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张医生和朋友们聊过有关于静脉血糖和指尖血糖在准确性上有什么区别,咱们提到过,静脉血糖的准确性更高。聊到这里,有个问题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想过,既然静脉血糖的准确性更高,为什么,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么多人在测量指尖血糖,而不是采用准确性更高的静脉血糖呢?
当然,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因为静脉血糖虽然准确,但是,需要去医院,又是挂号,又是开单子,又是采血,又是排队,这个过程非麻烦不说,还要浪费很多时间,更为重要的是,静脉血糖的花费还比较高。而指尖血糖在家中就可以完成,花不了太长时间,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
但另一个问题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想过,在准确性和安全性之间,我们到底该如何抉择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二者在糖尿病管理方面的不同作用。静脉血糖的测量主要用于3个方面,分别为诊断,评估和指导。下面,咱们就逐一的探讨一下这些作用。
1、诊断糖尿病:静脉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如果空腹血糖浓度大于或等于7.0 mmol/L或随机血糖浓度大于或等于11.1 mmol/L,结合临床症状,就可以诊断为高血糖。需要特别提醒朋友们的是,指尖血糖是不能用于糖尿病的诊断的。
2、评估糖代谢状态:静脉血糖不仅用于糖尿病的诊断,还用于评估糖代谢状态。例如,糖化血红蛋白反映了过去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而静脉血糖则可以提供更及时的血糖数据。这些结果可以精确反应我们短期和长期的血糖水平,方便血糖管理。
3、指导治疗方案:有规律地进行静脉血糖监测,有助于医护人员制定个体化的降糖方案,评价降糖治疗的效果,并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细心的朋友可能早就发现,到医院调整血糖,医生都会为您重新测量一个静脉血糖,目的就是为了更加精确的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相比静脉血糖,指尖血糖的特点是成本低、简便易行,指尖血糖监测设备通常价格较低,操作简单,使用的朋友可以轻松进行自我监测。可以获得即时血糖数据:指尖血糖监测能够提供即时的血糖数据,帮助使用的朋友快速了解当前的血糖水平。精确性相对来说比较高,其与静脉血糖的差异是可以被接受的:指尖血糖仪的测量结果在精确性上,虽然不如静脉血糖,但优于大多数非侵入式设备,对于需要高精准度血糖数据的朋友来说,仍然是一个值得信赖的选择。
凡事都有两面性,指尖血糖既然有优点,肯定也有不足,指尖血糖的不足在于,指尖血糖监测需要频繁扎针采血,操作过程繁琐且有痛感,这可能导致患病朋友对监测产生抵触情绪。只能提供瞬时血糖数据,无法全面反映血糖波动情况,无法实时监测和展现血糖变化趋势。过于频繁的监测可能导致心理负担,毕竟指尖血糖需要在手指上采血,而这个部位有着丰富的神经末梢,痛感明显,这会让某些朋友产生焦虑情绪。
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指尖血糖一般只用于血糖监测,不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当我们在家中监测发现结果异常的时候,需要赶快到医院,完善静脉血糖检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聊到这里,又一个问题出现了,指尖血糖的准确性差强人意,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提升指尖血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呢?
提高指尖血糖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从诸多方面入手,结合张医生搜索到的一些资料,给朋友们提出5点建议,您可不要小看这些细节问题,如果我们都注意到了,可以大大提升监测的准确性,便于我们的血糖管理。
选择合适的测量时间和频率:指尖血糖测量可以在空腹状态下进行,以反映身体的基础代谢情况。也可以在餐后两小时测量,有助于评估饮食对血糖的影响。但是要避免在饭中或饭后立即测量,因为食物的影响会导致数值波动,这并不意味着血糖控制出现问题。
采用正确的采血方法:采血前需要使用清水或肥皂清洗双手,擦干后轻轻按摩需要采血的指尖皮肤,使其血液充分循环。用棉签蘸取75%的酒精进行消毒,穿刺后用新的棉签拭去刚冒出皮肤的血液,轻压穿刺点周围皮肤,待血液流出皮肤表面如绿豆大小时,将检测试纸靠近血液,静待结果出现。优先选择无名指侧进行采血,因为该部位神经分布较少,疼痛感较低。每次采血时更换位置,避免重复扎针,促进伤口愈合。
确保血糖仪的准确性:定期校准血糖仪,确保其在5.5以下血糖时,,误差在0.83毫摩尔/升以内,5.5以上血糖时,误差在正负15%左右。在医院测量空腹血糖时,同时使用自家的血糖仪测量指尖血糖,通过多次比较了解血糖仪测量值与医院抽血测得值之间的差异。
注意细节:凡事都要注意细节,测量指尖血糖也是一样的。洗手后要晾干,以避免手指上的油脂、食物残渣等影响读数,之前张医生就为朋友们举国一个例子,一位病人因为手指上沾了糖类物质,导致检查结果差出很多,这一点是朋友们最容易疏忽的。采血时选择指尖靠近指腹的位置,确保血液循环良好。确保血量充足,避免因血样不足而需要重新测量。
记录和观察:很多朋友都没有记录的习惯,认为血糖达标就没事了,记录下来也没有什么用,还会很麻烦。但事实上,将每次的结果记录下来,便于动态观察自己的血糖变化。以发现饮食和运动中的不合理情况,从而更好地管理血糖。
今天的内容就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咱们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