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去世医院拒开死亡证明,遗体存放17年,殡仪馆:缴费后才火化

麻将评娱乐 2024-11-28 21:01:36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这是一个关于等待的故事。

2020年冬天上海一位70岁的老母亲终于等来了医院的一纸道歉信。

然而在这份迟来的歉意背后,却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一张被扣押的死亡证明,一具被迫在殡仪馆"寄存"17年的遗体,还有一位母亲近20年的奔波与等待。

而这一切竟然只是因为一张小小的死亡证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最简单的东西,可能需要最漫长的等待。

要说这张小小的死亡证明为何如此难求,还得从2003年那个春天说起。

那是一个本该充满生机的四月,上海同济大学的校园里樱花正盛。

可就在这个美好的季节,一通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了胡女士平静的生活。

电话那头医院急促的声音传来:"您儿子突发急性腹痛,已经被送进了急诊室。"

谁能想到这一通电话,竟成了一个家庭噩梦的开始。

李奇乐这个刚满20岁的阳光男孩,成绩优异、朝气蓬勃,原本正是豪情万丈的年纪。

但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急性胰腺炎"这个诊断结果,像一记重锤瞬间击碎了这个家庭所有的期望。

从那一刻起胡女士和李先生的生活,就只剩下了两点一线:家和医院。

为了救活儿子这对工薪家庭几乎砸锅卖铁。

房子卖了存款花光了,可医药费却像是个无底洞。

26万的住院费15万的自购药物费,再加上其他医疗支出,转眼就要花掉41万。

这个数字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好在同济大学的师生们纷纷伸出援手,慷慨解囊。

但即便如此还是有12万元的费用缺口。

最让人心痛的是,整整53天的抢救,却始终未能留住这个年轻的生命。

胡女士回忆说儿子走的那天,天空格外晴朗阳光明媚得刺眼。

可对这个家庭来说,却是最黑暗的一天。

谁曾想这还不是最糟糕的。

当胡女士强忍悲痛去办理死亡证明时,医院却因为那12万元欠款,拒绝开具证明。

就这样一场本该体面告别的葬礼,变成了一段漫长的等待。

有死亡证明就意味着儿子的遗体无法火化,这让胡女士陷入了一个荒诞的困境。

从2003年开始胡女士就踏上了漫长的"讨证"之路。

这一走就是15年。

她的脚步几乎踏遍了上海的每一个角落:法院、信访办、卫生局、医院......

每天她都会整理一遍随身携带的文件袋,里面装满了各种申诉材料。

有时候走累了她就坐在医院的台阶上,默默翻看儿子生前的照片。

照片里的儿子永远那么阳光灿烂,而现实中的遗体却躺在冰冷的殡仪馆里。

这样的生活连一直支持她的丈夫都看不下去了。

可天公不作美2016年,丈夫因为心肌梗塞突然离世。

临终前丈夫还在念叨着儿子的事情没有解决。

一下子失去了最亲的两个人,胡女士却没有被打垮。

她常说:"我不能倒下,我得给儿子一个交代。"

就这样她独自一人继续着这场看似永无止境的抗争。

有时她也会怀疑:这样做到底值不值得?

但每当看到儿子的照片,她就又有了力量。

终于在2018年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介入了此事。

结果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原来医院早在2003年李奇乐去世那天,就已经开具了死亡证明!

这份被藏了15年的证明,就这样轻易地出现了。

这让人不禁想问:这15年的等待,到底是为了什么?

而这个发现也让胡女士的心再次被撕裂。

她怎么也想不明白:一张纸,为什么要让一位母亲等待这么久?

拿到死亡证明的胡女士,以为终于能给儿子一个完整的告别。

可命运似乎总爱和她开玩笑。

2019年春天当她满怀希望地拿着死亡殡葬证走进殡仪馆时,又一个晴天霹雳落下。

"您好您儿子的遗体在我们这里存放了16年,按规定需要缴纳20万元存放费用。"

这句话差点让年近70的胡女士当场晕倒。

20万元?这对一个靠微薄养老金过活的老人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但殡仪馆也有自己的难处,16年的冷柜运行,确实产生了不小的成本。

这件事很快在网上传开,引发了广泛关注。

"天呐这不是一个人间悲剧吗?"

"这位妈妈也太不容易了吧!"

就在胡女士一筹莫展之际,暖心的事情发生了。

网友们自发组织募捐,短短几天就筹集了20万元。

殡仪馆的工作人员也被这个故事打动,主动提出免除10万元的费用。

看到社会的温暖,胡女士忍不住老泪纵横。

2020年11月14日,这个特殊的日子,终于到来。

这一天经过整整6205个日日夜夜的等待。

李奇乐的遗体终于得以火化。

胡女士看着火化的过程,双手紧紧握着儿子的照片。

"儿子对不起让你等了这么久。"

这一刻殡仪馆里的工作人员们都红了眼眶。

17年了这个年轻的生命终于能够安息。

火化仪式结束一个月后,2020年12月18日,这个注定被载入史册的日子来临了。

在市、区、街道等相关部门的见证下,医院终于向胡女士郑重道歉。

这一次医院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变。

不仅免除了当年那12万元的医疗费,还主动承担了殡仪馆的全部费用。

更让人意外的是,医院还支付了10万元补偿金,以表达他们的歉意。

面对这迟来的道歉,胡女士的眼泪再次夺眶而出。

这一刻她想起了天堂里的丈夫和儿子。

而让人更加感动的是,胡女士婉拒了此前社会各界的20万元捐款。

"我不能用儿子的事情去占别人的便宜。"她颤抖着说。

这个倔强的母亲,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做"有尊严的和解"。

17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这期间一位母亲失去了儿子,失去了丈夫却从未失去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

一张小小的死亡证明,牵动了太多人的心。

它让我们看到了制度的冰冷,也见证了人性的温暖。

更重要的是它提醒着我们:任何规则和制度,都不该忘记人性的底色。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这场迟来的和解,不仅温暖了一位母亲的心,也温暖了整个社会。

或许这就是这个故事最珍贵的地方:它让我们重新思考,在规则与人情之间,应该如何找到那个最恰当的平衡点。

这个故事终于画上了句号,但它带给我们的思考,才刚刚开始。

一个母亲的17年等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有温度的未来。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