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偏了?山东一小学生一年读书572本,网友: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阿美考试 2025-01-16 04:41:59

近年来,教育持续改革,其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特别强调学生的课外拓展和阅读理解能力。这样的教育要求,也被一些专家称为“大语文时代”。

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很多学校都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甚至直接下达阅读量指标。所以现在的孩子,他们的阅读量往往是父辈、祖辈们不能比的。但是不是读越多越好呢?怎样的课外阅读才有效果?这就是另一回事了。

日前,“大众新闻-大众日报”发布了一篇报道,介绍了山东泰安某小学在2024年展开了“阅读深化年”的活动,鼓励全校师生以书为友、以读为乐。这篇报道明确提到:

2024年,该校学生总阅读量为120114本,人均读书78.3本,46人年阅读量超200本,353人年阅读量超100本。其中,三年级三班的一名女生2024年共读书572本,三年级一班的一名女生读书540本,五年级五班的一名男生读书528本,分别荣获学校阅读量统计的冠、亚、季军。

这篇报道发布后,引发广泛关注,网友们各抒己见。

有网友觉得学校和媒体在吹牛,现在的娃每天挤出半个小时读书都难,怎么可能平均每天读一本多书?看报纸也没那么快啊。

有网友吐槽学校是在搞形式主义,为了搞到“山东省书香校园”、山东省一等奖等荣誉也是拼了。

有网友表示现在小学生读的都是一些绘本,别看挺大挺厚的,实际上内容并不多,读起来不花时间,有的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读完,一年读几百本并不夸张。

也有网友认为,这种强调拼数量的阅读活动方向跑偏了,学校应该在引导学生多阅读的同时,强调思考和回味,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一年共读书572本,平均每天读完1.56本书,这种阅读速度也是够惊人的!到底靠不靠谱呢?笔者认为,还得分是读怎样的书、怎么读书。

读过书的都知道,读书可以分为精读和浏览,书籍又可以粗略分成绘本和非绘本。浏览讲究的是一目十行甚至一目一页,速度是非常快的,但只能读个大概,书中具体的细节、有哪些精彩的地方,是看不出来的;精读往往要逐字逐句,还带着思考,阅读速度往往很慢,甚至还会来回反复地读,有时薄薄的一本书,可能要读很久。绘本以图画为主,文字内容不多,并且每本绘本往往都只有几个小故事,读起来很快的;非绘本呢,以文字为主,插图很少,不仅字句比较复杂,还蕴含有不少细节或者深刻的道理,对阅读能力要求比较高,阅读起来会比较慢,要把里面的内容吃透就更花时间了。

从“大众新闻-大众日报”报道中展示的图片可以看出,那些书本的封面都是花花绿绿的,几乎清一色的绘本,这样的书籍读起来本身就快,如果还是不假思索、囫囵吞枣的阅读,那就更神速了,一年读五六百本确实不成问题。

然而,这样的阅读真的好吗?孩子们真的能够从阅读中获得知识和认知吗?为什么鼓励孩子们多阅读?无非是让孩子们通过阅读,增加他们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认知、培养他们的思想、武装他们的精神。而这些都是要通过阅读有品质的书籍以及有质量的阅读才可以获得的,要求孩子们不仅要读,还要精读,甚至要反复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很遗憾的是,“大众新闻-大众日报”所报道的这所小学,似乎忘记了自己展开“阅读深化年”活动的初衷,一味强调“阅读”,而忽略了更重要的“深化”二字。这种只追求数量而不注重的“阅读深化年”,孩子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收获吗?如果没有收获,他们的阅读有什么意义?不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吗?

不仅这所小学,现在整个教育领域都出现了一种“以量取胜”的风气。一开始都是奔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去的,可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就演变成了谁的数量多,谁的“素质”就高了,然后荣誉就归谁。然而明眼人都知道,数量在很多时候是不可以跟质量划上等号的,把一本有用的书读通、读透,收获可以比浏览成百上千本书还多。

如果说阅读拼数量比拼质量有哪些优势,可能最大或者唯一的优势就是,拼数量很容易量化,把书摆出来,有多少本代表多少阅读量;质量则不同,是不可以量化的,需要仔细观察学生行为和气质上变化才能发现他们真的有好好阅读,甚至一时间还无法体现出来,要过一段时间才使他们的行为和气质产生变化,以及在考试成绩中有所体现。

总之,鼓励学生阅读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不能为了“好看”而拼数量,更要强调阅读的质量,这才是阅读的本质。强调数量的“阅读”,实际上是一种舍本逐末、只顾眼前利益的做法,既背离了教书育人的初心,也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