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非遗为主题的短视频
在各平台迅速崛起
获得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喜爱
提起非遗博主你会想起谁?
是被称为“千年来第一个打铁花的女孩”
江寻千
是致力于将中国传统的美食精美复刻的
“学做饭找南翔”
再或者是宣扬国风的魔法少年
朱铁雄
当然 除了这些天花板级别的博主
还有一些博主虽然没有庞大的粉丝群
但也在短视频平台上默默耕耘
致力于传播非遗技艺
他们的评论区往往会出现
这样一句评论
“3位数的粉丝整着300万的活”
“3位数的粉丝整着300万的活”这句网络热梗的意思往往是说虽然博主的粉丝量较少,但作品质量过硬。
虽然粉丝少
但不代表不会被看到
最近有媒体发布了一条短视频
让大家了解到原来非遗变装的赛道
也有内蒙古的博主
他的评论区网友是这样的
↓ ↓ ↓
来欣赏一下
究竟是什么样的视频被网友预料迟早要火
账号从4月起开更
发布了30条视频
发布的内容涉及剪纸 皮影 纸鸢等
还有以非遗版画为主创作的变装系列
——众神归位
每一条都诚意满满 创意十足
中国风就是牛!
《冯二哥追梦版》这一账号,由内蒙古包头市的非遗传承人冯卫国一家倾心运营,其中冯卫国作为核心拍摄对象,学习编导专业的女儿冯心柔负责拍摄与剪辑,而妻子则负责“打杂”。
账号内容为何选择非遗主题?
冯心柔介绍,北漂回到家乡后,她想要创立一个自媒体账号。拍摄什么主题她一直没有想好,今年春节,当父亲提及家族布贴画技艺准备申请非遗时,她突然灵光一闪,意识到父亲不就是一个绝佳的题材吗?父亲精通版画,母亲的手工香技艺堪称一绝,而冯心柔自己也继承了奶奶的布贴画技艺。选择非遗主题搭配时下流行的变装形式,一拍即合,账号成了!
拍摄视频中他们不仅通过非遗技艺的形式去展现中华优秀的文化,还在拍摄中尽可能的去展现包头的风貌。尽管每期视频的时长仅约两分钟,但这短暂的时光里凝聚了冯家一家人的汗水与智慧。起初,为了确保视频的视觉效果,冯家选择租借服装,然而由于成本过高,他们决定自行制作服装与道具。心灵手巧的母亲负责缝制精美的服饰,而父亲则亲自打造盔甲与多数道具。尽管如此,购买原材料的费用依然不菲,每期视频在服装与道具上都要投入近千元。
自媒体的征途并非一帆风顺
起初,冯家一家人满怀热情,但随着视频的发布,流量却未能如愿以偿,他们陷入了流量焦虑中。毕竟,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与赞赏。这种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的状态持续了约3个月,那段时间,放弃的念头时常萦绕心头,金钱与精力的投入如同石沉大海,却得不到任何回报,坚持变得异常艰难。后来,他们并未屈服于困境,心态逐渐趋于平和。即使不为流量,也要在内容创作上持续产出具有吸引力的作品。
生活在内蒙古,这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
内蒙古有独特的文化元素与艺术形式,如黄河文化、农耕文化、草原文化,都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着他们的创作。内蒙人骨子里的豪迈与奔放,对广阔视觉与强大力量感的偏爱,以及对金秋黄土般饱满、沉稳的色彩情有独钟,都在他们的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现。这些文化的熏陶,让他们的视频作品独具韵味。冯心柔表示,未来将继续向大家展示丰富多彩的北疆文化,让更多人领略这片神奇土地背后的独特魅力。
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
在短视频平台宣传非遗文化
这一趋势不仅促进了非遗文化的广泛传播
还增强了大家对非遗的认知和兴趣
除了冯卫国一家
还有一些内蒙古博主也在用心弘扬
非遗文化
↓ ↓ ↓
▷放弃百万年薪 成为“鄂伦春的孩子”
李京阳网名”少年星期八“,虽然是北京人但他却成了鄂伦春老人们的“共享孙子”。他曾是个身揣百万年薪,满世界跑的时尚商业导演。2015年,他来到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这里独特的生活哲学,千百年来生活的森林以及虫鸣鸟叫都让他深深沉醉。因为缺少文字,鄂伦春族很多依靠口口相传的历史和记忆都濒临“消亡”。想成为文化记录者的李京阳,头戴狍头帽、手持摄像机,扎进了大兴安岭漫山的风雪中,一待就是9年。
今年初始,“尔滨”的突然爆火带动了这个在大兴安岭的民族出现在更多人的视野。而李京阳拍摄的有关鄂伦春的视频随之火爆出圈。通过他的镜头“小花鹿奶奶”走红,被无数网友喜爱,鄂伦春族的传统文化也被更过多人了解。
▷95后小伙 致力弘扬马头琴和呼麦技艺
周佳亮是一位青年马头琴演奏家、马头琴呼麦非遗传承人。他的网名很直白就是本名+热爱的马头琴。1999年出生于内蒙古巴彦淖尔的他自幼对音乐有浓厚兴趣,五六岁时看到腾格尔老师拉马头琴的画面后,便对马头琴念念不忘。14岁,他第一次摸到真实的马头琴,之后进入艺术专业类院校学习。可这个专业很不好找工作,有的甚至回到家乡继续放羊,而他不想就此放弃,毕业后他选择去成都闯荡。
在他拍摄的视频中,几乎都是在拉马头琴,悠扬的马头琴琴声配上草原、雪山等美景,让不少网友沉醉于此。近几年,周佳亮不断尝试将马头琴、呼麦与现代音乐相结合,进行跨界融合创作与演出,让传统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喜爱非遗文化。
一笔一划 非遗之美跃然纸上
马头琴悠扬 非遗之音根植于心
……
传承非遗文化的路上
总有那么一些人在坚守
非遗很美
吹散那层遮蔽它光芒的灰尘
就能领略到它动人的模样
(来源:奔腾融媒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