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夏河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大坎看历史 2024-09-22 17:56:33

夏河县位于甘肃省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北部,东南面分别与州属合作市、碌曲县相邻,北依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及青海省循化县、同仁县。境内文物古迹众多,佛教文化独特,民俗风情浓郁,自然风光秀丽,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特色产业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被誉为“中国拉卜楞·世界藏学府”,是观光旅游的好去处,投资兴业的大舞台。

历史沿革

夏河地区,夏代属《禹贡》雍州之地,殷周时为羌戎所居。春秋至汉初,系西羌各部游牧区域。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始设护羌校尉,专管洮、岷、河、湟地区羌人事务。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以边塞阔远”,取天水、陇西、张掖三郡各二县,设置金城郡(治允吾,在今青海省民和县境内)。该郡所辖白石县,是今夏河县内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行政建置,以白石山(即今太子山)在东而名。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羌众归附于汉,于是初设“金城属国”,以管辖羌人。王莽篡汉,改白石县为顺砾县。公元23年,王莽政权崩溃,羌人进取金城、陇西诸郡。

东汉光武帝建武九年(33年),复置护羌校尉,职权同西汉旧制。十二年(36年),金城郡并入陇西郡,翌年复置金城郡,白石县仍辖于陇西郡。

三国鼎立,魏始分陇右置秦州,白石县隶于该州陇西郡。秦州旋废,陇西郡改属雍州,仍领白石县。

西晋初,白石县废。惠帝永宁年间(301~302年),凉州刺史张轨奏分西平郡界,置晋兴郡,领永固(汉白石县)等10县。永嘉年间(307~313年),鲜卑族一支吐谷浑自东北西驰于袍罕,于是渐取羌地数千里。

东晋十六国时期,群雄割据,县地朝秦暮楚,置废无常,前凉、前赵、前秦、西秦、后凉、南凉、后秦间或控制了部分地区,但大半恒为吐谷浑所有。东晋成帝咸和二年(327年),前赵刘曜攻占前凉袍罕护军(辖区包括今夏河地区。据《元和郡县志》载,系晋惠帝时设立),取黄河以南之地。咸和五年(330年),前凉张骏趁刘曜之亡,收复河南地区。次年,复以汉白石县为永固县,隶于晋兴郡。孝武帝太元元年(376年),前秦灭前凉,取河州,领晋兴等七郡。太元十三年(388年),西秦乞伏乾归设河州,永固县划属该州金城郡。东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后凉吕光又以永固县为白石县,隶于晋兴郡,同年又置浇河郡于河关(汉县,在今循化县境)。隆安二年(398年),南凉秃发乌孤仍以白石为永固县,隶于凉州晋兴郡。隆安四年(400年)为后秦所取,属凉州兴晋郡地。其后入于吐谷浑。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西秦乞伏炽磐击走吐谷浑,地复为西秦所有。

北魏太武帝神磨三年(430年),西秦乞伏暮末为北凉沮渠蒙逊所逼,东迁上邦(今天水),于是洮河以西均归于吐谷浑。西魏文帝大统十二年(546年),于汉白石县置凤林县,隶于河州袍罕郡。北周武帝建德五年(576年),吐谷浑首领夸吕被宇文赟击败西逃,北周置廓州(浇河郡故城),以开廓边境为义,辖今大夏河上游地区。

隋场帝大业三年(607年),复置浇河郡(北周廓州,辖今夏河县西北部、中部和南部)、袍罕郡(辖今夏河县东北部)、临洮郡(北周洮州,辖今夏河县东南部)。大业十三年(617年),天下大乱,吐谷浑首领伏允收复故地。

唐武德二年(619年),以隋袍罕郡改置河州,永固县(北周凤林县)属之。贞观元年(627年),置陇右道。七年(633年),废永固县,置乌州。十一年(637年),废乌州,于城内置安乡县,属河州。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置陇右节度大使,领河、洮、廓、都等12州。天宝元年(742年),改河州为安乡郡,改安乡县为凤林县,属安乡郡,由凤林关得名(关在河州西南)。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安乡郡为河州,仍辖凤林县。肃宗广德元年(763年),吐蕃取河、洮诸州,地遂入于吐蕃。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吐蕃王朝崩溃后,吐蕃将领玉擦率部定居于卡加(今甘加乡卡加村),其后裔繁衍为“卡加六部”。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吐蕃赞普后裔确厮啰立文法,聚众数十万,在河湟流域建立地方封建政权,河、洮一带吐蕃诸部齐集麾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宋置熙河路,领河、洮等五军州。次年,宋将王韶略取河、洮、宕、岷诸州,其河州辖今夏河县西北部,洮州辖今夏河县东南部。此后,河洮二州又划入秦凤路。

南宋孝宗淳熙九年(金世宗大定二十二年即1182年),金置积石州((治今循化县境内),领县一“怀羌”(治今麻当乡境内)。州初属临洮府,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改属临洮路。金宣宗兴定六年(1222年),积石州蕃族归附西夏。金哀宗正大四年(1227年),蒙古成吉思汗攻取积石州及河、洮等州。至蒙哥汗三年(1253年),于河州置吐蕃宣慰司都元帅府,管辖脱思麻(今青海省东部、甘南全部及川北、川西等地)吐蕃诸族。忽必烈至元五年(1264年),设总制院,下辖吐蕃等处宣慰司脱思麻路。至元六年(1265年),忽必烈第六子奥鲁赤被封为“西平王”(其子孙改封为“镇西武靖王”),领地包括今夏河地区。

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置陕西等处行中书省,所辖河州路下领积石、洮、贵德等州。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总制院为宣政院,由宣政院使“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授豫王阿刺忒纳失里金印,以镇西番。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设河州卫,隶于陕西都司西安都卫,下辖积石州等八千户所,均任命蕃族首领担任千百户。六年(1373年),置河州府,属陕西行书省。七年,置西安行都卫于河州,领河州、朵甘、乌斯藏三卫,管理整个藏区。八年(1375年),改西安行都卫为陕西行都指挥使司。九年,废陕西行都指挥使司,河州卫受辖于陕西都指挥使司。十年(1377年),河州卫分为左右二卫。十二年,废河州府,改左卫为洮州卫(辖今夏河县东南部),升右卫为军民指挥使司(辖今夏河县西北部),隶于陕西都司。明宪宗成化九年(1473年),增置河州,隶于临洮府;改河州军民指挥使司为卫。神宗万历十六年(1588年),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之孙火落赤移驻捏工川(今甘加),进逼河、洮,“日蚕食蕃族”。

清初沿袭明制,州卫并存。河州属陕西右布政使司临洮府,河州卫则隶于陕西都指挥使司。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第一世嘉木样起建扎西奇寺。五十三年(1714年),扎西奇寺建“拉让”(拉章),是为“拉卜楞”地名起源。

雍正三年(1725年),河州卫辖于临洮府。同年,编青海蒙古厄鲁特部为二十九族,其前首旗牧地达于拉卜楞一带。雍正四年(1726年),省卫归州。乾隆十三年(1748年),改洮州为厅,划归巩昌府。乾隆二十七年(1726年),移河州同知于循化营(设于今循化县城),置循化厅,并在今夏河地区设“南番二十一寨”,以其吏治归循化,军事属河州,同时在桥沟设把总一员率兵驻守。同年,临洮府移驻兰州,遂名兰州府,循化厅属其管辖。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循化厅移属西宁府。乾隆六十年(1795年),拉卜楞寺得到河州总镇衙门特许,设置“臬仓”,直接辖理寺院周围十三庄政教事务和民事案件。

民国2年(1913年),改循化厅为县,隶于西宁道。民国16年(1927年)6月,置拉卜楞设治局,直隶于省。民国17年(1928年)1月30日,经甘肃省政府省务会议议决,甘肃省政府主席刘郁芬令拉卜楞设治局改县,以大夏河横贯县境,县城濒河为意,取名“夏河县”。是年9月5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议决,将拉卜楞设治局升格为夏河县,划归甘肃省。同年10月17日,国民政府第159次会议议决,将拉卜楞设治局改为夏河县。民国18年(1929年)8月3日,甘肃省政府以上年河州事变后“军差政事甚为殷繁”,特设临夏、临洮、和政、永靖、宁定、夏河六县行政视察员,由临夏县县长兼任,“督饬各县县长办理一切事务”。民国20年(1931年)2月15日,六县行政视察员撤销。民国25年(1936年)5月3日,甘肃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临夏)成立,督辖临夏、永靖、宁定、和政、夏河五县。民国27年(1938年)11月28日,甘肃省政府为控制西南边区藏民起见,呈请将有藏民之各县局划归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岷县)。翌年4月25日,经国民政府行政院批准,夏河县正式划归该公署管辖。民国30年(1941年)1月,拉卜楞寺“议仓”成立,司管全寺及所属各寺、各部落的政治、宗教、军事等事宜。

1949年8月1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布第120号命令,设临夏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夏河等8县。9月初,甘肃省洮西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辖夏河等8县。9月下旬,洮西分区改为临夏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5月25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决定,夏河县由省直辖。1953年10月1日,甘南藏族自治区在拉卜楞成立。同年11月21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将省直辖的夏河、卓尼和临夏专区的临潭县划入甘南藏族自治区。1954年7月6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批准在黑错兴建甘南藏族自治区首府。1955年7月1日,甘南藏族自治区改为甘南藏族自治州。1956年7月,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由拉卜楞迁往合作。1959年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夏河县改名为德乌鲁市。同月25日,正式撤销夏河县,成立德乌鲁市。1961年12月25日,国务院决定恢复夏河县原建置,同时撤销德乌鲁市。1962年1月1日,德乌鲁市正式改称夏河县。

行政区划

1949年9月22日夏河县人民政府成立后,于同年10月至1953年11月,将民国时期设置的7个区、14个乡镇陆续调整划分为7个区、28个区属乡、3个直属乡。各区以序数命名,各乡则以序数或地理名称分别命名。

第一区(原市镇区)辖:第一乡、第二乡

第二区(原共和区之共和乡)辖:第一乡、第二乡、第三乡第三区(原清水区)辖:沙沟乡、隆瓦乡、牙首乡、观音乡、桥沟乡、清水乡。

第四区(原黑错区)辖:美武乡、美仁乡、上卡加乡、下卡加乡,那义乡、加科乡、合采乡。

第五区(原博爱区)辖:扎油乡、多合乡、俄诺合乡、措尔格乡、加门关乡

第六区(原麦西区)辖:第一乡、第二乡、第三乡、第四乡、第五乡

第七区(原欧拉区):未设乡

甘加直属乡

桑科直属乡

科才直属乡

此外,第六区又辖阿拉部落(今碌曲县阿拉乡)

1954年3月26日,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玛曲、碌曲两个行政委员会,将夏河县第七区划归玛曲行政委员会管辖;将夏河县第二区的部分地区(今碌曲县玛艾、尕海等地)划归碌曲行政委员会管辖。3月30日,第四区所属加科乡改为黑错街(乡级)。1955年6月21日,黑错街改为合作镇。7月25日,将第六区所属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乡依次改为阿木去乎一乡、阿木去乎二乡、麦西乡、南畔乡、改革乡,另增设吉仓乡、下吉里乡。第六区仍辖阿拉部落。

1958年3月26日,撤销第一区、第二区及所属各乡,分别成立拉卜楞镇、郎格塘直属乡。夏河县遂辖4个区、1个镇、4个直属乡、24个区属乡,1个区属镇(第四区合作镇)、1个区属部落(第六区阿拉部落)。

1958年9月,撤销区、乡建置,实行公社化。拉卜楞镇改为市镇人民公社;郎格塘、甘加、桑科3个直属乡合为卫星人民公社;沙沟、隆瓦、牙首、观音、桥沟、清水6个乡合为东风人民公社;美武、美仁、上卡加3乡合为跃进人民公社;下卡加、那义、合采、扎油4乡及合作镇合为红旗人民公社;多合、俄诺合、措尔格、加门关4乡合为先锋人民公社。12月,原第六区所属的7个乡及阿拉部落、科才直属乡均划归新设洮江县。

1959年1月,夏河县改名为德乌鲁市。2月2日,原市镇、卫星、东风、跃进、红旗、先锋6个人民公社依次改名为柔扎塘、拉卜楞、完尕滩、美武、合作、博拉。9月23日,合作人民公社又易名德乌鲁人民公社。10月29日,经中共甘南州委批准,将柔扎塘人民公社合并到拉卜楞人民公社,新增甘加桑科2个人民公社,德乌鲁市于是辖7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

1961年12月12日,经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批准,正式将7个“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划分为17个乡、2个镇。拉卜楞人民公社分为拉卜楞镇、九甲乡、达麦乡;甘加人民公社及桑科人民公社分别改为甘加乡、桑科乡;完尕滩人民公社分为完尕滩、唐尕昂、麻当、清水4个乡;美武人民公社分为美武、美仁、上卡加3乡;德乌鲁人民公社分为下卡加、那义、扎油3乡及合作镇;博拉人民公社分为博拉、加门关、吉利3乡。

1962年1月,撤销德乌鲁市,恢复夏河县建置。4月4日,原划拨给碌曲县的下巴沟、麦西、阿木去乎、牙利吉、科才5个乡重归夏河县。夏河县由此共辖2个镇22个乡。

1966年9月,拉卜楞镇易名“萨尔吉镇”。11月28日,吉利、下巴沟2乡合并为下巴沟乡,县辖乡镇减为23个。

1968年3月20日至5月25日,经甘南藏族自治州革命委员会批准,先后成立了各乡镇革命委员会,并实行党政不分的“一元化”领导。12月15日,根据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关于“把乡改为人民公社”的批复精神,全县统一将乡镇改为人民公社,乡属人民公社改为大队,原乡镇革命委员会改为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于是县辖23个人民公社。

1971年2月13日,萨尔吉人民公社易名为“城关人民公社”。

1975年8月22日,经省、州革命委员会批准,恢复镇建置,改城关公社为城关镇,那义、合作人民公社合并为合作镇。1980年3月18日,将合并到合作镇的那义公社重新划出。8月,城关镇又改名拉卜楞镇。自此,县辖2个镇,21个人民公社。

1983年9月到11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精神,全县人民公社统一改为乡、镇,乡镇革委会改为乡镇人民政府,实行党政分设,县辖2镇、21乡。

1986年1月27日,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民政厅批准,县内10个乡镇按藏族群众习惯称谓改名:完尕滩乡改称王格尔塘乡,清水乡改称曲奥乡,美武乡改称佐盖曼玛乡,美仁乡改称佐盖多玛乡,上卡加乡改称卡加道乡,下卡加乡改称卡加曼乡,那义乡改称那吾乡,加门关乡改称加茂贡乡,下巴沟乡改称勒秀乡,麦西乡改称吉仓乡,县辖23个乡镇遂为:

拉卜楞镇、九甲乡、达麦乡、甘加乡、桑科乡、王格尔塘乡、唐尕昂乡、麻当乡、曲奥乡、佐盖曼玛乡、佐盖多玛乡、卡加道乡、卡加曼乡、那吾乡、合作镇、扎油乡、博拉乡、加茂贡乡、勒秀乡、吉仓乡、阿木去乎乡、牙利吉乡、科才乡。

1990年末,上述各乡镇共辖105个村民委员会,15个居民委员会,710个村民小组。

1991年至1997年底、夏河县行政区划未发生变化,全县共有23个乡镇。

199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合作市委、市政府成立,县属七乡一镇即合作镇、卡加曼乡、卡加道乡、佐盖曼玛乡、佐盖多玛乡、勒秀乡、加茂贡乡、那吾乡划人合作市辖区,行政区划发生变化。夏河县共辖15个乡镇,2003年10月撤销王格尔塘乡、阿木去乎乡建置,设立王格尔塘镇、阿木去乎镇。同年12月撤销九甲乡并入拉卜楞镇,牙利吉乡并入阿木去乎镇,设牙利吉办事处。

至2010年底,夏河县共辖甘加乡、桑科乡、科才乡、博拉乡、吉仓乡、扎油乡、唐尕昂乡、达麦乡、麻当乡、曲奥乡10个乡,拉卜楞镇、阿木去乎镇、王格尔塘镇3个镇和牙利吉办事处,65个村委会、430个村民小组、4个居民社区。

2014年全县共辖13个乡镇、65个村委会和6个居委会、438个村民小组,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77262人,有藏、汉、回等18个民族。

2017年底全县共辖拉卜楞镇、王格尔塘镇、阿木去乎镇、科才镇、桑科镇、甘加镇、麻当镇、博拉镇、吉仓乡、扎油乡、曲奥乡、达麦乡、唐尕昂乡13个乡镇和牙利吉办事处。

2022年夏河县下辖8个镇、5个乡:拉卜楞镇、王格尔塘镇、阿木去乎镇、桑科镇、甘加镇、麻当镇、博拉镇、科才镇、达麦乡、曲奥乡、唐尕昂乡、扎油乡、吉仓乡;县政府驻拉卜楞镇。

2023年全县总面积为6274平方千米。全县辖8镇5乡1个办事处,65个行政村、4个城镇社、427个村民小组,全县常住人口8.65万人,有藏、汉、回、撒拉、蒙古、朝鲜、土等18个民族。

大美甘肃欢迎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