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有其特殊性,由于交战双方都没有绝对的制空权,表现为地强空弱的特点,炮兵成为决定战场力量对比的绝对因素。
而战争爆发以来,俄军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炮弹洗地,源自于苏联时代的大炮兵主义,让俄罗斯有着庞大的炮兵资产,其炮弹工厂的年产量欧美国家总和的三倍。如此庞大的产能,表现在战场上的实力,俄军总是能用上数倍的火力,压制乌军的阵地。
尽管欧美几乎清空了自己的炮弹库存,依然难以抵挡俄军的稳步推进。另外欧美国家军火商对建造炮弹工厂并不积极,认为这纯粹是一种炮壳竞赛,毫无技术含量,会影响投资收益比。
三年来美国也只新建了一家炮弹工厂,月产量勉强达到9万发炮弹。欧盟的产能则更为落后,2023年未能交付承诺中的100万发炮弹,是乌克兰反攻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产能不足,这才有了捷克倡议,用西方国家出资,从世界市场上购买50万发炮弹。尽管西方国家做出了种种努力,但乌克兰显然无法在炮弹竞赛中胜过俄罗斯,何况俄罗斯还从朝鲜得到了大量炮弹的补充。
这种不同的炮弹产能,反应的是不同经济体制下的选择,西方自由市场经济环境下,私营军火公司不打算建立低端的工业产能,只愿意投资更有未来前景的专业。
俄罗斯在国家的强力管控之下,可以不用考虑市场前景,而去生产特定的产能。另外一个就是苏联留下的工业基础,也影响了俄罗斯公司生产的惯性。
为此,乌克兰的选择是用无人机工业,打破俄罗斯在炮弹工业上的优势。战前乌克兰的无人机工业也不是很强,但乌克兰更加重视,因为这是他们为数不多的选择。
无人机工业有利于乌克兰发动全民动员的特点,一系列的小作坊扩大了人民的参与度,这让乌克兰在无人机产能上超越了俄罗斯。
一开始乌克兰只能生产一些小型FPV无人机,对于阻挡俄军装甲车队起来很大的作用。无人机在战争中的亮眼表现,引起了西方科技公司的重视,随着越来越多的西方公司加入,乌克兰的无人机技术含量也在增加。
如今乌克兰已经能生产一些大型远程无人机了,在2024年9月接连炸毁了俄罗斯几个军火库,数万吨的弹药化为灰烬。
在当下,乌克兰的无人机部队还不能完全阻止俄军的炮火洗地,但是击毁了大量俄军炮弹库存,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
从目前看,俄军的炮弹数量优势还在继续,但领先程度缩小,不能说乌克兰的无人机战略已经成功,不过乌克兰显然还在押注无人机战略,计划2025年生产3万架远程无人机,3000枚巡航导弹。
这个战略也得到了西方盟友的支持,不少国家以丹麦模式,直接出资给乌克兰国防工业,扩大无人机的产能。
如果这个目标数量能够实现,或许会对俄罗斯后方工厂和军火库造成更大的影响。通过打击敌方的后勤粮草,从而限制敌方的前线军事行动,是一个很好的构想。具体情况还要看今年战争的实际走向,消耗战从来不好轻易决出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