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子》诗的背后:陶渊明田园教育VS现代焦虑式教育

巧兰玩转趣事 2024-10-20 14:12:42

东晋的陶渊明,一代文学大腕。他的《责子》诗很有意思,诗是这么写的:“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众所周知,陶渊明爱喝酒。但他不像李白那般能豪饮,饮少辄醉。从现代医学来看,喝酒太多可能对后代有影响。就是我们俗称的“酒精儿”。他以“饮酒”为题的诗有二十首。诗里老有喝酒的场景,像“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后人猜测,他孩子愚钝,学业不咋地,可能和他爱喝酒关系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陶渊明和儿子们的日常,就像搞笑小视频。

早上,阳光初照,陶渊明带着儿子们下地干活。大儿子阿舒跟在后面,睡眼惺忪,无精打采的。陶渊明也不骂他,只摇摇头。在地里干活时,陶渊明教儿子们分辨庄稼和杂草,阿舒没干一会儿就跑到树荫下偷懒去了,就像诗里说的“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陶渊明只能叹口气接着干。

闲时,陶渊明在破屋读书吟诗,叫二儿子阿宣来感受一下,可阿宣不感兴趣,就想着玩,这和诗里“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一样,陶渊明也就由他去追蝴蝶玩了。

夏天午后,天气热,双胞胎雍和端在院子里玩得欢。陶渊明想考考他们算术,就问:“雍、端,六加七是多少?”两个孩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懵,然后笑着跑去玩了,这就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的情景,陶渊明又是一阵苦笑。

小儿子通子快九岁了,老跟着陶渊明。陶渊明写字时,通子跑进来拉着他的衣角说:“爹,我想吃梨。”这和诗里“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一样,陶渊明就摸摸这“吃货”的头说:“等爹忙完了,就给你找梨去。”他既是大诗人,也是慈父。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陶渊明的教育理念很特别,他喜欢田园生活,觉得这就是最好的教育。在他看来,孩子们在田园里长大,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看着爸爸干活,听着鸟叫虫鸣,感受四季变化,能从大自然里学到很多纯真的东西,比在屋里死读书、追名逐利强多了。

而且,陶渊明对孩子的教育心态很宽松。在《责子》诗里,他说儿子们学业上有各种问题,像阿舒懒,阿宣不爱学习,雍端不会算数,通子就知道吃,但他不是真骂孩子。他那些“责备”的话,就像开玩笑。这说明他教育孩子不那么严,给孩子挺自由的空间。他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影响了孩子,但不想改。他对命运的感慨,其实是对社会标准的无奈。不过,他能看得开,不强迫孩子走不喜欢的路,让他们在田园里自由长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再看看现在的教育,家长们老按社会认可的标准逼孩子,追求成绩、升学和成功。陶渊明的《责子》诗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想想:是不是该尊重孩子的天性,给他们合适的环境?孩子达不到社会期望时,我们能不能像陶渊明那样,虽然无奈但能放轻松点,别逼孩子?还有,从他爱喝酒这事,也提醒现代家长要为后代着想。陶渊明的教育观念,看似不管孩子,其实充满对人性和自然的尊重。《责子》诗是一个父亲的唠叨,更是一场深刻的教育讨论,值得我们在现代教育中好好琢磨,找到教育的真谛。

比如,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学才艺,把孩子课余时间排得满满的,孩子累得不行,也没时间感受大自然、发展自己的兴趣。还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成绩不好就发火,不管孩子努力没。这些家长真该学学陶渊明,别把孩子逼太紧。再比如,有个孩子喜欢画画,家长却觉得画画没前途,非让孩子学数学,结果孩子越来越讨厌学习。这都说明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兴趣,不能强迫。硬来,只会适得其反。

陶渊明说:儿子不成器又咋的?只要能安然度过一生,也是幸福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