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统的“经济专家”邓葆光

复杂历史简单说 2024-03-13 08:30:19

民国时期,蒋介石为了维护独裁统治,成立了特务组织军统和中统,军统的负责人是戴笠,中统的负责人是陈果夫、陈立夫兄弟。

我们只要一提起军统的名字,就想联想到邪恶,因为军统专门是执行见不得光的任务,比如刺杀、绑架、搜集情报等。在我们的印象中,军统里面好像全都是心狠手辣之徒,名气最大的是军统“四大杀手”,赵理君、王天木、沈醉、陈恭澍四人。

凡事无绝对,虽然军统里面大部分都是狠心,但也有少数的“另类”,他们因为在某些方面有特长,才被招入军统里面,执行的都是一些技术型的任务,就好比有着军统“经济专家”之称的邓葆光。

邓葆光在加入军统之前,在银行当过会计,也兼职在报纸上面写过文章,后来跑到日本专门学习金融,还娶了一个美国媳妇。按照邓葆光前期的经历,他是一个标准的金融人才,应该是跟着宋子文、孔祥熙等人发展的,可他却成为军统的特务,而且还是少将军衔。

1908年,邓葆光出生于湖北黄安(现红安),他的家庭条件不错,从小接受了良好教育,而且学习成绩也好。

1924年,十六岁的邓葆光离开老家,前往武汉的一所中学读书,当时的校长的董必武、班主任是陈潭秋。邓葆光在学校的表现很好,特别是他写的文章一流,让老师们都很欣赏他,因此邓葆光成为学校的明星学生。

邓葆光

1927年,邓葆光毕业后,在上海的一家银行当会计,因为喜欢写文章,所以平时没事的时候,他还会在报纸上面发表一些有关经济的文章。

1934年初,邓葆光去往日本,考入日本中央大学,专门学习经济。在日本留学一年半后,由于中日的矛盾越来越大,邓葆光在学校经常被歧视,所以他回到了国内。

1935年夏,邓葆光在北平和美国女子格尼娜结婚。格尼娜是一个很体贴的妻子,她知道邓葆光想继续到日本学金融,于是格尼娜选择和邓葆光一起去往日本,凭借格尼娜美国人的身份,使邓葆光在日本求学少了很多阻碍。

在校期间,邓葆光经常写一些经济论文,然后邮寄回国内,发表在上海的各大报纸上面,当时国内的金融人士,很喜欢看邓葆光的文章。

邓葆光在日本的时候,认识了中国驻日使馆的一个胡姓官员,邓葆光经常托胡官员帮忙邮寄信件回国,所以二人成为了朋友。胡官员对邓葆光说,现在中国缺少像邓葆光这样的经济专家,应该回到国内发展,而邓葆光也有回国发展的想法,于是胡官员答应帮忙。

戴笠

当邓葆光回到国内后,在胡官员的介绍下,他加入了军统,还受到戴笠的接见。其实邓葆光最初不知道军统具体是做什么的,只知道戴笠说过,会让他好好大显身手,所以邓葆光充满了激情,想要大干一番。

后来邓葆光发现,原来军统就是一个特务组织,专门执行一些见不得光的任务,这完全脱离了自己的初心,可戴笠又不放他走,他只有默默接受现实。

1938年4月,抗日战争时期,邓葆光在武汉遇到了董必武,面对昔日的恩师,邓葆光说出自己加入军统的原因,董必武安慰他说,现在是抗战时期,只要专心为抗日做贡献,不做违背良心的事情就可以。

董必武

“武汉会战”末期,国民政府的官员,都抢着要转移到重庆,而戴笠要邓葆光潜伏在武汉,担任军统汉口站的经济组长,授予上校军衔。

在武汉潜伏的时候,邓葆光搜集到一些关于日军运输物资的情报,发现日军在汉口码头大批量的筹集物资,他觉得日军肯定要西进。经过一番分析,邓葆光估计日军会攻打仙桃,因为在仙桃附近驻守有一二八师,师长是王劲哉,这支部队是杨虎城的旧部。邓葆光发现这个情况后,跑到武汉郊外,用隐藏的电报发报给一二八师,王劲哉师长收到情报后,立即率兵转移,使日军扑了一个空,一二八师得以保存。

王劲哉

由于邓葆光长期从事经济事务,所以在生活方面他过得比较滋润,可军统汉口站的一把手却很不满,觉得邓葆光太高调了。于是给戴笠汇报,说邓葆光不适合潜伏,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很容易被抓,因此戴笠把邓葆光调回重庆。

邓葆光来到重庆后,当地的军统同事,开玩笑的对邓葆光说,为什么他离开武汉的时候,不带一些敌占区的食物过来。虽然只是开个玩笑,但凭借经济专家的敏感,邓葆光觉得重庆的经济很糟糕。

经过一番调查,邓葆光发现重庆的一些官员,为了防止日军的西进,居然断绝了和敌占区的经济往来,所以重庆的生活物资很匮乏,这正是日本人希望看到的。

邓葆光向上汇报,说中日之间除了两军对垒外,还需要从经济上面入手,不光要防止后方的物资走私到敌占区,还需要到敌占区抢购物资。另外还需要建立缉私处、货运局等部门,来稳定重庆地区的物价。

戴笠把邓葆光的建议汇报给蒋介石,蒋介石觉得提议不错,全都开始实施,因此邓葆光也被重用,被任命为军统经济科科长、经济研究室主任,被授予少将军衔。不久,邓葆光还行政院还兼职,担任国家总动员会对日经济作战委员会常务委员。

1941年,邓葆光看到一则新闻,说日本将以橡胶换取苏联的木材,他想到日本既不生产橡胶,而橡胶产于南洋群岛,因此邓葆光觉得日本人有可能进攻东南亚,但国民党内部官员不相信这些。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邓葆光前往上海,负责接收汉奸的财产,但他没有像其他接收大员一样“五子登科”。他用接收过来的财产,建立了东方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通讯社两个实体单位,接着又开办了上海市东方经济图书馆,为战后的上海经济做贡献。

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向华东地区进军,毛人凤给邓葆光发电报,让他离开上海去往北平,把北平的一些图书资料全部转移到台湾。邓葆光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他知道黄金有价,但知识是无价的,不能让这批图书有损失。

毛人凤

邓葆光在北平,挑选出重要书籍和日军移交的重要文件一共七万本,他给毛人凤去电,说希望把这些书籍先运往香港,然后转移到台湾。当时毛人凤的主要精力放在金银珠宝和文物的转移上,根本没有在意这些书籍,还对邓葆光发脾气,说自己哪里有船运这多书籍。

后来毛人凤经过思考,觉得这批书籍落到解放军手里也不好,所以他让邓葆光自己想办法把书籍转移到香港。邓葆光首先把书籍装到一百个大箱子里面,先转移到上海,然后找关系联系到货船,把这批书籍运送到香港四环招商局物资仓库。

1949年初,邓葆光到了香港后,共产党派人联系到他,说新中国需要邓葆光手里的这批重要书籍资料,还说邓葆光是优秀的经济专家,应该为新中国的建设做贡献,希望邓葆光可以前往北京。邓葆光和妻子格尼娜都愿意去北京,但香港还有军统的机构,他们随时监视着他,邓葆光答应找到机会脱身,他立马返回北京。

邓葆光在香港开办了一家贸易商行,他还以身体不适为由,多次拒绝参加保密局的会议,并且和香港潜伏的保密局人员敬而远之,邓葆光的这些举动遭到毛人凤的怀疑。

1950年,毛人凤到了台湾后,开始对邓葆光不放心,因此想让香港潜伏的特务,把那些书籍资料运送到台湾,可那些特务根本找不到邓葆光的人。邓葆光为了躲避特务,偷偷把书籍转移到一个秘密仓库,在转移书籍的时候,为了避免被人发觉,邓葆光都是晚上进行的,而且还是找的亲朋好友帮忙搬运,不敢找外人,最后邓葆光把这批书籍转移到中环永安仓库秘藏。

几天后,在香港潜伏的特务,找到了原来藏书的仓库,结果发现里面搬空了,毛人凤知道这个消息后,暴跳如雷,下令找到邓葆光后,立马除掉他。

1950年9月的一天,几个特务在大街上找到邓葆光,在搏斗中邓葆光身重九刀,因为警察敢来及时,特务们都跑了,邓葆光给送往医院抢救,庆幸抢救过来,他的妻子格尼娜时刻守在他旁边。

当邓葆光伤情好转后,他想离开医院,可医院周围有保密局的特务监视,格尼娜就跑到香港的警署找到熟人,最后警署派出一辆运尸车,让邓葆光藏在上面,这样才躲避了特务的眼线。

后来邓葆光通过朋友帮忙,从香港秘密回到广州,然后和妻子格尼娜一起去往上海。等邓葆光到了上海后,接着藏在香港中环仓库的书籍,也安全的全部转移到内地,被故宫博物馆和北京读书馆收藏。

之后邓葆光在上海的文史馆工作,专门写和军统相关的资料。

1980年,邓葆光在上海市政府工作,担任全国政协委员。

2003年,邓葆光去世。

声明: 历史公共信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7 阅读: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