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旧东北真实面貌,20张罕见历史照片,原来是这个样子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1-22 22:42:33
文/历史勘探社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20世纪30年代那会儿,东北这块地方因为它特别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文化和经历过的历史事件,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让人记住了。

现在,我们看到了一组很难得的历史照片,就像是打开了一个时光盒子,让我们能看看那个时候东北的样子,还有当时人们是怎么生活的,社会又有些什么变化。

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建立,和好多俄罗斯人有着很深的缘分,从很久以前沙俄统治的时候开始,就有很多俄罗斯人陆陆续续地来到了哈尔滨,他们在这里生活、工作,慢慢地,哈尔滨就有了现在的模样。

他们穿着时尚,享受着西方的生活方式,如喝咖啡、吃面包和香肠等,同时,他们也喜欢在哈尔滨的街头巷尾漫步,欣赏这座城市的美丽风光。

在东北一个富裕的家庭里,有一位青春少女坐着拍下的一张照片,她的身旁是一盆漂亮的盆栽,她身穿着用高级布料做成的衣服,看起来非常讲究。

少女的头发修剪得整整齐齐,发梢刚好平齐,显得特别精神,她端端正正地坐着,姿势既文雅又有礼貌,从这些细节里,不难看出她受过很好的家庭教育,是个很有教养的女孩子。

这是一家东北的餐厅,女客人们正坐在院子里,一边品味着春茶,一边享受着悠闲的时光,她们所在的这个庭院,墙上贴着一张白纸,上面模模糊糊写着“包办酒席”几个字。

这家餐厅其实是从以前的大户人家改造过来的,所以它的建筑装饰,还有里面的各种摆设,都特别有古时候的味道,显得特别高雅,从这里就能看出,当时富裕人家的有钱人是多么会享受生活,他们选择的餐厅不仅饭菜好吃,环境也是一流的。

回到30年代的大连,那里的女大学生们打扮得可真是时髦极了,她们戴着小巧精致的礼帽,穿着漂亮的小裙子,这样的搭配就算放在今天来看,也依然很潮流。

她们还背着时尚的挎包,整个人看起来都充满了现代感,从这些女大学生的穿着打扮上,我们就能感受到那时候的东北经济发展得不错,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挺高的,连女大学生们都能这么时尚。

1936年,哈尔滨站的餐车,看起来整洁又干净,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的重要枢纽,其铁路旅行在当时非常繁荣,餐车作为铁路旅行中的一部分,也得以迅速发展。

在30年代,哈尔滨站的餐车通常是由铁路公司或私人租赁经营的,它们会根据列车的运行时间和旅客的需求来安排餐车的运营时间和菜品供应。

刚表演完的几个演员,那时候的装扮虽不像现在这么的华丽,但是还是很精致,几位演员身着还未来得及换下的华丽戏服,或坐或倚,脸上带着演出后的疲惫与满足交织的神情。

这一幕,不仅是演员们辛勤付出后的真实写照,也是那个时代哈尔滨剧场文化繁荣背后,每一个为艺术默默奉献者的缩影。

在30年代,那时候沈阳还叫奉天,街道上发生了这样一幕:几位穿着传统服饰的满族姑娘,正悠闲地走在宽敞笔直的马路上,这条路长得一眼都望不到头。

那个年代的街景特别有味道,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想想那个画面,一眼望不到头,沈阳的街头,既有古老的韵味,又不失城市的大气,真是让人难忘。

在30年代的哈尔滨大街上,最经常能见到的就是老外,这张照片上拍的就是几个俄罗斯的小商贩,他们边走边大声吆喝着卖东西。

每个人背上都背着个竹筐,里面装满了他们国家的特色小吃,这些俄罗斯人在哈尔滨住了好些年,就靠摆小摊、做点小生意来过日子。

那时候,东北地区的土匪问题特别严重,老百姓都管他们叫“胡子”,在这张照片里,趁着黑夜的掩护,有几个“胡子”悄悄地翻过一家院子的墙头,他们的目标是藏在里面另一伙土匪。

他们时常下山骚扰百姓,抢夺财物,甚至绑架勒索,使百姓生活在恐惧之中,他们互相抢来抢去,苦的可是东北的老百姓,让他们的生活变得非常艰难。

30年代那会儿,辽宁抚顺遇到了连续好多天的暴雨,结果城里头到处都是水,这张照片拍的是一所学校,校园里到处都是水汪汪的,积水都快把路给淹没了。

可那些小孩子们,真是天真烂漫,他们才不管这些呢,一个个都把裤腿卷得高高的,然后就跳到水里头去嬉戏打闹,玩得可开心了。

在吉林市,有个地方大伙儿都爱叫“大东门”,说的就是朝阳门街道,这条街以前可是吉林市的一景儿,特别漂亮,街道口子上有个新式的大门,上面写着“朝阳门”三个大字,那个门看着就既有欧洲那种浪漫的感觉,又做得特别精巧。

大门口还有个小岗亭,就像是那个时候的“小卫士”,守着这条街的秩序和安静,你要是走在这条街上,就好像能听到以前人们走路的声音,心里头也能感受到那个时候的气氛,真的挺有意思的。

说到东北,大家脑海中可能就会浮现出一片冰天雪地的画面,这张照片拍的就是松花江边一个码头的样子,下了场大雪后,码头上那些堆着的木头全都被白雪盖得严严实实的,整个世界看起来都是白茫茫的,特别干净。

往远处看,江边上建了好多房子,都朝着江面,还有一座很高的欧式塔楼立在那儿,特别显眼,这景色啊,真是让人一下子就能感受到东北冬天的魅力。

火车站台上,粮食袋堆得老高,就像一座座小山,等着被装上火车运走,工人们背着沉甸甸的麻袋,每一步都走得特别费劲,但很有劲儿。

旁边呢,有个人拿着本子在认真地数着粮食袋,一个都不能少,得保证数量都对,那边,马车刚把货卸完,车厢里空荡荡的,就等着再装东西了。

这张照片,拍的是松花江边的美景,简直美得像幅画,江水绿油油的,清得能看见底,一眼望去,水连着天,天连着水,都不知道哪里是天哪里是水了,看着就让人心里舒服,陶醉得很。

照片上还有好多外国人,在江水里游得可欢了,还有人划着小船,在江上自由自在地晃悠,那时候的松花江边,既有古老的美,又有大自然的气息,真是让人去了就不想走,一直想着再去看一看。

这张照片是东北那边大白菜大丰收的场景,你看,当地的老百姓们正忙着收白菜呢,这些白菜,可都是要送到大连、沈阳这些地方的餐桌上,成为那时候家家户户常吃的美味。

看着大家忙忙碌碌的样子,真的让人挺有感触的,就算日子不好过,老百姓们也能想办法让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满足和快乐。

九十多年前,东北的街上有家小饭馆,特别显眼,因为门口两边挂着大大的牌子,写着“家常菜,还能办宴席”。

就在这饭馆门口,坐着个锔碗锔盘子的老手艺人,他正用心地修着那些破了的碗盘,旁边呢,还有个穿大衣的糖葫芦小贩,他就那么站着,也不着急,就等着有人过来买他的糖葫芦。

在当时,东北的露天集市最是热闹,在阳光非常好的时候,大路上有几位女士领着几个小孩子,正兴高采烈地朝着附近的集市走去。

这些孩子们一个个活泼极了,蹦蹦跳跳的,看起来特别可爱,他们肯定是想去集市上好好玩玩,看看热闹,孩子们的脸上遮挡不住的高兴。

东北的一处露天集市,小贩们在路边摆摊,虽然街上行人不多,但商品也算应有尽有,展示着当时东北市场的多样性。

那时候都是土地,没有现在的柏油路,一个小男孩骑着一头毛驴,在街头逛来逛去,那时候没有电动车,基本上不是马车就是毛驴。

以前啊,东北有三样东西特别宝贝,那就是人参、鹿茸和乌拉草,在沈阳城外面,有个大哥正拿着个木棒槌,忙活着整理一堆乌拉草呢。

他把乌拉草整理得整整齐齐的,然后打包成一捆一捆的,这乌拉草啊,用处可大了,能用来做草鞋、草垫子,冬天还能用来取暖,特别是填在那种叫靰鞡鞋的鞋子里,保暖效果杠杠的。

春天到了,辽河的冰面开始慢慢融化,这时候,当地的渔民们就一块儿动手,合力把一艘渔船拉进河里,准备开始新一年的捕鱼。

辽河里的鱼可真不少,有鲫鱼、雅罗鱼、白鱼、鳊鱼等等,各种鱼儿都在里面欢快地游着,等着渔民们去捕捞呢。

当我们翻看30年代东北的老照片时,就好像坐上了时光机器,一下子回到了那个年代,能亲眼看到那个时候的东北是什么样子,尽管当时的条件艰苦,人们的生活也不易,但正是这些珍贵的瞬间记录了那个时代东北的真实面貌。

这些老照片不光能让我们知道以前发生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它们还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还有社会是怎么一步步变化的。

参考信源:

绥化广播电视台——【老照片】太难得,30多年前东北农村老照片2017-08-30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