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的弟弟?侄子?还是孙子?子婴究竟是什么身份?

梨评历史 2025-01-09 17:04:47

司马迁动笔之前,距离秦朝的覆灭已经过了百年。

虽说百年间物是人非,但经过不少经历秦朝生活的人口耳相传,秦朝的史料算是最为丰富的,也算是司马迁最为熟悉的一段历史。

但写到秦朝末代君王子婴的时候,司马迁犯了难,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这位“秦王子婴”究竟是何来历,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始皇帝的什么人,因而在关于“子婴”相关的记载里,《史记》里总是前后矛盾,给后人带来诸多争议。

子婴始皇帝的弟弟?侄子?还是孙子?

比如在《李斯列传》里,司马迁是这么描写的:“(赵)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

这么一看,子婴乃始皇帝的弟弟。

但在《秦始皇帝本纪》里,司马迁是这么写的:“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

二世即秦二世胡亥,他的兄长就是扶苏,这么一看,子婴是扶苏之子,那就是始皇帝的孙子。

从弟弟变成孙子,这还没完,在《六国年表》里,司马迁一句:“高立二世兄子婴。”

很多人认为,应该理解为秦二世的哥哥,名叫子婴。

这下子,子婴又成为始皇帝的另一个儿子了。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不不,还是在《李斯列传》里,司马迁又来了一句:“召始皇弟子婴,授之玺。”

赵高

子婴又成为始皇帝弟弟的儿子,即始皇帝的侄子,当然,这段话还可以理解为是嬴政的弟弟叫子婴。

要知道司马迁在撰写《史记》里的每一个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之前,都会进行调查取证,甚至要反复核对才会动笔,其严谨的态度,被后世史学家视为典范。

但在关于子婴的记载里却前后矛盾,也给后世人留下了诸多的谜团,即子婴到底是谁?

是啊,除了大秦帝国末代君主的身份,子婴到底是谁呢?

司马迁这位距离秦帝国不远的人不知道,我们后人自然也不可能知道,只能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去窥见一番。

考虑到史书里对于子婴的记载实在太少,我们只能从始皇帝身上来推测。

嫪毐还是摎毐?

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在位仅三年的庄襄王子楚薨逝,年仅三十五岁,谁也没想到秦庄襄王居然这么早就走,为今之计,只能迎立新的秦王。

别看秦国在战国末期国力第一,但内部斗争也是相当激烈的。

少年时代的嬴政,过的可不是那么顺心

当时朝堂上分为三个派系,第一个就是以相国吕不韦为代表的关东派,关东派自商鞅变法后逐渐强大,其根基就是关东各国来秦国寻求入仕的客卿,在商鞅和范雎后逐渐扎根,成为朝廷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而在关东派之前,还有一个老资格的派系,即楚国系,秦楚长期联姻,楚国通过联姻、互质和遣臣入职等手段,对秦国长期渗透,如今早已形成了以华阳太后、昌平君和昌文君为代表的楚国派,和关东派争权夺利。

除了这两派,还有秦国的本土派系,包括秦国公族和秦地的军方世家,比如王翦的王家、蒙鸷的蒙家、王齮和麃公等等等。

这三个派系每天斗争,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妥协让毫无根基的名义嬴政继位,成为新的秦王。

虽说被扶上了位,但嬴政的地位并不稳固,一方面,他是三方妥协上位的秦王,另一方面,还有一位血统纯正的弟弟公子成蛟,尽管成蛟在赵国当人质,但迟早会回来的。

可以说,如今的嬴政,本质上就是一个傀儡:

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

如何才能活下去呢?嬴政和母亲选择了扶持庄襄王的吕不韦,嬴政先尊吕不韦为“仲父”,而赵姬则选择以色侍人,与吕不韦私通,借此获得关东系力量的支持。

吕不韦

靠着这一手,嬴政算是暂时站稳了脚跟,但没几年,赵国就开始搞事了。

秦王政四年(前243年)三月,秦赵互换人质,成蛟回到了秦国,很显然,赵国对于秦国的局势洞若观火,就是将成蛟放回,上演一出争位的戏码,自己好浑水摸鱼。

赵国可以看戏,但嬴政母子却要面临生死考验。

成蛟的血统远比嬴政纯正,如果过来,秦国公族就有了一面旗帜,在本土军方以及楚国派系的支持下,说不定能扳倒嬴政,为今之计,只能先拉拢本土公族。

选来选去,赵姬决定投靠秦国的公族将领摎。

摎出身秦王族,早在在昭襄王时期就立下了不少战功,先后攻取韩国、魏国不少土地,更是灭了苟延残喘的西周国,并且以此被封为长信侯,没错,就是我们熟知的那个长信侯。

但这个长信侯可不是后世流传的那种小人,而是实打实的靠军功上位的战将。

这个长信侯可不是后世流传的那种小人,而是实打实的靠军功上位的战将

毕竟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军功爵制下想要封侯,条件可是相当严苛的。

那为何这位长信侯成为后世的嫪毐呢?这是源于摎的封地在河西的太原郡,其封地为“毐”,摎被封到毐后就以“毐”为氏,就和公孙鞅被封为“商”地后以“商”为氏一样,“摎”就称为“摎毐”,后被误写作“嫪”,成为我们熟知的“嫪毐”。

可以说,“嫪毐”其实就是秦国的公族人,是靠军功封为长信侯的。

而赵姬的投靠办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学老祖宗宣太后的路子,委身下嫁给摎。

当初宣太后可以为儿子改嫁义渠王,自己也可以为了儿子下嫁给摎,以此来争取秦国本土军方的支持。

成蛟的叛乱

如今,嬴政有了两个派系的支持,底气自然不少,而成蛟的日子可不怎么好过。

秦王政八年(前239年),成蛟趁着攻打赵国之际,占据屯留叛乱,明明得防着成蛟,为何还派他出去给他机会?很显然,秦国内部反嬴政的势力相当强,就是利用这个机会扳倒嬴政。

另一方面,成蛟的这次叛乱还得到了赵国的支持,赵国甚至封他到“饶”这个地方。

好在赵姬这次下嫁没白费,秦国军方还是支持嬴政的,毕竟秦国的后半生就是和三晋作战,双方的攻守极为惨烈。

秦国的后半生就是和三晋作战,双方的攻守极为惨烈

或许有人支持成蛟夺位,但不是让成蛟投靠赵国夺位,既然他选择投赵,也意味着他失去了秦国内部的中立派,更失去了和赵国血战多年的秦国军方的支持。

最终在将军壁的带领下,叛军很快就被击溃,参与叛乱的官员都被斩杀。

可惜壁在随后的作战中战死,留守的士卒们再度反叛,并且将壁戮尸示众,只是没了支持的叛军就是秋后的蚂蚱,很快都被剿灭,成蛟也死了,这么一来,嬴政目前的生存危机算是解除了。

摎的夺权与被杀

成蛟的叛乱被平定后,以摎为首的秦国本土军方势力空前提高,也和吕不韦的关东派矛盾频发。

为了夺权,这帮人以赵姬为中心,以秦国旧都雍为根据地,暗中继续力量。

而下嫁摎的这些年里,赵姬还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也算是秦王族的血脉,而在封国内,摎就是国中指国,事无小大皆决于他,且有家僮数千人,更有千余名的门客,堪比当年魏国的信陵君。

可见长信侯的权势之高,如果是靠色事人获取侯位,顶多是虚名而非实权的,毕竟楚国系和关东系可不愿意对立派系有实权人物存在的。

在如此权势下,叛乱就此发生。

这次叛乱颇有疑点,感觉是赵姬和嬴政故意支持摎叛乱的。

叛乱始于秦王政九年(前238年)的四月嬴政的成人礼上,摎利用秦王玉玺和太后的玺印调兵攻打嬴政所在的蕲年宫,这次叛乱,摎东游了所有的力量,本以为一击必杀,但最激烈的战斗却发生在咸阳城里。

雍和咸阳

那么问题来了,嬴政在蕲年宫里,如何跑回咸阳的?或者直接死守蕲年宫里直到咸阳的援军到来?

如果是跑回咸阳的,但为何不带走重要的秦王玉玺而留下给摎呢?

如果嬴政死守蕲年宫,那摎也该猛攻蕲年宫而非咸阳城。

所以,这是叛乱的疑点,也让人怀疑当时到底什么个情况,但如果反推一下,即赵姬和嬴政故意纵容摎起兵,甚至主动提供玉玺呢?那就好解释了。

如今吕不韦和摎已经分庭抗礼成为制衡,但不管如何,嬴政自己依旧无法掌握主动权,为今之计,就是让他们火并好削弱他们的势力。

因而嬴政主动向摎提供了玉玺,然后躲在蕲年宫里静观其变,雍是秦国本土势力根据地,咸阳则是关东势力的根据地,此举就是坐看秦国本土势力和吕不韦的关东势力的火并,这也是为何最激烈的战斗是爆发在咸阳而非蕲年宫。

如果是联合楚国系势力里应外合还好,但问题是秦国本土势力也想铲除楚国系的势力,毕竟楚国也属于关东六国之一,就借这个机会一并清除好掌握秦国朝堂势力。

生死存亡之际,吕不韦和楚国系的昌平君和昌文君联合,摎的火并失败。

摎的失败,也意味着秦国本土势力力量即将清空,史书记载:“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

这明显是给嬴政一个台阶下,嬴政也心知肚明,假称是被摎挟持,给他们反击提供一个“合法性”。

事后,秦国以嬴政名义发布悬赏令,活捉摎,赏钱百万,杀死摎,赏钱五十万,其余同党官员全部被灭族,至于起门客和家臣,也全部被迁徙到房陵,至此,朝堂上再无秦国军方势力的官员了。

成王败寇,获胜的吕不韦自然要抹黑摎,各种摎和太后的黑料满天飞,甚至将摎描绘为一个以男色媚上的宦者,最终成为大家所熟知的嫪毐形象。

后世所熟知的嫪毐

至于我说是抹黑,是因为司马迁在《吕不韦列传》和《秦始皇本纪》里对于嫪毐的描写差异极大。

《吕不韦列传》里,嫪毐就是后世熟知的男色媚上的宦者,而他被杀是因为想谋反死,但在《秦始皇本纪》里,嫪毐则是已经发动了叛乱,如此差异极大的描写,纯粹是吕不韦的抹黑留下的史料和真实史料都存在的原因。

子婴乃摎的儿子

很多人看到这里,纷纷表示,不是说子婴吗?怎么扯这么多。

说实话,要不是将前因后果都写出来,直接上结论,大家肯定认为我是瞎掰,毕竟我的文章里,一贯是有论点后才上结论的。

赵姬和嬴政本来就是利用摎来削弱制衡吕不韦势力的,虽然失败了,但吕不韦的关东势力在这一次叛乱中受到了极大的削弱,也给了嬴政活动的空间。

而且摎本来就是秦国公族,不可能夷三族的,毕竟这么干,就会动摇秦国的国本,而且雍是秦国的旧都,本土势力根基还在,因而嬴政就将母亲迁到雍地居住,就是将其保护起来,至于她和摎生的两个儿子也活了下来,就是子婴。

至于对外,则是表示自己疏远了太后,还亲手杀了太后所生的两个儿子。

而后嬴政为了继续斗吕不韦,选择和楚国联姻,娶了楚国公主,生下长子扶苏,联合楚国势力和残余的本土势力,最终斗倒了吕不韦,然后就发布了著名的逐客令。

逐客令

而吕不韦一死,嬴政立即将母亲从雍地接回来居住在甘泉宫,又将当年叛乱受到牵连的官员平反,更将迁徙到外敌的摎的门客们都召回来了:

乃皆复归嫪毐舍人迁蜀者

赵姬回来了,子婴等人自然也回来了,但子婴毕竟是王族血脉,还是太后子嗣,为了避免混乱,嬴政称帝后进行了继承制度的改革,即“废谥法、传万世”,剥夺了子婴的继承权。

如此一来,子婴是王族血脉,但却没有继承资格,因而赵高和秦二世屠戮嬴政其他子嗣的时候他才活了下来。

要是子婴是嬴政儿子或者是扶苏的儿子,早就被屠戮了,怎么可能留下来?

不仅不能杀,而且还得供着,时候秦二世谋划诛杀秦国本土势力的蒙毅和蒙恬,子婴以秦国王族身份劝谏:

今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主欲一旦弃去之,臣窃以为不可

但朝廷上已经是赵高只手遮天的时候,子婴虽然敢劝谏,但没权,没法保住。

而后就是赵高诛杀秦二世想要自立,但发现自己身份低微,没法得到百官的支持,加上关东联军破关在即,赵高立即扶持子婴上位。

子婴是太后血脉,是秦二世的叔叔,血统没问题,辈分也比较高,也是目前担任秦王的不二人选,子婴继位后和两个儿子商议,成功反杀了赵高,但秦国已经无力回天,最终被项羽弑杀。

从这里可以看出,子婴还有两个儿子,既然能够商议儿子们至少十五六岁,那子婴至少三十五六岁,往前推断,首先排除是扶苏儿子,毕竟扶苏死的时候不到三十。

《楚汉传奇》里子婴年纪比较符合

其次就是成蛟的儿子,毕竟成蛟一系的存在极大的威胁嬴政的皇位,不可能放任其血脉继续存在。

而要是嬴政儿子,早就被赵高和秦二世屠戮的,根本活不到后面。

因而根据这些论断,我认为,子婴是嬴政弟弟的可能性最大。

说实话子婴继位后做的已经不错了,去帝号,自称秦王,表示愿意恢复到之前七国状态,奠定与关东诸侯谈和的条件,而后和楚怀王和谈,尊怀王为义帝,并且签订了盟约。

盟约签订后,又调集关中的秦军,打算以打促谈,奈何刘邦明知有盟约,但却诈破武关,给秦军来了一个措手不及,事后子婴封函谷关以拒项羽联军,可惜子婴想法和谋划虽好,但刘邦和项羽怎么会按他的谋划来,最终子婴被俘,秦国算是彻底没了。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