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红事的姑舅姨,白事的母后亲”,如何理解?

依依聊文化 2024-11-21 08:49:14

“红事的姑舅姨,白事的母后亲”,每当时里有红白喜事的时候,村里的老人就要念叨这句话。这是一句农村办红白喜事时,体现一个家庭人气的俗语。

在农村,红白喜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人情交往,上一代或两代人的人情交往,不可能代表下一代人的人情交往,正如农村老话所说的“人情是把锯,你来我就去”。

亲戚之间的密切关系,要靠经常来往,才能越走越近,如果多年不来往,亲戚之间的关系也就疏远了。村邻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经常来往,不是亲戚,胜似亲戚,如果不来往,虽然同为一个村的人,却形同陌路。

这正如民间一句俗语所说的:“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下面就来解读一下,本文开头提到的那句俗语。

红事的姑舅姨

红事,即喜事,包括三朝酒或满月酒、搬入新居、嫁女结婚、生日酒、庆寿酒等,在农村通常指喜事中相对比较重要的嫁女和结婚。

在农村,家庭与家庭之间来往比较频繁的,通常是父亲这边的姐妹和堂姐妹,即“姑”,如大姑妈、小姑妈和堂姑妈;母亲那边的兄弟和堂兄弟,即“舅”,包括亲舅舅和堂舅舅;母亲那边的姐妹和堂姐妹,即“姨”,也就是亲姨妈和堂姨妈。

这句俗语是以过去农村为背景,那时,每个家庭的子女比较多,因此,那时的“姑舅姨”也就比较多,再加上每个“姑舅姨”又有自己的小家庭,人数更多。

如果是按农村传统桌席,一般都是八仙桌,一桌坐八人,仅“姑舅姨”这些客人,少则可以坐四五桌,多的可以有七八桌。亲戚的人气十足。

那时的农村人情来往,讲究的是“人到礼到”,而“人到”是主要的,可以增加红事的人气,使红事更加热闹。

过去农村办喜事,村里的人喜欢打听,女主人的娘家来多少人,男主人的姐妹是否回来了。以此来检验夫妻与娘家的关系,以及他们与外家姐妹的关系。

家时有喜事,“姑舅姨”来不来,就得看夫妻平时的为人处世。夫妻会做人,两边兄弟姐妹来往就频繁,家里有喜事,肯定缺少不了他们。但是,如果夫妻两边兄弟姐妹相处不是很融洽,平时很少来往,人家有喜事时,也不去参加,那你家有喜事,他们也不会来参加。

这就是前面提到的,“人情是把锯”,这里的“锯”指的是农村的鲤鱼锯,要两人拉锯才能把树干锯断,如果只有一个人拉锯,锯子是拉不起来的。用现在年轻人谈恋爱的话说,人情就是“双向奔赴”,一方热情,一方冷淡,是无法维系亲情的。

由于,我们可以这样来解读“红事的姑舅姨”:当儿子结婚,女儿出嫁时,人气高不高,酒席热不热闹,这得看“姑舅姨”来了多少,也是检验父母与“姑舅姨”关系处理的怎么样的时候。

关系好,亲戚之间就很亲热,碰到嫁女结婚,他们肯定要来;关系不好,亲戚之间就疏远,家里有喜事就不一定来往了。

白事的母后亲

这句话中的“白事”,指的是父亲或母亲去世后,白事的操办。

父母老了,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与父母的兄弟姐妹,也就是孩子们的“姑舅姨”,想走亲戚也走不动了。尤其是过去农村,交通不发达,交通工具有限,大多靠两条腿走路,上了年纪的人就更不便出门了。白事的来往,只能靠“母后亲”。

那么,“母后亲”指什么亲戚呢?“母后亲”是指父母之后下一代的亲戚,包括“姑舅姨”的表亲,主要指娘舅亲戚和儿女的亲戚。

按照农村的传统习俗,不管是父亲去世,还是母亲去世,都要去给娘舅报丧,称之为“报娘舅”。娘舅先派代表前来“看活”。旧时娘舅代表来看“看活”,名义上是安慰老伴或子女,实际上是来验证去世之人是否生前受儿女虐待,尸体是否有伤痕等。现在则是以安慰为主。

回去后,再织组娘舅那边的亲戚前来吊丧。在办丧事期间,娘舅亲戚前来吊丧,仪式是最隆重的,场面也是最热闹的,往往全村人都会前来观看。

如果子女对生前的父母不孝顺,或者平时子女对娘舅不尊敬,娘舅那么不一定肯前来,要来也只派几个代表,履行一道程序,场面也就不太热闹,还有可能受到村里人在背后的议论和指责。

其次,就是看子女亲戚,过去农村主要是儿子亲戚,这也是检验儿子为人处世怎么样。为人处世好,平时与亲戚之间的关系亲密,亲戚就来得多,丧事就办得风光;为人处世差,平进与亲戚的关系疏远,亲戚就来得少,丧事就办平淡。

综上所述,“红事的姑舅姨,白事的母后亲”这句农村俗语,虽然说的是红事和白事的操办,其背后暗藏着父辈和儿子辈在亲戚中的为人去世的好差,为人处世好,亲情就浓,亲戚来往就频繁;为人处世差,亲情就淡,亲戚关系就疏远。

现在的农村,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不管是红事还是白事,反对大操大办,而是提倡喜事从简,丧事也众简。

再说,现在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的人很多,很多人家的亲戚都外出在不同地方谋生和发展,有的亲兄弟之间一年都难见上一面,就更不要说亲戚之间来往了。

因此,这句俗语也就基本失去了原来意义。但是,亲情是不会过时的,如果有可能的话,亲戚之间还是要多交流或交往,毕竟血浓于水。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