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前遭猥亵虐待,6岁选美冠军自家储物室遇害,此案后续令人恶心

审度 2024-04-24 08:06:54

照片中这个小女孩名叫琼尼贝特·拉姆齐,1996年12月26日凌晨,她的母亲佩西·拉姆齐在自家房门前发现一封匿名信,打开一看,来信者称她绑架了琼尼贝特,索要11.8万美金。

请记住这个数字,后来,它将这起美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悬案引向了一个非常可怕且残酷的方向。

琼尼贝特的失踪令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警方大为惊骇,要知道,这个金发碧眼、长着一张标准“美国丽人”面孔的6岁小女孩来头可不小:不久前,她刚摘得“美国小小姐”桂冠,成为颇有名气的选美小皇后。

琼尼贝特的星途光明,前程不可估量。有星探断言,就凭这张逆天的脸,她日后定会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处理这种重量级人物的失踪案,美国警方的效率一向惊人:失踪仅8小时后,琼尼贝特就被找到了,只是模样有点惨。

她被发现陈尸于自家储物间里,嘴被胶带封住,脖子上被缠了几圈软线。

根据报告:琼尼贝特死前遭受过非常残酷的虐待和殴打,她的贴身衣物上发现了来路不明的男性DNA,且头部遭受足以致命的重击,不过验尸官断定她是被勒死的。

值得一提的是,案子刚到这里,警方的调查八字还没一撇,发现的各种线索凑到一起就已经非常恐怖,让人不敢深思了。

从资料来看,凶手把油画笔绑在细线上当做发力点,软线应该是凶手自己带来的,但油画笔却属于琼尼贝特的母亲。

此外,经警方确认,匿名勒索信所用的信纸来自于拉姆齐家,书写所用的笔应该也是,而我们刚刚提到的那个数字,恰好与琼尼贝特的父亲约翰·拉姆齐不久前拿到手的年终奖数额一致。

据约翰所说,所谓藏富不露,除了家人外,他还几乎没有跟其他人提到过此事。然而经过笔迹鉴定,警方确定这封信并非出自拉姆齐家庭成员之手。

这下案情就非常诡异了:要知道,琼尼贝特被杀当晚,夫妇俩加上他们9岁的儿子波克都在家里。您想,凶手在一家人都在的情况下还敢潜入室内,在折磨完小女儿后将其残忍杀害,末了还取用这家人的纸笔写下勒索信,腰带一紧完事走人。

这个过程应该不算短,但一家人却全无察觉;换个角度想,琼尼贝特几乎在家人眼皮下被人活活折磨致死,她甚至只需要喊一声就能获救。

由于案发时恰逢天降大雪,房屋周边的痕迹几乎全被覆盖,其他对调查有利的线索被清理干净。博尔德市警方初步排除了受害者家人的嫌疑,由于缺失保护,事件的第一现场很快就被破坏。

此案经媒体报道,在全美境内迅速发酵。在舆论的巨大压力下,警方很快就指出了3名嫌疑人。

一号嫌疑人名叫加里·奥利瓦,此人的住所距离拉姆齐家只隔着几条街。据左邻右舍反映,此人前科累累,犯罪经历十分丰富,涉嫌毒品、儿童涩情等。

琼尼贝特遇害后,他的一个高中同学立马向警方报告:奥利瓦在事发第二天给自己打电话称他“伤害了一个小女孩”,位置就在拉姆齐家一带。

此外据调查,奥利瓦很可能有暴力倾向:他曾试图用电话线勒死自己的母亲——这与凶手谋杀琼尼贝特的手法一致。

警方曾在奥利瓦的背包里搜出一张琼尼贝特的照片,这让人不禁怀疑,是否是某种扭曲的迷恋驱使他对琼尼贝特痛下杀手?奥利瓦大呼冤枉,立马给出自己存有琼尼贝特的照片的原因:我只是被她的死震撼到了,觉得她可怜,想用这种方式缅怀她。

再说了,包里有照片就是我杀的,那我包里放张肯尼迪的照片,肯尼迪也是我杀的?

经DNA检测,奥利瓦被排除嫌疑。

二号嫌疑人名叫比尔·麦克雷诺兹,此人是三名嫌疑人中最令人毛骨悚然的。

麦克雷诺兹就像是电影里那种“老变态”,平日里规规矩矩,待人友善,深藏不露,实际上可能内心极度扭曲,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做不出来的。

邻居们称,麦克雷诺兹对小女孩有着非常复杂的好感,他曾用各种方式靠近她们。有一年圣诞节,他扮演圣诞老人给孩子们赠送小礼物,所有接受馈赠的孩子里,唯有琼尼贝特送了回礼——一个装着闪片的小瓶子。

从此以后,麦克雷诺兹将这个小瓶当成稀世宝物,形影不离,甚至在做心脏手术时也要带在身上。

你要我的命?拿去!你要这瓶子?没门儿!

麦克雷诺兹曾用非常郑重的语气向亲人交代:等他过世了,一定要把瓶子跟他的骨灰合葬。

巧合又来了:警方调查发现,麦克雷诺兹的妻子在几年前写过一个戏剧剧本,讲述的正是一个小姑娘遭人猥亵,最终在杀死在小房间里的惨剧。

然而,警方始终无法找到充分的证据证明麦克雷诺兹与此案有关,他们反而找到了他有如此怪异行为的原因:原来在1974年,他的女儿就被人绑架,从此下落成谜——或许是出于对女儿的思念,他才对小女儿有着如此奇怪的情愫。

经DNA检测,麦克雷诺兹被排除嫌疑。

三号嫌疑人名为约翰·马克·卡尔,此人更是重量级。

他曾是一名小学教师,后来丢掉了教师资格证,原因正是对小女孩手脚“不干净”,遭多名家长投诉后丢了饭碗。他曾不止一次把学生带进空房间,反锁房门,不知道在里面做什么。

在调查过程中,警方从他的电脑里发现大量与儿童有关的污秽图片和视频,此外,他的两任妻子都是未成年人。

有位名叫迈克尔·特瑞西的新闻教授曾与卡尔用电子邮件进行沟通,想要套出点线索,怎料卡尔的答复很是痛快:没错,琼尼贝特正是我杀的。

据他所说,那天他潜入其家中时,琼尼贝特正在熟睡,他用手电猛砸其头部让她昏迷,把她抱进地下室,给她下药防止她醒来。

他觉得这样就能完全“占有”她了。

身为专家,特瑞西本以为自己身经百战,心态早已如钢铁一般,岂料与卡尔往来才几回合,他就落荒而逃——他心有余悸地表示,“卡尔是人类心理真正黑暗的一面”,在此之前,他从未见过如此恐怖的人!

警方大为振奋,坚信谜底近在眼前,怎料将其逮捕后,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翻转。

很多证据能够证明,卡尔的“供述”完全是瞎编的,不仅很多细节对不上,一些情节根本就是无中生有。

例如他多次强调自己给受害者下药,但法医并没有从琼尼贝特身体里发现药物成分;其前妻也表示,案发时两人正在外地度假,如果他会空间转移,那么他确实有可能是凶手。

即便如此,卡尔依旧坚称自己就是真凶,希望得到惩罚。对此,专家做出解释:此人要么是想出名想疯了,想把这大名鼎鼎的案子的“功劳”据为己有;要么就是精神有问题,魔怔了。一句话:这人不管是不是凶手,都已无可救药。

经DNA检测,卡尔也被排除嫌疑。

然而,不久后的另一种说法,让笔者上面的所有讲述都沦为“废话”。

此案吸引了许多顶级高手入局,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华人侦探李昌钰博士。他的团队经过调查后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受害者内衣上的男性DNA并非来自凶手,而是来自纺织工人,证据是在同一批的多件货物上,他们也发现了来由不明的男性DNA。

这种说法被抛出后,一些可怕的情况出现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才是真正恐怖且残酷的,它把人性阴暗的一面暴露得淋漓尽致。

很快,民间传出了这样一种怀疑:真正的凶手在贼喊捉贼。

或许是拉姆齐家的家教很严,孩子犯错会遭受殴打甚至是虐待,拉姆齐夫妇在“教育”的过程中失手弄死了女儿;也或是家中某位男性一时头脑发昏,对她做了“过分的事”,为掩饰丑闻谋杀了她,伪造了现场。

一般绑匪索要赎金都会写个整数;约翰刚发了一笔奖金,凶手就来索要,数额还恰巧一样,天底下哪有那么多巧合?况且你也讲了,这笔钱你并没有向外人提起过,凶手又从何得知呢?

11.8万这个数字,成了支持这种猜测的重要证据之一。

另外,若说此案是外人所做,那么大伙儿实在是想不通,究竟是何方神圣,能心态好到杀完人后当场取纸笔写下勒索信,又跟没事儿人一样抽身而去?

细想,可怕,实在太可怕了。

所谓“怀疑一旦产生,罪名便已成立”,一时间,拉姆齐一家沦为众矢之的,他们每天醒来,都会发现门口堆满谩骂他们的来信,其中甚至有死亡威胁。

拉姆齐夫妇极力否认:我们为什么要杀自己女儿?再不济,她也是妥妥的摇钱树啊,就算不爱,我们留着当金字招牌不好嘛?

看热闹的可不管这些,大家只管骂,而各大媒体也是疯狂蹭流量,各种无底线的猜测层出不穷,细节之丰富,仿佛琼尼贝特被杀时他们就在现场一般;剧情之离谱,如今的各路神剧都自愧不如。

更离谱的是,在这场“人血馒头”的瓜分战中,警方的态度也十分暧昧。

其实,现场并非全无入侵痕迹:拉姆齐家地下室气窗被人打破。然而如此重要的线索,警方在拖了一年后才向公众公开。面对质疑,他们表现得很委屈:窗户被人砸破了,没错,可破口的蜘蛛网却是完好的,窗户实在不像是被人打开过啊……

受害者沦为加害人,拉姆齐夫妇的倒霉不止如此,他们曾因“虐待儿童致死罪”被推上法庭,还得设法自证清白。

虽然检察官因证据不足而驳回指控,面对各种谣言,他们也视若无睹,任由好事者随便演绎。更可恨的是媒体:为了赚钱,每隔那么三五个月,媒体就要用此事吸引一波眼球,编造各种故事。

拉姆齐夫妇四处奔走,大声喊冤,却被如潮般的骂声所覆盖,诸多努力完全白费。

琼尼贝特之死无疑是悲剧,但相对而言,她的痛苦是一时的;她的父母却在余生的每一天里,既要饱尝痛失女儿的痛苦,又要饱受背负“谋杀女儿”骂名的煎熬,这个家庭几乎等同于“家破人亡”了。

直到许多年后,当地检察官才出具一封官方道歉信,当信寄到拉姆齐家中时,琼尼贝特的母亲已经因癌症离世多年了。其丈夫约翰以“诽谤罪”将当年不断炒冷饭编造故事的各大媒体相继告上法庭,但在笔者看来,这种行为更多是想要找回一些心理安慰罢了。

此案至今无解,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为离奇的、最负盛名的悬案之一。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