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75岁女作家齐邦媛,颤抖着走到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前。她伸出手,摸到“张大飞”这个名字时,顿时失声痛哭……
张大飞,辽宁营口人,中国空军飞行员。
在河南信阳上空牺牲之时,仅有26岁。
而齐邦媛,是这位年轻烈士短暂的一生里,最深的牵绊……
1936年,齐邦媛的哥哥齐振一,带几个流 亡的同学,回家吃饭留宿。
18岁的张大飞,就在其中。
他静静 坐着,寡言少语,脸庞英俊,眉眼间却尽是忧郁。
齐妈妈问他:“怎么从辽宁逃到南京了?”
张大飞哽咽道:“我父亲,被日本人烧死了!”
他的父亲张凤岐,因多次帮助抗 日人士脱险,被日军记恨,这才丢了命。
12岁的齐邦媛,看到温和的少年,强压着不落泪,跟着红了眼睛。
她心里对这位坚强的大哥哥,涌起无限敬意。
那时怎会想到,这份兄妹之情,有一天会成为少女心事。
冬日的一个周末,齐振一带众人爬山。
娇小的齐邦媛,逐渐落后。冷风呼啸,天色渐晚,她害怕得哭起来。
张大飞没见到小妹妹,独自返程找寻。
看到小姑娘正掉眼泪,他立即脱下大衣披在她身上,轻声安抚道:“别怕,到了大路就好了!”
随后,他牵着小妹妹下了山。
那一瞬的温暖,永 久住进了齐邦媛的心里。
1938年,张大飞考上笕桥中 央航 空学校。
训练很苦,可一有空,他就会给齐振一写信:“只盼望早日报效国家,向日本人复仇!”
齐振一很忙,齐邦媛便代替哥哥回信。
一来二去,她和张大飞成了笔友,开始了长达6年的书信往来。
1941年,张大飞因作战英勇,得到去美国受训的机会,回来后加入了陈纳德的“飞虎队”。
齐邦媛很崇拜他,每次去收信,心中都十分雀跃。
信中,张大飞给她讲述作战情况,讲述一个个与死亡擦肩而过的时刻。
他也说些日常,说自己不喝酒不跳舞,跟那些因着朝不保夕,而及时行乐的人,格格不入。唯有与小妹妹通信,方能得到几分快乐。
一来二去的交心,让两个人的感情,不知不觉就升了温,可谁都没有说出口。
齐邦媛不愿拿小情小爱,去干扰重担在身的大哥哥。
而张大飞也担心,自己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丢了命。既然庇护不了她,何必让她挂怀?
可他还是情难自禁,表达了爱。
1943年,张大飞要调防到昆明。在重庆换机时,他匆匆赶到南开中学,去探望读高三的齐邦媛。
当齐邦媛出现在眼前,他发现曾经的小妹妹,已经长成了美丽的少女。
心中的欢喜还未散去,突然间就下起了大雨。
张大飞立马用自己的军雨衣,揽住她的肩膀,带她到屋檐下躲雨。
咫尺之间,呼吸相闻,狂烈的心跳声,诉说着紧张和暧 昧。
一瞬间,他把那一句“我爱你”说出了口。
话音刚落,他就后悔不已,未等齐邦媛反应,留下一句“部队调防,队友还在等我”,就匆匆离开了。
齐邦媛没想到,那是她最 后一次见到张大飞。
几个月后,齐邦媛考上了武汉大学。
为了离张大飞近一些,她想转去昆明读书。
张大飞阻止了她。他时刻提醒自己:他是个朝不保夕的人,什么都给不了她!
为了让齐邦媛收回心思好好学习,26岁的张大飞,在她上大学的那一年的秋天,和一位相识不久的老师结了婚。
次年,女儿出生。可还未等她长大,张大飞就在空中陨落了。
1945年5月,张大飞在河南信阳上空,为掩护队友牺牲。
执行任务前,他写下遗书,让人把这些年与齐邦媛的来往信件,一封封按时间整理好,寄回给她。
在留给齐振一的信里,他说:“请让邦媛忘了我,我只盼望她一生幸福。”
张大飞牺牲后3个月,抗 日胜利。整座山城,彻夜狂欢。
齐邦媛却躲在角落,彻夜痛哭。她喜欢的那个人,再也回不来了……
此后,齐邦媛再也不提张大飞的名字。
三年的悲伤过后,她说:“我对人生不再抱有幻想。”
1948年,齐邦媛放下过往,和武大的校友结了婚,后来有了三个孩子。
自此专心学术,成了令人尊敬的教授、作家。过往的一切,深埋心底。
只是在途径眉山时,会想起苏东坡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在摸到刻在纪念碑上的张大飞的名字时,还是会失声痛哭。
他离开了,但她永远不会忘记,那个英勇温暖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