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四德”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议题,也是人们发泄情绪的议题。它是对还是错,取决于你是否真正理解它的含义。
三从四德的原文是“三从”出自《仪礼·丧服》,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出自周公的《周礼·天官》,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红)。
一,首先,“三从”根本不是讲“服从”而是讲“跟从”。也就是俗语:跟着走,随着走。
特指礼仪活动的规范应该根据怎么的格式行事。而且这种礼仪也仅仅局限性丧礼活动。
1)未嫁从父:特指没有出嫁之前的女子,按照父亲这个辈分脉络进行礼仪活动。
譬如①,张三去世之人是父亲的兄弟,没出嫁的女孩的丧礼礼节应该按照“叔伯礼仪”行礼;
2)既嫁从夫:特指出嫁以后,按照丈夫辈分脉络进行礼仪活动。
譬如②,张三去世之人是父亲的兄弟辈分,但同时也是丈夫的兄弟辈份。但出嫁后的女孩的丧礼礼节应该按照“兄弟礼仪”,而不能按照“叔伯礼仪”行礼。
请注意,古老社会秩序中,存在这种族群辈分混乱的关系。
3)夫死从子:特指丧偶以后,按照儿子辈分脉络进行礼仪活动。
譬如③,张三去世之人是儿子的兄弟辈分,丧偶女性也是对待“小辈礼仪”。不可能穿丧服。
可见,这里的“从”仅仅只是“跟随、跟从”含义,没有任何“服从”含义。并且仅仅局限于“丧礼活动中”。如下图所示
这里根本没有“服从”概念,更没有限制女性自由的规则。我们不能把执行中的错误当成“规范性错误”。
注释:《仪礼·丧服》的原文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丧服的种类、穿戴要求以及适用场景等。
具体内容方面,例如:
斩衰裳:这是最重的丧服,适用于子女为父母、妻妾为夫、臣子为君主等场合。
疏衰裳齐:适用于父卒为母、继母、慈母等。
大功布衰裳:适用于长殇、中殇等情况。
此外,《仪礼·丧服》还详细规定了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情况下应穿戴的丧服种类和规格,以及相关的礼仪要求。例如,斩衰裳需要穿戴苴绖杖、绞带、冠绳缨、菅屦等,而疏衰裳则需要穿戴牡麻绖、冠布缨、削杖、布带、疏屦等。这些规定旨在通过服饰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对亲属关系的尊重。
二,“四德”特指女人言谈举止中“品德、辞令、仪态、女红”的规范性指导。现代社会一样存在对女性行为举止的规范性指导。
它们仅仅只是一个规范性指导,并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怎么就成了压迫妇女的枷锁?
注:“四德”一词见于《周礼 天官 内宰》,内宰是教导后宫妇女的官职,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阴礼”、“妇职,其中较高职位的“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本来是宫廷妇女教育门类,后来与“三从”连称,成为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即“三从四德”。
说白了,就是一个“入职素质要求”。根本谈不上对妇女的压迫。
现代社会进入中央高峰会议司职人员也有各种规范要求。空姐就职也有很多规范要求。并不能说是对服务员工的压迫。
三,至于在具体社会实践以及传播过程中,人们生活对“三从四德”的错误理解或者错误执行,那根本不是传统文化内涵,而是文化垃圾。
我们不能无知的“倒尿盆把孩子一起倒掉”。胡乱解读和批判“三从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