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公里内!美国卫星4次靠近中国空间站,4次接近试验卫星,干啥?

鹿隐深林间 2024-12-19 15:58:09

2021年,我国的天宫空间站在运行过程中相继遭遇了两次美国星链卫星的近距离接触,面对这种“逼近”,我国不得不对航天器进行紧急规避。

然而即便如此,后来美国的卫星还是接连5次“贴身”我们在轨航天器,对此我国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并将美国的行径上报给联合国,请求联合国做出公正的裁判。

那么这些美国卫星干什么会率先向中国发难呢?

被迫进行紧急规避。

所谓星链卫星其实就是美国互联网公司SpaceX所推出的一款宽带互联网卫星系统,本可以是帮助网络伸向全球的民用项目,却在美国军方的支持下摇身一变,扭转了初衷,成为了监控其他国家航天活动的新工具。

2021年,我们先后有两次航天器在轨运行过程中发现与此美国星链卫星之间的距离过于接近,于是必须进行避让,否则就会发生碰撞,直接影响到航天器的安全运行。

我们在轨运行的航天器有美国不明来历的星链卫星正在不断逼近,那么这些卫星除了具备数据传输能力外,其行为性质就显得格外诡异。

要知道,现代航天技术对于引导导弹、空对地打击等军事行动来说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所以美国可以借助其航天技术实力去监视其他国家的导弹活动,从而及时做出应对准备,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在这些事件发生之前,美国的航天部门就对其内部有规定,所有答案导弹都必须在发射后一个小时之内从地球表面消失,但是如果此星链卫星的存在又有如何影响这些导弹发射呢?

由此就可以联想到,美国是想借助这些星链卫星对这批导弹进行监视,正式因为这样种种原因才导致了中国不得不紧急避让。

所以为了避免更大的隐患,我们需要知道美国的动机,该事件引起很多媒体的关注,并报道了这件事。

但无论中方怎么强调“美国逼近”的这件事,各国舆论对此却没有什么反应,其原因也显而易见,当数据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时,就一定会引起其高度重视。

尽管随后中方采取了大量措施来规避这些鬼头卫星,甚至联合国已经介入调查,但是这一切也无法改变美方的立场,而此时局势发生了转折。

美国9分钟内四次接近试验卫星。

在太空领域能够与中国一较高下的只有美国,所以这场太空对抗逐渐白热化。

2021年6月,在中国空间站建造的时候,还在继续派出接近中国空间站的卫星。

虽然之前美国在夜间会利用大量战机来压制其他国家,显示其实力,现在却表现得像是个小偷一样。

据有关人士透露:“所有向空间站发射的飞行物都有一定国际规则,在飞行过程中,除了污垢、陨石等自然物质外,不应与其他飞行物或私人物体发生碰撞。”

正因为美国这一行为严重违反国际航空法,我国向联合国递交了抗议信,并呼吁美方保持克制。

后经他国科学家计算得出结论,在2021年7月15日到2022年11月之间,仅仅9分钟内就有四颗美方卫星离中国试验舱小于10公里,如果将其视为四颗美方攻击性卫星,它们之间也只有2、3公里。

即便是经过严密的计算和减少误差,这两个数字也令人不寒而栗,由此可见美国对中国空间站发动攻击是多么严重。

联合国对此也非常重视,律师在声明中指出,美方很可能将其空间站用作不同目的,包括拦截和干扰中国航天器。

美国再次义正言辞地否认道:“没有证据表明我们认为中国航天站是在军事性质活动。”

但联合国法律委员会已经开始调查美方的接近行为,因为这一行为严重违反国际航空法,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对中国航天器造成威胁。

正如他所言:“一旦中国航天器分崩离析,其他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

名义上,宇宙是被认为和平非军事化的,但实质上,这一原则早已受到挑战。

凭借其强大的科技能力,美国在太空中的活动已经超越了一般范畴,在某种程度上,它们完全可以将美国家庭监控设备植入到他们这些卫星中,这些设备甚至比普通监控更为敏感。

这就来到了这个问题上,有媒体问吧拉斯特,有没有将任何监视技术植入其中,他说我们不这么认为,但这并不能排除被中国认为是军事目的包裹以获取情报的一部分。

为了解释“世界第一大国”的位置,美国这样回应我们的询问:“我们从来没有收集过关于中国的信息,这是因为我们的数据传输和监测系统不允许这样做。”

中国希望国际社会重新审视太空规则。

9分钟接近4次,这可以看作“明火执仗”的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希望国际社会重新审视太空规则,特别是在空间站附近存在其他飞行物体时必须进行规避的问题,以确保所有国家都能和平地利用太空资源,而我们之所以做出这一请求,是因为此时我们的态度比较强硬,很轻易难以妥协。

因此,我们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详细报告,论证了这一问题,并要求联合国等国际机构对此进行干预和重新审议。

众所周知,在过去几年中,中国的发展如日中天,令人惊叹,而美国则对这个新兴的大国抱有戒心。

随着竞争格局不断演变,双方之间的关系愈发微妙和复杂。

随着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中国和美国之间也在不断角力,更加频繁的“贴近”事件升级,不断加剧现有势态。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样的摩擦,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都不是中国希望的结果,因为我们一直致力于维护和平共处,在国际法框架内保护各国宇航员和宇宙站安全以及稳定性。

今后的太空探索仍将面临许多挑战,但如果没有一份明确细致、合理有效的协议,前路岂不是更加困难?

每一个“贴近”都提请人们加强警觉,以保护未来太空资源和平利用。

或许随着各国技术的发展,未来还会有区域性或国际性的协议来应对这种情况,确保航天器及其操作安全。

既然太空属于所有人,现在应该更加开放透明,而不是让小部分人通过这些“小玩意”来获得一定程度上的控制权,这是一种不值得赞同的方法,没有人能否认谁多么聪明才智,但所有人都知道滥用这些才智是错误的。

此外,为了避免不同国家间发生误解或冲突,我们更应该主动促成两国之间展开对话,加强沟通,以实现更好的未来吗?

另外,有必要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监督和管理这种近年来日益频繁的“贴近”现象,以便及时解决类似问题以及防止潜在冲突。

虽然与这些事件有关技术需要保持一定程度上的竞争和区别,但它们不应建立在不透明之上,更不能建立新的壁垒,以防止技术共享和透明度。

与此同时,中国及其他国家也已经加大了对太空法的研究和宣传力度,以提高国际社会对太空和平利用的认知和重视,共同维护太空环境的安全与稳定。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