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几个和自行车有关的小故事

扬州小兔子 2024-08-31 15:55:18

如今,一辆电动车行天下。不管男女老少,各种款式、大小的电动车,行驶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方便快捷。可选的品牌,琳琅满目。

遥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想要买一辆自行车的难度,今天的人无法想象。参加工作那年,可想有一辆自行车,可是想破脑袋也没用,既买不起也买不到。工作到第三个年头,因为学习的关系,急需一辆车。那时候的自行车品牌,我们这边是凤凰排老大,其次是永久。这两个上海产,属于“破归破上海货”的高档品。

其次,是无锡生产的长征牌。记忆中这款车没有女款,都是“二八杠”。嫌不好?想多了,根本买不到。“长征长征,骑上去直奔”。再次一点的,还有南京产的大桥牌。“大桥大桥,骑上去直摇”。即便如此,这种“骑上去直摇”的大桥自行车,也买不到。

我的第一辆自行车,买于八一年五六月份。父母多方托人,最后找到远在常州武进的堂舅帮忙,终于买到一辆长征牌。为取回这辆车,花了两天时间。第一天从六圩坐轮渡到镇江换火车到武进,住一宿第二天同样路线回来。区别是到六圩的这段,骑车了。

这辆车,大部分归我用。弟弟妹妹们,用它学会了骑车。经常在中午上班的时候,带高中的弟弟一段路。最多一次的带人经历是,富春搞一次美食展,我前面带了两个妹妹,后面带上老妈,四个人穿大街过小巷,从今天的高桥那边,到富春享受了一次。那时候的物价,令人怀念。记得我们四人吃好,还给我父亲和弟弟各买了些什么带回家,花了七元多。

这辆车的最大功绩之一,是让我妈学会了骑车。这辆笨重的车,经摔。学车那年,文昌楼一带正在修扩建,是个工地。晚上去学车,既没有汽车自行车,也没有行人。那时候这段路叫三元路。

我妈的工作单位离家很远,像那时候大多数人一样,每天上下班,全靠“十一路”。有了这辆车,学车吧。时间好像是九月初,不特别炎热。每天吃过晚饭,骑车带上老妈直奔文昌阁下,然后将车交到她。

她摇摇晃晃骑上去后,我两手扶住后架,跟在后面跑。车一会儿左一会儿右,根本不知道下一秒拐往哪边。她胆小害怕,不许我放手。开始几天,一直跟着车跑。基本会骑后,还要我跟着。

跑着跑着,在某一个时刻悄悄的撒手了。她不知道,继续往前,骑得挺好。猛然发现没有跟跑的脚步声,慌里慌张从车上摔了下来。我哈哈大笑着冲过去,把她从地上扶起来,被她气急败坏地骂了一顿。

就这样,我亲爱的妈妈大人学会了骑自行车。她的工作和生活空间,扩大了许多。

教会老妈约十年,又发心要教会婆婆骑车。婆婆学车的年龄,比我妈大不少。婆婆长得瘦小,身子骨单薄。一次回去休假,有近一个月时间。看婆婆每天上下班都是走路,决定送她一辆自行车。担心她不愿意我们花钱,与先生商定后先斩后奏,未经通报买回了一辆20英寸的小女式车。

晚上下班回家,拉她去看自行车。婆婆很意外,果然埋怨我们乱花钱,说走惯了,开心的表情却控制不住地流露出来。第二天中午饭后,开始学习。家门口那条不多行人的路,是我们的“教场”。

先示范推车行走,再让她放心,这辆小自行车倒了人也不会摔。然后让她试着推车走。从没摸过自行车的婆婆,被我赶鸭子上架地推起了车。行走一会,有点感觉了。

晚上她刚下班,被我拉出门。我坐在坐垫上,解释如何骑行。婆婆很认真地听。我骑上车在她面前转了一圈交给她。她抖抖霍霍地骑上车,摇摇晃晃地往前行。我在后面扶着跟着跑。她有点不好意思,还怕累着我。我说:不用紧张,就当没有我,自己大胆去骑。

婆婆很能吃苦。一个傍晚练下来,她好像找到了技巧。晚上吃饭时特别开心,说了不少心得。五十好几的人,走路了大半辈子,居然学骑车了,想不到呀。

第二天我们还没起床,她一个人悄悄去练车了。两天以后,老婆婆竟然骑着自行车上班去了,中午知道后惊吓到我们所有人。会骑车后,她每天上下班省了很多时间。多少年后说起来,还很得意。

教会婆婆妈妈骑车,我引以为豪了很长时间。学车的过程中,婆婆妈妈的不同个性,呈现出不同的精彩。母亲们的自强自立自尊自爱,通过一次学骑车得以展示。

她们都老了。她们的自行车不知所终。我与女儿质量挺好的自行车,扔在车库。骑自行车,遥远的故事了。电瓶车、私家车和公交,平时出行三部曲。至于听哪首曲子,看心情。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