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东南那片浸润着历史墨香的土地上,陵川城静静卧着,若细细探寻它的过往,有一处所在是怎么也绕不开的,那便是崇安寺。当地流传着“先有崇安寺,再有陵川城”的俗语,直白地道出了这座寺庙在这片地域历史长卷中开篇者的地位,它宛如一条隐秘的文化根脉,深植于岁月土壤,滋养着陵川的前世今生。
翻开《陵川县志》,想找寻崇安寺诞生的精准时刻,却遗憾地陷入迷雾,始建年代扑朔迷离、难以确考。然而,1983年维修古陵楼时的意外之喜,如同在暗夜里划亮火柴,燃起追溯往昔的希望之光。文物工作者在琉璃脊筒内发现“刹为石虎所建”的题记,县志里对此郑重记载,再联系到南北朝那段后赵统治的历史片段——石勒建都邯郸,陵川归其辖制,卧龙岗上石勒冢悄然矗立,后续寺院兴建,诸多线索相互缠绕、彼此印证,让学界推测崇安寺大概率萌生于公元335年至348年之间,自此开启它漫长且厚重的时光旅程。
初至崇安寺,还未及深入探究其内涵,仅是那作为山门的古陵楼,便能瞬间夺去人的呼吸。多数寺庙山门不过是寻常屋宇模样,它却偏以一座三层楼阁式建筑示人,仿若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昂然挺立于陵川县城西北隅的卧龙岗上,俯瞰全城、气势磅礴。回溯往昔,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它破土奠基,彼时工匠们或许怀揣着对信仰与美的极致追求,一砖一瓦精心垒砌;嘉佑辛丑年(1061年),青石门框与石狮添设,为其添了几分古朴厚重与威严精致;明清接力修缮,如今呈现在世人眼前的,是融合多朝技艺精髓、独具明清风姿的建筑瑰宝。
细细打量,山门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围廊似温柔怀抱环绕,平座恰似轻盈裙摆探出,两层三重檐歇山顶在蓝天下舒展,飞檐恰似燕尾轻扬,灵动飘逸中藏着庄重沉稳。正面“行山钟秀”匾额,是对这片山水灵韵与寺庙风姿的凝练赞誉;背面“留月栖云”,又透着几分禅意悠然,似邀清风明月常伴古寺。
踏过古陵楼,毗卢殿、大雄宝殿、石佛殿沿着中轴线有序铺陈,像一部史书的章节,渐次展开佛国的庄严与神秘。廊房整齐排列,似忠诚卫士簇拥;山门两侧,钟、鼓二楼对峙而立,晨钟暮鼓之声,曾悠悠回荡在卧龙岗上空,唤醒一城烟火、慰藉众生心灵,藏经楼则静静收藏着智慧经典,庇佑文化传承。
古陵楼前,那对宋代石狮与青石门框是不可错过的景致。石狮蹲坐,鬃毛卷曲、眼眸圆睁,历经风雨依旧威风凛凛,守护门框右顶端“嘉佑辛丑六月三日泽州陵川县”的刻字,那是岁月的落款、历史的注脚;不远处,北宋马骧撰写的《重修崇安寺三门碑》稳坐赑屃碑座,碑身两米之高、宽达一点五米,近千年时光雕琢,文字骈俪间尽述往昔修缮盛事;东侧钟楼里,灰白铁钟高悬,高二米、直径一点七米,下方齿状别具一格,宋崇宁元年(1102年)铭文与方格纹、八卦图案共铸钟身,撞钟一响,声波仿若穿越时空,携着崇安寺的悠悠往事,在陵川城的街巷里悠悠回荡,引得往来者忍不住驻足聆听,探秘这座古寺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