他们在全球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提供了一丝喘息之机。

不过他们同时也深知,这种繁荣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特朗普的回归,将给全球半导体产业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他强硬的贸易保护主义立场,以及对“美国优先”的执着追求,都让欧洲半导体厂商感到不安。

他们担心,特朗普可能会推翻拜登政府时期制定的产业政策,例如《芯片法案》,转而采取更加激进的关税政策,迫使外国半导体厂商赴美建厂。

这种政策上的摇摆不定,让欧洲半导体厂商无所适从。他们刚刚适应了拜登政府的补贴政策,现在又要面对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威胁。

这种政策的反复无常,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也让未来的投资决策变得更加困难。

更令欧洲半导体厂商担忧的是,全球市场正在加速分裂。“在中国为中国,在西方为西方”的阵营式布局,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这种趋势的背后,是地缘政治的博弈和国家安全的考量。

对于欧洲半导体厂商而言,这种市场分裂意味着他们可能需要进行重复投资,在不同的地区建立生产线,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特朗普政府可能会进一步加强对华出口管制,限制特定制程芯片对华出口,这将进一步加剧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紧张局势,并给欧洲半导体厂商带来更大的财报风险。

面对如此巨大的外部压力,欧洲半导体厂商开始抱团取暖,希望通过集体发声,引起欧盟高层的重视。

他们呼吁欧盟不要再用意识形态思维去制定产业政策,不要妄想用政治手段去干涉甚至是塑造经济运行,更希望欧盟能够认清形势,维护自身的利益,不要成为美国政治博弈的牺牲品。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欧盟领导层似乎并没有听进去这些呼声。他们仍然沉浸在价值观叙事中无法自拔,执着于“联美抗中”,甚至幻想能够通过联合美国来对抗中国。

他们似乎忘记了,在特朗普的眼中,欧盟同样是一块“肥肉”,随时可能成为被宰割的对象。

中国半导体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特朗普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潜在打击,可能会对欧洲半导体制造商的全球布局产生深远影响。

为了规避风险,他们可能会加速在中国的投资布局,将中国市场视为一个相对安全的“避风港”。

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快速发展的经济,为半导体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特别是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更是为欧洲半导体制造商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随着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力扶持,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这为欧洲半导体制造商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也让他们看到了在中国市场长期发展的潜力。

半导体产业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产业,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立完成整个产业链的构建。各国之间需要加强合作,优势互补,才能推动半导体产业的健康发展。

全球化合作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只有坚持开放合作,才能实现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共赢发展。

尽管面临着外部的封锁和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仍然坚持开放合作的原则,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愿意与各国分享市场机遇,共同构建开放、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中国也愿意与各国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半导体技术的进步。

而中国半导体产业能否抓住机遇,突破“芯片包围网”,实现自主发展,将是未来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的关键。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2024-11-12:特朗普胜选,欧洲三大芯片商罕见集体发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