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的物流、技术和金融会依次推动京东的发展,很可能也会形成类似的“履带战略”,这个战略的顺序可能是: 物流、“京X计划”引领零售变革,“无人技术”引爆技术变革,金融接棒完善整个京东生态。
11月13日,京东发布了2017年Q3财报,该财季运营利润为10亿人民币,而去年同期京东净亏损5亿元。受此影响,京东股价盘前大涨8%。另外,京东调整成交额统计口径,第三方店销售、并未发货的交易也算了进去。京东改变披露方式也味着,京东在保持自营业务的同时,进一步向平台化电商发展。
在刚刚过去的双11,京东第一次公布了销售数据,1271亿元。阿里的销售数据是1682亿元。
不过双方对于双11交易的统计方式不一样,京东公布的是从11月1到11日共计11天的销售额,而天猫公布的是11月11日当天的销售额。这个不同引发了京东和阿里两位高管的隔空争论。
(徐雷 京东CMO)
联想到今年618,阿里胁迫商家“二选一”,两家公司在公关话术上也摩擦不断,而这次,公关战进一步升级,阿里竟然派出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阿里对于这次发声如此重视,也从侧面表明,京东已经给阿里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威胁。
阿里从两年前开始,便认真地对待起京东这个竞争对手,最有代表意义的举措是,2015年,阿里高调发布了“一路向北”的计划,向京东大本营进发,不过,据《财经》报道,彼时“一路向北”计划进展缓慢,项目内三个进攻品类:超市、家电、手机,京东都守住了。
接下来,京东结盟了可以抗衡阿里的腾讯,二者开始联合倒流;服饰家居事业部被战略拆分成了大服饰事业部和居家生活事业部,刘强东甚至亲自跑去国外向大品牌招商;今年,京东又在零售变革上积极发声,马云提出“新零售”后不久刘强东提出了“第四次零售革命”,在话语权上没有明显劣势。京东做对了一系列事情,守住了自己的阵地,这让阿里对它愈发重视起来。
除了公关战升级,今年双11另一个看点就是京东和阿里把线下商超和门店一起拉进了双11——这是继“新零售”和“第四次零售革命”被提出以后,阿里系和京东系的线下布局第一次正面对垒。
实际上,不论是“新零售”还是“第四次零售革命”,都在说明一个问题:随着移动互联网红利逐渐消失,电商行业也来到了一个拐点。
对于京东来说,在电商行业的拐点上,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京东必须调整自己的定位,并迅速做出变形,才能适应新的环境,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那京东是如何求变的?它变形的助推器是什么?未来,京东又将变成什么样子?
壹·京东变形的四大主推器如果把京东变形比作火箭发射,那物流、开普勒项目、技术和金融就是火箭的4个助推器。
毋庸置疑,物流是京东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个核心竞争力,阿里也想拥有。
在物流方面,阿里在积极布局。
今年9月,阿里宣布继续增持旗下菜鸟网络的股份。按照协议,此次阿里将投资菜鸟网络53亿人民币,阿里持有菜鸟股权将从原来的47%增加到51%。阿里表示未来将继续投入1000亿元。
阿里对于物流的重视不言而喻,但实际上,京东用十几年积累起来的物流优势不是那么容易超越的。
一个可以佐证的例子是,去年三月,前沃尔玛中国副总裁江畔加盟任天猫超市总经理。但时隔半年以后,江畔下课。据《财经》报道,猫超业务巨亏,阿里内部无人敢接这块业务,猫超在内部也被降级。对此,有分析称 “掣肘天猫超市发展的最大原因,不是流量,不是供应链,而是物流。”
原因也比较容易理解,在“网上超市购物”这样的消费场景中,大部分消费者会一次性下单很多种商品,由于分开的配送体验很差,猫超要求合作方提前把货物送到菜鸟物流的仓库中去。
这和京东的商品要入库到京东仓库是一个道理,但是商家在和猫超、菜鸟物流的合作中却很难达到和京东一样的效果。原因在于,猫超采取了“代销”模式,在商品入库之前并不承诺销售,因此双方在协作上并不高效,时常会出现提供的物流太慢,配送服务质量太差,时效不稳定等问题。猫超对于京东的狙击因此失败。
另一个例子也能侧面说明菜鸟物流尚不十分完善。按照阿里著名的“履带战略”的规划,2021 年至 2024 年菜鸟网络将成为引领者,由此看来,菜鸟物流还要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成长成熟起来。
按照京东的设想,京东物流独立出来以后,将逐渐从原来的成本中心,转变为盈利中心。今年是京东物流集团独立后的第一个双11,开放业务订单实现了200%的大幅增长。
在今年Q2财报分析会上,刘强东表示,今年京东物流的收入将超过6亿美元,而明年的增速可以达到100%。
除了盈利能力以外,强大的物流能力还给京东在拓展线下场景方面以巨大的助推力和想象空间。
坚实的物流能力提供了线下场景拓展的助推力,开普勒计划则走通了争夺线上消费场景的方式。
如何在一个碎片化、场景化的移动互联网环境里,让用户在各类场景中顺畅购物是徐雷过去两年主要思考的问题。
徐雷在去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京东做了12年,虽然积累了各方面的‘能力’,但是这些能力和服务其实没有形成‘对外的产品化’。我们都是自己供自己去使用,自己供自己的消费者服务,并没有生成对外的产品。
过去,京东所有的能力只服务一个销售场景,京东商城,而京东所有的能力像甘蔗节一样串联、咬合在一起,无论是仓配、营销还是客服、售后,标准都相对固定;而如今,京东要以不同的形态存在于各种消费场景中,这对京东的组织形态带来了巨大挑战。
基于上述思考,徐雷设计并主导了“开普勒计划”。通过这个计划,京东把电商、物流、客服、数据、选品等业务环节API后组装起来,提供给流量端。
这个计划让京东在线上有了“变形”的能力,这样一来,不仅消费者可以在PC和App端接触到京东,还可以在中国电信的积分商城里,京东还尝试在爱奇艺的边看边买,分期乐、玖富的分期购买等更多的场景里销售商品,尽管有时候,它并不以京东的Logo出现。
不过,最有颠覆性的推动力非技术莫属,技术是京东变形的第三个助推器。刘强东表示,未来12年,京东集团将坚定的朝着技术转型,用技术将第一个12年建立的所有商业模式进行改造。
目前京东已经设立了负责无人化的X事业部,负责智慧供应链的Y事业部,这两个事业部将为京东提供技术驱动。不过,目前来看,京东的一系列黑科技还处于前期,尚未进行大规模推广使用。
值得期待的是,京东集团全球物流总部、全域无人系统产业总部、京东云陕西大数据运营总部在西安的建成。
今年5月22日,京东集团与西安航天基地签订了京东全球物流总部、京东无人系统产业中心、京东云运营中心合作协议,五年内计划投资205亿元。
考虑到京东每年在资本支出基本控制在20亿元以下,预计西安项目大概率将进行独立融资。京东物流的独立已经为该项目融资创造了条件。
无人系统产业中心的落地已经有了日常表,京东计划在2017年底完成京东无人系统研发团队的组建工作,并逐步开展京东“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一体化测试体系建设。
京东最后一个助推器是京东金融。
科技金融被称为是“互联网+”王冠上的明珠,如今,金融已经成为了不同行业的标配。互联网公司,尤其是电商公司都在积极申请着各类金融牌照。阿里、京东、苏宁、美团点评、唯品会,甚至连二手车售卖平台车好多都在金融业务上布局。对于电商类企业而言,布局金融顺理成章:它们一手拉着消费者,一手拉着供应商,坐拥渠道、流量、大数据,它们可以顺着供应链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并把金融渗透到上述资源中。
一个月前,仅仅成立三年半的趣店成功登陆纽交所,拍拍贷紧随其后。消费贷是这两家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它们先后赴美上市,显示出了消费贷超级强大增潜力。(拍拍贷与趣店:互金行业的探路者与分水岭)另外, 据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2014年发布的《全球互联网供应链创新观察报告》预计,到2020年,国内供应链金融的市场规模将近15万亿元人民币。
消费金融和供应链金融想象空间巨大,必定会成为京东变形的重要助推器。
贰·京东如何变形
马云曾谈及阿里的“履带战略”:阿里业务矩阵轮流领跑,轮流扛鼎,过去是 B2B 三年,然后是淘宝三年,天猫三年,未来三年是蚂蚁金服领跑,2019 年至 2021 年阿里云接棒,2021 年至 2024 年菜鸟网络成为引领者。
京东的物流、技术和金融会依次推动京东的发展,很可能也会形成类似的“履带战略”,这个战略的顺序可能是: 物流、“京X计划”引领零售变革,“无人技术”引爆技术变革,金融接棒完善整个京东生态。
目前物流和“京X计划”已经在引领零售变革,物流和开普勒项目可被视为是京东在变形第一阶段的组合助推器。
在这两大能力的推动下,京东在线下线上争夺了多个消费场景。
似乎用物流再加上某一主题的自营产品,京东就可以变形为相应的线下店:物流+快消品 =京东便利店;物流+家电=京东家电专卖店;物流+3C类产品=京东之家……在强大物流能力的加持之下,京东的线下拓展之路就显得十分顺利。
今年,大量的线下店也参与到双11中。据京东集团副总裁韩瑞介绍,京东线下布局的160家京东之家和京东专卖店、超过5000家京东家电专卖店和200家母婴体验店、与京东掌柜宝合作的数十万家便利店,以及沃尔玛在全国的400余家门店,均可以在双11期间实现线上下单,门店取货。
与此同时,在强大物流的保障下,京东便利店在今年数量暴增,11月2日,有1111家京东便利店同时开业,而双11当天,京东之家的销售额同比增长2400%。
从上述分析来看,京东物流的优势在短时间内无法超越,京东这部分最重的资产是“物流+”模式得以迅速复制的强有力的助推。
在物流的推动下,京东迅速占领了多个线下消费场景;在争夺线上消费场景方面,开普勒计划走通了争夺线上场景的方式,“京X计划”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战略升级。
为了打通更多的购物场景,获取更多流量,京东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组织起了互联网圈最庞大的“英雄联盟”。
“英雄联盟”是京东在全力推进的名为“京X计划”的战略。在这个计划中,腾讯(京腾计划)、今日头条(京条计划)、百度(京度计划)、奇虎360(京奇计划)、网易(京易计划)、搜狗(京搜计划)、爱奇艺(京爱计划)均已入局。
这个“流量联盟”几乎可以覆盖所有的互联网人群,对于京东来说,京X计划是其对于流量瓶颈的突破。
在这些流量入口的App中,京东变形为“京东特供”,给上述每一家公司的App都植入了京东商城。
对于拥有不同流量规模的合作方,刘强东在《第四次零售革命下的组织嬗变》一文中表示,“流量端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选择部分或全部组件,通过导购、入住、买断等方式接入京东的电商服务,实现流量变现。”
不过即便线上线下都各开发了很多场景,线上的虚拟购物和线下的实体感受并没有结合起来,割裂感依旧存在。京东想要达到的终极目标是,线上线下彻底打通。
为此,今年10月17日,京东腾讯联合推出了“京腾无界零售解决方案”。据京东方面介绍“其本质是一套“三体合一”的闭环。这套方案试图通过包括微信在内的十多个腾讯系产品入口和与商家后台的完美打通,来让所有传统商家获得无与伦比的流量、营销解决方案和“天地一体”式的库存、物流。”
京东方面给出了几个理想的线上线下结合场景。
举例来说,线上领的优惠券,线下也能用;刷朋友圈时看到了某品牌的广告,抬头一看这家店就在不远处;在店里用微信付款,并随手分享了朋友圈;商品通过京东物流先于自己到家,朋友圈的朋友看到分享,直接在微信小程序里购买,无需跳转。
据称,618的“二选一”刺激了京东和腾讯高层,这直接加速了该方案的开发,让京东和腾讯提前祭出了大招。
显而易见,京东想要实现这样理想的融合场景难度很大。如果把在App中植入“京东特供”比作搭积木的话,那无界零售就是让水流入特殊的场景里,对京东、腾讯和商家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不论是“物流+”“京X计划”还是“无界零售”,一千种场景,就有一千种融合方式。到目前为止,在不同场景中尚未形成终极模式。这一次以“零售革命”为主题的转型之战一定是一个长期战争,或许几年才能打出基本模型。
随着“物流+”和“京X计划”率先推动京东在零售变革中变形,京东西安的全球物流总部、全域无人系统产业总部也将逐部落成、京东云陕西大数据运营总部。按照时间推断,接棒“物流+”和“京X计划”的,将是技术。
技术一旦突破,且大规模使用,京东在效率上将会有质的飞跃。
技术的突破及普及无疑会给带来效率的提升,而最后促进京东变形的将是京东金融。
根据京东提供的数据,今年双11,京东白条支付7个小时交易额超去年全天;到12点京东支付订单同比增长350%,支付峰值是去年5倍;京东金融还为供应商及第三方商户提供了300亿元贷款支持。
这是京东金融的小荷才露,京东对于京东金融的期许不止于此。
2014年,刘强东曾表示:“京东十年后70%的净利润将来自于金融业务。”他对比了沃尔玛,“全球沃尔玛净利润45%是来自现金流再投资的收益,真正每个店面卖货的净利润是55%。京东的预计可能会更大胆。”
在零售变革方面,地球另一端的亚马逊也在做出尝试,然而却没有太大的进展。无人零售超市Amazon Go的出现让人耳目一新,却再也没开出第二家店;最近亚马逊全资收购全食,但尚没有给全食带来质变。相比较美国来讲,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电商+零售”行业,已经从模仿转向了自主探索和创新。实际上,国内消费场景的繁杂程度远超过美国,国内电商巨头已经没有可借鉴的对象了。
不过不论如何改变,零售的本质仍旧是效率、体验和成本。只要在提高效率、优化体验和降低成本任何一方面做出一点提高,就值得庆贺,就算是实现了某个方面的零售变革。
而在这整个零售变革、技术变革、金融赋能过程中,京东还将不断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