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患者容易出现营养素不平衡或营养失调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可能让病情加速恶化,比如肿瘤患者容易常伴营养不良的状态。
营养评估的流程
1、对于慢病患者,就诊的时候,营养评估基本流程是首先询问疾病史、膳食史,可以通过这两方面详细了解饮食习惯和每天的营养素摄入量,从而判断是否缺乏各类营养。
2、然后进行体格的检查和测量。因为人体的体格一般可以反映出我们机体的发育情况,侧面反映出营养状况。主要会测量身高体重、皮褶厚度和上臂围等。比如皮褶厚度是衡量人体营养情况和肥胖程度的指标,多数是用来估计体质含量。慢性营养不良患者常见皮褶厚度减低。
3、还有营养学生化指标检测和人体组成成分测定。
如果是处于亚临床状态,就是还没有什么症状出现前,通过选择正确的生化检测,是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我们机体的营养缺乏程度,而且可以作为有些营养缺乏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生化检测常用指标有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尿肌酐、血脂等。
比如临床上,通常结合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测定、转铁蛋白浓度等一起辅助诊断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正常成年人参考范围(单位:g/l)是,女性大于120,男性大于130。而中度贫血,血红蛋白为60~90,重度贫血31~60,极重度是<30。
人体组成成分测定内容是通过测定我们机体的基本化学成分,比如蛋白质、水、矿物质、脂质等,从而推测器官、组织各个部分的含量和变化。这比单纯地测定体重指数更加客观地反映实际的营养状况。现在国际有两种通用的营养评定有微型营养评估(MNA)和主观全面营养评估法(SGA)
4、最后是进行复合型营养评定。主要是讲前面的内容进行综合整理,从而对营养状态进行综合性评定。
但是通过营养支持、合理膳食是可以对部分疾病起到缓解、控制病情,改善症状等作用,比如高尿酸血症、糖尿病,还有心血管疾病等等。
所以,要更好地管理慢病,慢性非传染性患者应该要进行营养评估并且采取科学及时的干预。
参考文献:
[1]基层合理用药与管理/王育琴,迟春花,赵光斌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