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宋高宗、清高宗,史上三位“高宗”,赵构的评价无疑最低。李治与乾隆开创盛世,对得起“高宗”庙号,赵构的含金量的成色不足。
赵构建立南宋,保住了半壁江山,但对金国议和妥协,签署绍兴和议,对金国称臣纳贡。如此,后人对赵构评价不高。那么,赵构为何要对金国妥协呢?
不考虑其他,单纯从军事角度分析,宋军存在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无法在大规模会战中击败金军。一旦双方进行战略大决战,宋军表现拉胯,宋高宗对抗金缺乏信心。
1127年,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等数千赵氏皇族被“打包”带走。赵构幸运躲过一劫,他在河南称帝,建立南宋。
从1127年到1141年,南宋、金国进行长达14年的战斗。期间,宋军虽说取得不少胜利。例如,和尚原之战、仙人关之战、顺昌之战、颍昌之战、郾城之战、朱仙镇之战,宋军表现很给力。
一连串的胜利,为何是南宋妥协,还向金国称臣呢?军事角度看,南宋可以打赢局部战斗,战役层面很给力,一旦进行大规模决战,宋军就一塌糊涂。
战役上的胜利,无法扭转战略上的失败,影响国运的战斗打不赢,赵构对击败金军是一点信心都没有。
南宋、金国进行战略决战,主要是2场,宋军都以惨败收场,此前的一系列战役胜利果实化为灰烬。
第一场,富平之战,南宋几乎失去整个陕西,如果不是金国内斗,能否保住川蜀都是个问题。
靖康之变后,如何征讨宋朝,在金国内部出现了分歧。以完颜宗翰为代表的国相系认为,应该先拿下关中、西夏,然后攻入川蜀,从上游东征。此路线,与后来蒙古灭金、宋的策略类似,估计阔端、蒙哥、忽必烈是受宗翰启示。
此时,完颜宗望病逝,以完颜宗辅为代表的太祖系则认为应该直接南征,从两淮取得突破,横渡长江,追击赵构。
双方争论不休,金太宗只能两头照顾,宗翰系的完颜娄室征讨关中,宗辅、宗弼(兀术)则搜山检海,捉拿赵构。
金兵本就不多,还分散使用兵力,完颜娄室攻入关中后,兵力不足,双方相持不下。
宗辅、宗弼的搜山检海作战,赵构招架不住,被迫逃到海上,但金兵撤退时在黄天荡被韩世忠阻拦,在牛首山被岳飞袭击,十分狼狈。
搜山检海作战,金兵损失很大,但赵构也胆战心惊。要知道,赵构不但被金兵攻击,自己的御林军还搞出一个“苗刘之变”,如果不是张浚力挽狂,南宋到此为止了。
“苗刘之变”后,张浚得到重用,此人是坚定的主战派。张浚把目光放在了陕西六路,提出先经营陕甘,然后东征中原的作战计划。
赵构意气风发,觉得张浚有眼光,便派他去经营关中,借助各路兵马。张浚的民政能力很强,也懂得培养人才,很快就恢复了“西军”的荣光。
“搜山检海”之后,张浚担心金兵再次南下,朝廷社稷不保,便想在关中与金军进行主力会战,为赵构巩固两淮防范赢得时间,富平之战由此而来。
富平之战,目的很明显,是一场战略决战。为了打赢这场战斗,张浚集中了5路大军,兵力18万,号称40万,民夫还不算在内。
参与富平之战的将领有刘锡、孙渥、刘锜、吴玠、吴璘、赵哲。其中,除了赵哲之外,都是西军精锐,刘锜、吴玠、吴璘是少有的名将,可谓是全明星阵容。
张浚坐镇后方,刘锡担任前线总指挥,与完颜宗辅、完颜娄室、完颜宗弼的4万大军展开会战。
这次战斗,宋军起初配合不错,至少能顺利会师。要知道,当年的北宋“五路攻夏之战”,将领配合不给力,被党项骑兵各个击破。
5路兵马来到富平,宋军兵力数量碾压金兵,战斗力也不错。战斗时,完颜宗弼被重点围攻,副将阵亡沙场,前锋大将韩常被射中眼睛,却让完颜娄室的三千精骑扭转了乾坤。
完颜娄室的出击,以雷霆万钧之势砸向赵哲,宋军一触即溃。溃败、民众纷纷夺路而逃,冲击宋军步兵方阵,引起了全军溃败。金兵乘胜追击,几乎拿下整个陕西。
富平之战,让赵构认识到宋军的弱点,他们打不赢大规模会战。但是,赵构依然没有放弃希望,后来重用岳飞、韩世忠、刘锜、张俊、杨沂中等将领,也想着能扳回一局。
第二次,淮西之战,宋军再次暴露弱点,被完颜宗弼、韩常一战定乾坤,十几万宋军一败涂地。
金国内部斗争,让完颜宗弼成为赢家。完颜宗弼的武力值,在金国初年只能算二流水平,但政治、外交非常给力,故而对宋金关系影响很大。
1139年,完颜昌主持下,宋金签署“天眷和议”,南宋向金国称臣纳贡,金国把陕西、河南交还南宋。完颜宗弼收拾完颜昌后,便撕毁“天眷和议”,发兵十几万南征。
金国撕毁协议,完颜宗弼快速夺取河南、陕西,前锋大将韩常的骑兵一度杀到江北的和州、含山、巢县。赵构惶恐不安,只能再次重用主战派,让岳飞、张俊、韩世忠等将领分三路北伐,与金兵进行会战。
历史上,南朝北伐中原有个特点,就是东路军才是主力,却也是最容易被打垮的一路。绍兴北伐,宋军、金军的重点方向,放在了淮西,这里是张俊的防区,兵力13万。
绍兴北伐,起初宋军表现确实给力,可以用捷报频频形容。顺昌之战,刘锜依托城池反击,一万宋军杀退了十万金兵,还能出城袭击,取得大捷。
岳飞这一路,从鄂州出兵,取得朱仙镇大捷、郾城大捷、颍昌大捷,金兵是屡战屡败。所以,岳家军这一路,表现很给力。
一连串的大捷,表现数据很不错,大规模会战就不行了。宋军三路北伐,总是要进行战略对决,淮西之战,就成了决定双方国运的战斗。
淮西是主战场,完颜宗弼、韩常重点进攻。张俊负责淮西作战,韩世忠、岳飞等人负责两翼,随时准备增援淮西,但会战效果很差。
刘锜、杨沂中、王德等充当前锋,抵御金兵锋芒。韩常诱敌深入,但依然在柘皋之战被宋军击败,只能继续北上,却又攻克了濠州。
柘皋之战后,朝廷认为金兵已经撤退,便让张俊班师。谁知,金兵又拿下濠州城池,朝廷只能再次出兵北上,收复濠州。
此时,宋军配合就比较差,杨沂中、刘锜在濠州遭遇埋伏,杨沂中所部御林军数万人损失殆尽,宋军一败涂地。
金兵全力反击,宋军招架不知,溃逃千里。韩世忠出兵赶来,却为时已晚,且被金兵反包围,也是血战突围。岳家军急忙赶来,但金兵早已撤退,无功而返。
绍兴北伐,宋军各路自己战斗时都很不多,一旦联合作战就不行,指挥体系非常拉胯。淮西大决战,宋军先胜后败,还把赵构的御林军打残,南宋只能对金国议和,赵构对战斗没了信心。
陕西争夺战、绍兴北伐,宋军在局部战斗中表现不差,也曾正面击败金兵的精锐骑兵。可是,一旦双方进行大规模会战,宋军就失败,还是溃败,把此前的战果耗尽。
大规模会战打不赢,赵构也没信心抗金,只能签署绍兴和议。那么,为何大规模会战时,宋军就不行呢?局部战斗显眼,亮点很多,但会战就拉胯。对此,各位有何想法。
顺便说一句,小编造谣,已举报
胡说八道!从颍昌大捷到朱仙镇,岳飞把金兵打得屁滚尿流了!还会战什么?!不是十二道金牌,岳家军必定光复北宋全境。如果友军北上得力!汉室可能就会提前收复燕云十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