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陶斯亮公布一则真相:石来发不是蔡协民的儿子,后另立复姓

珊珊玩转过去 2024-11-26 21:02:52

2008年6月27日,一篇文章在报纸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署名陶斯亮的作者写道:“石来发并不是蔡协民的儿子。”

多年传言的谜团终于被揭开,但这背后却牵出了一个复杂而感人的家族故事。

石来发是谁?他的名字曾出现在红军的历史记载中,他的养父母因革命牺牲,他的童年饱受磨难;他的一生仿佛与革命的血火紧密相连。

然而,这篇文章却颠覆了原本被视为定论的事实,让人们重新审视他的身世。

在这隐藏着什么样的历史真相?

1927年湘南起义前夕

1927年9月的一天,湘南特委的密令下达,夏明震被指派为起义的负责人,这是一份既荣耀又充满挑战的任务。

他收到来自哥哥夏明翰的嘱托,这让任务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当天晚上,夏明震开始整理行装,挑选了几件必需的物品,曾志则打包了些衣物和医疗用品,预备在途中或到达郴州后的急需。

第二天清晨,夏明震和曾志一同离开了他们暂时的住所,踏上了前往郴州的路。

这条路线既隐蔽又曲折,需要穿越多座山脉,跨越数条河流。他们经常在夜间行走以避免国民党的侦察,白天则隐蔽在密林或山洞中休息。

经过数日的跋涉,他们终于在1927年深秋的一个清晨到达郴州附近。

夏明震立即与当地的地下党联系,开始筹备起义。他们在一个废弃的农舍里举行了多次秘密会议,讨论武装起义的具体细节和策略。

进入1928年,夏明震根据中共湘南特委的指令,组建了郴县赤色游击队。

他选择了一些身经百战的老战士和一些热血青年,共同组成这支队伍。

尽管装备简陋,但每个人都被革命的理念所激励,决心为革命贡献力量。

2月3日,郴县赤色游击队和朱、陈两部队会合在郴宜边境。

夏明震与其他两位指挥官会晤,迅速制定了协同作战的计划。

他们分析了国民党军的布防,制定了夜袭和伏击的战术。

战斗很快就打响。夏明震带领游击队发起了对一个国民党哨点的突袭。

尽管敌人装备更全,人数也更多,但郴县赤色游击队凭借地形和夜色的掩护,成功地击退了敌人的第一波攻击。

夜深人静时,游击队再次悄无声息地接近敌军营地,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在随后的几天里,夏明震和他的队伍多次与国民党军进行了小规模的交锋。

每一次战斗,他都亲自站在前线,指挥作战。

这些战斗虽然艰苦,但郴县赤色游击队的表现赢得了朱、陈两部队的赞誉。

“坚壁清野”战略的争议与落实

在国民党军大举进攻湘南的压力下,湘南特委决定实行“焦土战略”,命令焚烧湘粤大道两侧三十里内的民房。

这一举措希望切断敌军的补给,但政策刚一实施,就引发了当地居民的不满。

许多村民看到自家房屋被焚,田地荒废,纷纷聚集起来向县委抗议,有人甚至公开表达对革命的不理解。

为了缓和局势,郴县县委决定召开一次群众大会。

3月12日这天,会议地点选在郴城城隍庙,这里地处中心,便于民众集中。

当天上午,县委干部早早来到庙内布置会场,并安排了一些忠诚可靠的同志负责现场警戒。

会场内,郴县县委的干部一一登台发言,试图说明焦土战略的必要性。

他们强调,焚烧民房是为了避免敌军利用这些资源,并希望大家牺牲眼前的利益,为革命事业长远着想。

干部们的语气诚恳,有的还举了具体的例子,试图说服台下的人群。

正在这时,台下一名男子突然大喊一声“杀!”这声音像一记惊雷,立刻引发了混乱。站在人群中的几名暴徒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撕下手臂上的红布带,抽出早已藏好的刀具,冲向台上的干部。

夏明震与其他几名干部迅速站成一排,试图阻止暴徒进一步的攻击,但对方人数众多,手段狠辣。

现场的保卫同志试图护住干部,然而,暴徒动作迅速,早有预谋。

夏明震与其他八名干部被暴徒团团围住,很快倒在血泊中。

这一幕发生得极快,庙内外的群众一时不知所措。

有人试图逃出庙门,却被堵在出口;也有人目睹干部倒下后,呆站在原地,甚至没有反应过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很快,暴徒完成了他们的行动,迅速逃离现场,留下了一片惨烈的场景。

命运多舛的母子

夏明震牺牲后,曾志生活陷入困境,但革命的需要使她没有停下脚步。

她后来与红军第七师的蔡协民结为夫妻,随部队转战井冈山。

这段时间里,环境恶劣,战事频繁,曾志在怀孕期间仍坚持参与红军的后勤工作。

然而,在一次行军后,她突然出现了临产的征兆,队伍迅速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安顿下来。

曾志的分娩过程非常艰难,整整持续了三天三夜,耗尽了她的体力。医疗条件有限,接生的同志只能尽力而为。

孩子最终平安出生,取名石来发,但曾志却因长期营养不良和生产消耗,身体极度虚弱,几乎连抱起孩子的力气都没有。

就在曾志尚未恢复之际,一位姓石的副连长来看望她。

他了解到她的身体状况后,主动提出寻找人家帮助抚养孩子。曾志思索后同意了托付的建议。

副连长的妻子见石来发小巧可爱,便提出自己抚养,并表示家中嫂子刚生了一个孩子,可以一同哺育。

石来发仅26天大时便被副连长的妻子抱走。

在副连长家里,石来发得到了妥善的照料。副连长夫妇将他视若己出,孩子很快变得健康结实起来。

然而,红军在井冈山的战斗逐渐陷入困境,局势变得愈加紧张。

最终,井冈山失守,副连长夫妇在与国民党军的交战中被捕,惨遭杀害。

石来发的命运再次发生改变,他被迫与自己的外婆一起生活。

外婆年过六十,双目失明,行动不便,根本无力谋生。

他们只能依靠四处乞讨维持生计。

石来发的身世之谜与真相揭露

新中国成立后,曾志成为广州市委书记,她的工作十分繁忙,但始终没有放弃寻找失散多年的儿子石来发。

这件事成为她心中的一件大事,她多次向身边的同志提起,希望大家能帮忙留意消息。

几年过去,消息终于传来,石来发在某个偏远地区被发现。

当得知这一消息后,曾志安排了人手接他回到母亲身边。

1964年,石来发的身份问题再次引起了讨论。一直以来,他都被认为是蔡协民的儿子。

考虑到蔡协民的革命历史地位,石来发主动提出要改姓蔡,以此更好地继承父辈的革命精神。他最终将名字改为蔡石红。

时间到了1998年3月,湘南起义70周年纪念活动在郴州隆重举行。

郴州政府特意在东塔烈士陵园为夏明震立了一块墓碑,以纪念他为革命事业做出的牺牲。

由于曾志因年迈多病无法亲自出席,她的女儿陶斯亮代替母亲参加了这场悼念活动。

这次活动让陶斯亮心中产生了一个疑问。

她一直对哥哥石来发的身世有些疑虑,但母亲从未明确说明。回到家后,她决定向母亲问个清楚。

面对女儿的追问,曾志沉默了一会儿,才慢慢地开口:“石来发长得就跟夏明震一个样子。”

石来发认祖归宗

1998年10月1日,石来发带着两个儿子来到郴州东塔烈士陵园。

在夏明震的墓前,他们摆放了鲜花、点燃了香烛,三人依次跪下,恭敬地磕了几个响头。

石来发轻声对着墓碑说道:“我迟到了,但今天带着孩子们来了。”

随行的几位家人站在一旁默默注视,气氛庄严肃穆。

石来发详细向两个儿子讲述了夏明震的事迹,从湘南起义到英勇牺牲的细节,他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让孩子们明白,他们的血脉中流淌着这位革命烈士的坚韧。

在认祖归宗后,石来发一家回到家乡石家,他们与夏家共同商讨家谱修订事宜。2001年2月,石来发因病去世,临终前,他将家族的事情托付给了两个儿子。

儿子们随后按照父亲的意愿,将他的名字正式写入石氏家谱,同时也参与了夏家的族谱补录工作。

在家谱修订过程中,夏家的族长提出,既然石家与夏家血脉相连,又认祖归宗,为了纪念这一历史决定,两个家族应该另立一个新姓氏。

这个提议得到了双方的赞同。石家后人经过多次讨论,提出在新的姓氏中加入“石”和“夏”两个字,夏家表示支持。

这一决定提交给有关部门后,很快得到了批示批准。

从此,一个新的复姓——石夏,正式被记录在中国的姓氏名录中。

2008年6月27日,陶斯亮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正式向公众披露了石来发的身世。

她在文章中详细回忆了家族的这段历史,特别提到石来发并不是蔡协民的亲生儿子,而是夏明震的后人。

这篇文章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重新了解了这段跨越几十年的家族故事。

参考资料:

[1]陶斯亮.曾志与夏明震[J].兰台内外,2008(5):60-60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