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东山村发生了一起让人心头一暖的事。
这是一栋独特的房子,网络上的人纷纷赞叹,但并非因为房子的奢华,而是因为房子主人的故事让每个人都为之动容。
2017年初,在东山村落成了一座崭新的双层小别墅。这房子与普通农村别墅并无二致,但如果你仔细倾听,便能听到它背后的精彩故事。
推开别墅正门,看到门牌上写着"胡杏珍"三个大字。进入屋内,发现一楼是宽敞的客厅,摆放着红木家具,厨房和卫生间设施一应俱全。
二楼有五间卧室,都是王冬红按照老人的习惯精心设计的。
"这红木家具是冬红挑选的,他说看起来很喜庆。"胡杏珍坐在新买的沙发上,眼角带着泪水,"以前我就想着,什么时候娃娃能住上不漏雨的房子,没想到。
没想到是娃娃为我盖了房子"。如今,这栋小别墅已经成为村里的热门打卡地。
胡杏珍和王冬红母女在2017年被评为县道德模范,这个荣誉来之不易。随着这个荣誉的到来,她们的故事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
这栋房子中,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也充满了深深的母女之情。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25年前...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对这对至善至诚之人遭遇的硬核惨事充满好奇?那么我们就回到1992年那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冬天,听听这触动心灵的故事是怎么启程的。
让我们大胆猜想一下,一位拾荒老人和一个被遗弃的女婴,她们的故事会有多么的精彩呢?
1992年的冬天,是这个故事的起点。
这天早上,东山村热闹非凡。胡杏珍像以往一样去院里抱柴生火,突然听到外面一片嘈杂。好奇心驱使她走出去,只见一群村民围在一起,有的在叹气,有的在拭泪,然而却没人敢上前。
原来那个女婴是被人趁着夜色遗弃在路边的,当时她刚满月。
怎么回事?第六次?
这句话使胡杏珍心头一紧。原来,在那个"重男轻女"观念盛行的年代,这个小生命因是女孩,被反复遗弃。
胡杏珍突然提出了要领养这个孩子并把她养大成人,这使得村里人都非常惊讶。
说实话,现在还有谁不知道胡杏珍的生活状况吗?她的丈夫在县城工地做零工,一家人的生活都是靠她在家种的两亩薄田。
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这是不争的事实。
更令人心酸的是,这对年过半百的夫妻曾经收养过一个女儿,但天意难违,那个小生命仅两岁半就离开了人世。
胡杏珍因此次事件深感痛苦,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从阴影中走出来。
"我不同意!"丈夫回家后立刻果断地拒绝了。但是在胡杏珍的坚持下,丈夫最终还是妥协了。
于是小女孩有了新的名字——王冬红。
然而,对于贫穷的家庭来说,养孩子并不容易。购买奶粉是一种奢侈的想法,胡杏珍只能用家里的大米熬成米糊来喂养孩子。
自己和丈夫只能吃麦麸和野菜。
"只要孩子健康成长,我们吃什么都无所谓。"胡杏珍总是这么说。最终,她的付出没有白费,小冬红逐渐长大,面色红润,笑起来还有两个小酒窝。
每天喊着"爸爸""妈妈"的声音,给这个家里带来了欢笑。这是长久以来没听到的声音。
回顾这个事件,我们不难看出,这就是缘分,这个六次被抛弃的孩子,最终和拾荒的老太太相遇了。
可惜好景不长,这个刚刚重新感受到家庭温暖的小家庭,即将面对新的挑战。
命运就像个调皮的孩子,总爱和人开玩笑。
这不,王冬红才四岁,生活就给这个家庭来了个猛烈的打击。那天,在县城工地干活的养父,从高处的脚手架上摔了下来。
胡杏珍听闻这个消息,吓得腿一软,差点瘫坐在地上。
此后这个家庭出现了瘫痪在床的病人,同时还有一个不能工作的丈夫和一个无法自理的幼女。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50多岁的胡杏珍身上。
白天忙于种地、喂鸡、做饭,晚上还得照料生病的丈夫。胡杏珍奋力支撑,祈盼丈夫能尽快康复。然而天公不作美,一年半后,丈夫还是离她而去。
胡杏珍在多年后回忆起那段日子时,眼泪还是止不住地流下来,她说,那段时间的每一天,她都想过自杀。
每当听到院子里王冬红哭喊着要找爸爸的声音,她就得擦干眼泪爬起来。
不行,胡杏珍不能倒下。她已经不是单纯的胡杏珍,而是王冬红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依靠。
从那以后,人们总会看到这样一幕:天还没亮,胡杏珍就已经弯着腰在菜地里忙活了。她插秧、除草、浇水,每一项都比年轻人做得更勤快。
她在集市上卖完菜后,又拿出另一个麻袋,一边走一边捡废品。无论是垃圾场、街道边,还是菜市场周围,我们都能经常看到这对相依为命的母女。
然而,你知道吗?胡杏珍攒下的每一分钱都舍不得花,甚至很少给冬红买零食。
要说胡杏珍为什么这么省钱,还得从她丈夫生前说起。
“有文化真好啊!”这是她丈夫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总是在工地上看着那些拿着图纸的大学生,他们指挥着工人们,甚至连包工头都得对他们尊敬有加。
他呢,只认得几个字,只能干一些出力的活,一个月的工资还比不上别人的零头。
胡杏珍将这些话深深地记在了心中。她在心底默默发誓:不论生活多么艰难,她都要想办法让冬红有机会去上学。
功夫不负有心人。尽管胡杏珍的小学和初中的学费让她头疼,但好在是村里的学校,老师们都很体谅她们家的情况,能免则免,实在交不起也能缓一缓。
可胡杏珍性格倔强,她宁愿晚两个月再还钱,也要求分文不少。
王冬红一直很争气,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不仅成绩优异,还非常懂事。每次放学路上看到同学扔的饮料瓶和纸盒,都会捡回家帮忙妈妈做家务。
眼看着初中毕业考试成绩出炉了,王冬红带着好成绩首先恭喜庄主,可以去县城最好的高中了,这诚然是值得开心的事,可是这对于王家来说,高中的学费比村子里的学校高了很多,而且学校并没有给她们家走后门。
为了凑学费,已经60多岁的胡杏珍更努力了,天还没亮就去垃圾场工作,直到天黑才回家。王冬红也利用暑假去县城饭店打工。
可是开学的日期逐渐逼近,学费却还是差了一大截。
就在母女俩感到绝望的时候,发生了一个意外的相遇,使一切发生了变化。
王冬红在打工的饭店里,突然遇见了初中班主任!得知情况后,老师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的积蓄帮她补齐了学费。更是联系了当地的公益组织来帮助她。
就这样,在好心人的接力帮助下,王冬红顺利完成了学业。毕业后,她选择了成为一名导游,从而有机会走南闯北,接触到更为广阔的世界。
看到这里,你以为故事就结束了吗?
别急,这个曾被抛弃六次的女孩,在接下来的行动中,让全村人对她竖起大拇指。
这句话印证在了王冬红身上,因为有人说:“知恩图报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王冬红在创业成功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母亲接到县城享福。然而,老人操劳了半辈子,已经习惯了农村生活,到了城市反而不适应。
王冬红打算把城里的房子搬到村里去,给妈妈盖新房。但是,她的积蓄对于建房子来说还是差了不少。
在这个时候,丈夫没有丝毫的犹豫,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拿了出来。
然而麻烦的事情并未结束。村里只有一条小路,建材车根本无法开进去。
"不过就是运些砖头水泥,修条路而已。"王冬红笑着说。虽然这话听起来轻松,但是谁都知道茶园的价钱并不低。
虽然母女俩现在分居两地,但王冬红每周都会雷打不动地回村看望养母。
有人不理解我:“既然你是被捡回来的,现在过着全好你为何还要管她?”
" 养育之恩,永远都偿还不完。"王冬红的回答声音清晰,并且干净利落。
其实,王冬红并没有忘记养母的恩情,还深深记着曾经帮助过她的人们。每年过年过节,她都会带着礼物去看望以前的老师和资助过她的好心人们。
如今,她不仅加入了当地的公益协会,还成为了一名志愿者,致力于将她过去所接受的关爱,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
看完这里,有没有觉得非常感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从来都不是单行道。当年一个善举,让一对母女走到了一起,相亲相爱。这份爱,在她们手中被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
只要用心播种,就像春季的种子,必定能开得最美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