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在关系中总是得不到期待的重视和回应?真实答案扎心了!

陈曼心理 2024-02-15 17:21:33

几乎所有人建立关系都是想要得到温暖和爱,想要在孤单的时候有一个肩膀,在失意的时候有一个可以停靠的港湾。

但是许多人在结婚后并没有得到期待中的彼此支持和重视的关系,反而感觉伴侣似乎越来越不在意自己,结了婚感觉和没结一样,自己越来越得不到理解,两个人反而比一个人的时候更孤独。

最近,一位中年男性也发出了类似的疑问:

“我一个刚过40的中年男人,因为工作原因会经常长期出差,平时出差和老婆还偶尔联系,主要就是聊孩子。2022年末出差海外且在海外一直呆到现在,过年期间偶尔我发消息也回复极少。前两天40生日,没有收到任何祝福的消息。至此连续两年生日完全被老婆忽视,特别是今年是40的大生日且孤零零一人在海外的场景,这种本来期待家人的关心温暖一下却没有任何响应无疑让人心如寒冰。

补充一下老婆家原生家庭关系有点冷漠,结婚十几年丈母娘(岳父已去世)从来没问过女婿什么时候生日也从来不会主动关心,总是有种合租的感觉而没有亲人的感觉。老婆原来还好,夫妻关系长期都还好,这几年丈母娘住在一起后也慢慢变得很淡了,包括出差走一般也不会问到哪了最近咋样这种。

这两天就此事主动批评了老婆,老婆说操心孩子就没记起来。反正我最近就很生气,就给她说既然这样以后没紧急事也别发任何消息了。那一瞬间有离婚的想法,但是都是有孩子的人且自己感觉也完全没有再婚的热情。

就想问难道40左右的中年妇女真的是对自己老公都是毫不在意么?”

对于这样的疑问,我的回答是:

人与人的关系遵循一种本质的规律,这个规律叫做情感对称性,当你在埋怨或者不解为什么对方没有给你期待的回应时,大概率是ta也没有从你身上得到过同样的东西。

虽然我们在生活中会经常强调“换位思考”这个词,但是不管是在日常的社交场景中,还是在一段具体的关系里,绝大部分的人都会把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放在第一位,以自己为中心去解读周遭的人事物。

的确,重视自己本身并没有任何不妥的地方,毕竟在漫长的人生中,我们能最直观、最清晰的了解到的人就只有自己,哪怕跟其他人的关系有多深刻,我们也不能窥见另一个个体的全部内心世界。

重视自己没错,但很多人对自我的重视是具有蒙蔽性的。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他会把自己的世界当成全部世界,把自己的感受当成唯一真理,从而完全忽略掉周遭的其他事物,过度的沉浸在自己的小心思里,愤恨的觉得似乎所有人都欠他一个公道,他是被这个世界所抛弃的人。

正如你所表达的一样,老婆对孤身在海外的你不闻不问,甚至连续两年生日都毫无祝福,让孤零零的你感到十分寒心。这种事情乍一看好像确实是对方的问题,更不用说你还特意提及了你老婆原生家庭关系冷漠,这似乎更加坐实了她本身的冷漠性格,凸显了你的满腔委屈。

但只要稍微转换一下视角,只要脱离你的个人世界、用一种更全面的思维来看待问题的话,你就不难发现,在整个过程中,你并不是那个唯一的受害者,甚至在某些时候,你可能还是问题的发起人。

你要一种情感上的被在乎、被重视的感觉,但情感本身是一种自我精力富余且双方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生发出来的东西,它本质是一种情绪,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为,并且我相信你要的也不只是一个冷漠的问候,而是看到对方真真切切的关心和在意。

那既然搞清楚了情感生发的要素,我们再来具体看待这个问题。

首先聊对方的自我经历,即她在生活中有没有多余的精力来供给感情。

在你们这段关系里,分工明显是你负责赚钱,对方在家负责孩子日常起居、操持家务。很多人可能对具体的养育问题以及事务性劳动对人的消耗完全没有概念,也许这些看起来都是并不复杂的小事情,怎么看也比你的工作容易多了,但是具体到生活细节里,对方很多时候都是要多线并进、被各种事物所包裹着的,比如孩子的日常起居、教育问题;每天的一日三餐、家务劳动;父母的身体、自己的工作等等......

当一个的精力全部被家庭琐事占据的时候,她连自己都无法关照,这时候身体和心理上都处于一种消耗状态,很多妈妈几乎都没有自己的空闲时间,即便好不容易从这些琐事中抬起头来,也只想倒头大睡一觉,或者安安静静的休息一会儿,在这样的一种状态里,她没有让这些事情去影响你已经是尽了自己最大努力了,又怎么会有多余的养分再供给到你的情绪呢?

其次情感本身是一种自然产生的情绪,不是靠要的,而是靠给的。

一个人给不了她本身没有的东西。这个里面可能确实一部分和原生家庭有关,和她爱人的能力有关,但一味地把问题归结于原生家庭上也是不可取的,因为一旦如此,那么人和人的关系就会陷入到一种听天由命的绝望感中,仿佛只有原生家庭幸福的人才能建立起一段互相支持的关系,这很明显不符合实际。

事实上,不论原生家庭如何,人和人的情感模式始终遵循对称性这个原理。无非是缺爱的人可能要的安全感更多,不缺爱的人要的少一点罢了。

既然两个人能够建立起关系,那么一定是有一个情感累计的过程。包括你也提到了“老婆原来还好”,至于为什么现在不好了呢?大概率是因为你们之间的情感不对称了,既你没有让她感受到同样的温暖,这就像存钱一样,有的存才有的花,存的钱花完了,自然就没东西可给了。

你也许会说,我在外边赚钱难道不辛苦吗?难道不是对她的一种爱吗?可是对方在家里照顾家庭、全权负责孩子不也是一种爱吗?你尚且不能因此满足,反倒生出对方不在意你的愤懑,那么同理对方又凭什么要对你感激涕零,对你还具备源源不断的爱呢?

情感这个东西,在关系里是唯一疏忽不得的,你糊弄它,它自然就回头来糊弄你。不论你从客观上多么强调你的付出,在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里,没有感受到就是没有,没有得到滋养就是给不出,你谴责对方、你哭啊闹啊都没有用,这就是我在开头提到的对称性。

所谓对称性的关键就在于不要乞求一个你不曾给过对方的东西,想要获得就先去给予,想要拿钱就先存钱,并且这个存的动作不是一时的,而是持续的。这就像是你们在建立关系之初存了一笔钱,然后因为琐事和两个人之间的距离被消耗尽了,那你就要再存,而不是转头质问对方为什么给不出你想要的东西了。

大部分人在一段关系里其实都很缺乏这种跳脱出自我视角的能力,他们往往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缺什么,知道对方是如何在这段关系里忽视和否定他们的,但他们从来没有意识到或者压根儿也不愿去正视那些切实存在的,自己同样给予对方的忽视和否定。

我们常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当我们在质疑、在埋怨、在不解时,一定要学着提醒自己去换个视角看待问题,去用对称性的思维来理解那些给不出的东西。

当然对于容易陷入在自我世界里,无视其他面的人,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脱离这种状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01把内心的委屈切换成对方的语境

切换语境直白来说就是把自己对对方的情绪切换成对方对你的情绪,然后看自己是不是真的问心无愧。

比如想要对方的生日祝福和日常问候,就先问问自己有没有在日常空闲的时候问候过对方、记不记得对方的生日、有没有给过对方惊喜;

想要对方无条件的支持和理解,就先问问自己有没有在对方脆弱时给予她支持和肯定,而非打压和不耐烦;

想象如果自己的这些委屈变成对方对你的委屈,你的感受是不是还会和现在一样。

对于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来看待问题的人,这种语境转换会让你更直观的认识到自己在这段关系里的情感模式,从而从受害者思维中解脱出来,把问题放在宏观的关系问题上,而不是个体自怨自艾的思绪里。

02不要在尚未沟通前自顾自的下判定书

始终记住,你怎么想从来都是你以你的认知和视角做出的解读,并不具备客观性。

关系既然是两个人建立的,那么想要走下去,不管是基于什么情况去做决策,一定要有一种沟通和反馈意识。自顾自己的把自己的委屈判定为对方的错误,在对方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指责和迫使对方承担责任都是把自己当成唯一和真理的表现。

你完全可以心平气和的坐下来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如实的告诉对方,看看对方对这件事的想法是什么。不管是没精力富余还是没有情感生发,这些都是可以在得到反馈后去实际解决的问题。

人在心理脆弱的时候本来就喜欢进行恶意揣测或者消极联想,若是不去和现实世界建立连接,那就很容易把自己臆想出来的恶意转嫁到对方身上,这不仅对对方不公平,而且也促使你们的关系走向一种自毁式的结局。

03用争取代替放弃,用积极行动代替消极回避

人和人的相处的本质要顺着人性,没有人会对一个恶语相向的人释放善意,也没有一个人愿意去热脸贴冷屁股,在得不到正向反馈的时候去做努力。

这就像你明明在沟通中得到了对方是因为照顾孩子而忽视了你的答案,却还要给她一个“教训”,增加对方和你的相处成本。情感的培育和经营本身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它需要你们双方都源源不断的释放对彼此的善,而不是心里明明想要爱,行动上却以一种伤害他人的方式来给对方一个“下马威”。

这样做的后果除了把对方越推越远,让你们彼此之间的怨恨和隔阂越来越深之外就没有什么别的作用了。当你想要一个事物的时候,就越是要呈现出一种积极地姿态,让对方明晰你的需求,降低对方给予你这个事物的成本。

你完全可以通过分担伴侣在家庭里的琐碎事务来增加她的精力富余,也可以通过多多关心和问候她来维系你们之间的情感对称性,总之要向着你想要的东西前进,而非去做推远它的事情。

所有关系问题的背后都必然有一个原因,但这个原因需要你用一种脱离个人视角的综合性思维来寻求。人和人的感情不是突然之间变化的,而是在日复一日的相处细节里积累出来的,那些取不出来的温暖和重视,或许并不代表对方的有意忽视,而是你们的关系里早已经流失掉了这部分东西。

我们每个人都很容易陷入一种过度自我的狭义思维里,但想要关系走的长远,一定要记得时刻跳脱出来,去理解人与人的对称性。

当你不再把别人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时,你就不会再为自己的这种小委屈而愤懑不已了。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