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6日深夜,美国大选结果终于尘埃落定。特朗普以压倒性优势胜出,重新夺回了总统宝座。
在华盛顿的庆祝晚会上,特朗普自信地站在讲台中央,誓言要“重振美国伟大”,并以停战和恢复经济为口号,掀起了他第二次执政的序幕。
然而,远在欧洲的布鲁塞尔,灯火通明的会议室里却是一片愁云惨淡。特朗普的这场胜选对欧盟来说可不算什么值得庆祝的事。
特朗普的政策风格众所周知——激进且充满不确定性。他曾在第一任期内不断威胁欧盟,甚至扬言要让欧洲付出代价。
这一次他重返白宫会不会将过去的强硬政策加倍施行?欧洲还能否在美欧关系中找到一丝喘息的空间?欧盟是否会扭头重新开启与中国的合作?
特朗普胜选的消息一传出,欧盟各国的反应立刻浮出水面。从表面上看,一些国家迅速发出贺电。
欧盟与北约高层都在第一时间表达了祝贺之意。但细读这些声明,就会发现它们充满了暗含警告的外交辞令。
米歇尔在社交媒体上的措辞十分讲究。他称美欧是“盟友和朋友”,但特别强调欧盟会以“强大、团结和独立自主的伙伴”姿态捍卫规则秩序。
而冯德莱恩虽然宣称美欧是真正的“伙伴关系”,但在强调合作的同时,她的言语中无不透露出对美欧关系未来的担忧。
这些官方表态的背后,是一场临时召开的欧盟大使紧急会议。据知情人士透露,这次会议旨在讨论特朗普胜选后,欧盟如何应对美国可能带来的变化。
各国大使在会议上明确要求欧盟高层谨慎处理与特朗普政府的关系,尤其是在尚未全面了解其政策走向前,不应轻易做出承诺。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会议上态度最为强硬。或许是再度拾起了”戴高乐体验卡“,他称欧洲不能再依赖美国的保护,应该加速安全一体化。
他甚至提出欧洲必须尽快实现战略自主性,减少对北约的过度依赖。
与此同时,德国也开始重新评估自己的防务支出计划,考虑是否加大对欧洲军事合作的支持。这种表态并非毫无缘由。
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多次抨击北约,威胁称美国会重新评估北约的存在价值,换句话说就是美国有可能退出北约。这些言论无疑让欧洲各国倍感不安。
然而,尽管马克龙与德国领导人提出了不少方案,但建立独立的欧洲防务体系绝非易事。最关键的就是两点,第一是钱,第二是欧洲各国的目标能否统一。
而在这一问题上,欧盟一直宣称的团结似乎没有起到什么效果,爆发了极大分歧。
与法国和德国的忧虑不同,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对特朗普的胜选表示欢迎,甚至认为这是欧美关系迎来新机遇的一刻。欧尔班的立场并不意外,毕竟匈牙利一直是欧洲内部较为务实的国家。
作为老牌右翼政客,他认为特朗普或许会让美国重新评估目前各地区的地区冲突是否符合美国利益,这可能会从侧面减少冲突的发生。
但欧尔班的表态无疑也突显了欧盟内部的分裂。部分国家希望继续依靠美国来维持现有秩序,而另一部分则倾向于彻底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追求更大的独立性。
这种内部分裂,让欧盟在应对特朗普政策时显得更加棘手。就在欧盟内部商讨应对特朗普的同时,他们已经开始悄悄转向与中国的合作。
11月2日至7日,欧洲技术团队应邀来到北京,与中方团队就关税问题进行了连续6天的磋商。这次谈判主要针对中国出口欧盟的电动汽车价格承诺展开,并且取得了一定进展。
这一消息无疑释放了重要信号。在特朗普胜选的背景下,欧盟突然对中方展现出如此大的沟通诚意,似乎是在为未来可能到来的贸易风暴提前铺路。
欧盟为何如此着急?原因很简单。特朗普曾在竞选期间明确表示,他不仅要对中国商品加征更多关税,还计划对所有海外国家增加贸易壁垒。
这让欧盟意识到,如果不尽早稳定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他们可能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内遭受东西两大国的两面包夹之势。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似乎早已看穿了欧盟的担忧。据报道,他的过渡团队已经开始与欧盟接触,试图联合欧洲共同对抗中国。
特朗普开出的条件是,美国将继续支持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并暂时不对欧洲商品征收高额关税,但前提是欧盟必须在对华政策上与美国保持一致。
这个“交易”对欧盟来说,无疑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如果接受,他们将失去与中国的独立合作机会;但如果拒绝,则可能面临美国对其经济和安全施加的更多压力。
面对美欧可能联手的风险,中国显然已经未雨绸缪。中国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积累了丰富的反制经验,比如限制稀土出口或对美国制造业关键领域实施精准打击。
这些策略不仅有效地削弱了美国的经济压力,也为中方争取到了更多的谈判筹码。与此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动与欧洲的合作,希望通过经贸联系的深化,进一步巩固与欧盟的关系。
对于中方来说,稳定的中欧贸易不仅有助于应对美国的打压,还能为全球经济注入更多稳定因素。
特朗普的胜选无疑为全球格局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从欧洲的防务自主,到中欧关系的微妙变化,再到美欧联合对抗中国的可能性,每一步棋都充满了复杂的算计。
欧盟是否能在这场多边博弈中找到平衡点?中国又如何在新一轮的全球博弈中争取主动权?特朗普的政策究竟会给世界带来和平还是冲突?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浮现。
这场大变局,已经悄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