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孝武(七章)明孝宗朱祐樘刚登基,为何老师徐溥却提出辞呈?

惊心探索古今 2024-08-19 01:51:47

徐溥是明孝宗朱祐樘的老师,也是朱祐樘登基后的第二位内阁首辅大臣。按照明朝的官场潜规则,新皇帝登基后,他在东宫当太子时的老师都是要被重用的,早晚都会成为新的内阁首辅。所以很多官员对于东宫的职务非常的重视,尤其是作为侍读、侍讲之类的帝师官职,更让很多官员趋之若鹜。徐溥在东宫的资历很深,早在天顺年间就是明宪宗朱见深的侍读了,朱祐樘被立为皇太子后他又出任侍讲,可以说是两朝帝师,与皇帝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就在他即将踏入内阁前夕,他却主动向新皇帝朱祐樘提出了辞呈。

他的这个举动虽然没有被朱祐樘接受,但在当时也引发了朝野的议论。有的人认为徐溥清高,不愿意卷入官场斗争之中,只想安安静静的做学问。也有的人认为徐溥是走流程,按照古人三次三受的管理,跟朝廷中的大臣们演戏,也表现出自己的谦虚谨慎。综合各方面的史料来分析,徐溥的辞呈并非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而是有着深层次的原因的。在明宪宗朱见深驾崩,明孝宗朱祐樘登基之时,正是明朝政权更迭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权力斗争非常的频繁,在朝廷中引发了各种政治风波,这对徐溥的未来产生了极大的变数。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登基必然会对朝廷中的政治架构进行调整,以满足自己治国的需要。与别的皇帝不同,朱祐樘面临的情况更加的复杂。一方面是因为他缺乏政治经验,没有自己的执政团队。另一方面是因为明宪宗朱见深留下了一个烂摊子,以万安、梁芳等人为首的奸佞集团把持朝政,政治危机频发。为了平息朝廷的混乱,也为了拨乱反正,朱祐樘必然需要一些左膀右臂帮他。作为东宫官员中职务最高的,徐溥必然是第一选择。然而徐溥却抢在朱祐樘任命他之前提出了辞呈,而且一连辞职了好几次。

对于当时的文官而言,内阁首辅是一生的梦想,可以说是位极人臣。很多官员一辈子都没有这样的机会而徐溥却想方设法的辞呈,让人感到疑惑不解。如果说他辞职是因为清高的原因,可是他后来还是被调入内阁出任内阁大臣,可见其辞职的意愿并不强烈。在他第一次提出辞呈后,朱祐樘立刻挽留,并且果断的下诏将其调入内阁,于是他又进行了第二次辞职。在朱祐樘将其升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后,徐溥又进行了第三次辞呈。他这样接二连三的辞呈,让很多人感到疑惑,就算是作秀也超过了之前其他的内阁大臣。

与同时期的内阁大臣相比,刘吉从内阁大臣升任内阁首辅,就只进行了一次礼仪性推辞。和徐溥一样来自东宫刘健,他在出任内阁大臣时也只是礼仪性的谦让,并没有像徐溥那样反复辞呈。最关键的是,刘吉和刘健之时推辞内阁大臣的任命,而不是辞去官职。可徐溥却向朱祐樘上书了请求致仕的奏章,这就显得非常不一般了。如果是礼仪性的推辞,徐溥根本必须要搞这么严重。他做出这样的操作,肯定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的。从当时留下的各方面历史材料分析,徐溥如此操作极有可能是政治斗争中以退为进的选择。

徐溥的经历非常的单纯,其升迁的路子与别的官员不同,并没有出任地方官的经历。他是明代宗朱祁钰景泰五年的进士,第一个出任的官职是翰林院编修。天顺元年明英宗朱祁镇复辟后,徐溥兼任司经局校书和东宫侍读的职务,成为皇太子朱见深的老师。此后徐溥一直在东宫的官职序列中,先后出任左春坊左庶子、东宫侍讲、经筵官等职。明宪宗朱见深登基后,徐溥负责编修《明英宗实录》,后来又升任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在成化年的中后期,徐溥被朱见深所重用,终于从东宫序列进入六部任职。

进入六部后,徐溥先后出任礼部右侍郎、太常寺卿兼翰林院学士、礼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等职。有趣的是,徐溥虽然在六部任职,却没有放弃东宫的职务。尤其是在朱祐樘被立为皇太子后,朱见深指定徐溥成为朱祐樘的老师。在朱见深的晚年,他对徐溥更加的重视,将其升任吏部左侍郎,而且还兼管大理寺。可以说从当时的政治地位看,徐溥距离入阁只剩一步之遥。而且他与别的阁臣不同,他没有在地方执政当官的经历,是典型的清流官,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而从政治派系上讲,徐溥在当时处于非常特殊的政治地位。

前文讲过,在明宪宗朱见深时期,朝廷中两大利益集团的斗争非常激烈。一方是以内阁首辅万安和御马监太监梁芳为首的奸佞集团,一方是以士大夫文官为主的传统文官集团。徐溥既不是奸佞集团的官员,也与传统文官集团没什么往来。他虽然是进士出身,但走的是东宫路线,与两方都没有啥交集。尤其是没有出任地方官的资历,与传统文官集团的升迁路线完全不同,完全独立于两个派系之外。以他的政治地位,在政权更迭的成化二十三年是非常微妙的。从逻辑上看,他要么被两派联合攻击,要么在两派之间左右逢源。

因此在即将入阁的前夕,徐溥突然提出辞呈,显然是有着避其锋芒,明哲保身的打算。朱祐樘登基后要清洗朝廷,这几乎是众望所归的事。实际上在朱祐樘登基之前,明宪宗朱见深的晚年,奸佞集团就曾谋划废掉朱祐樘,避免己方的利益受损。这件事情因为怀恩、覃昌、刘吉等人的先后阻止,最终没能实现。朱祐樘登基后更不可能包容这些奸佞集团的官员,将他们清理出朝廷是必然的。但是奸佞集团也不可能束手就擒,一场政治斗争的风暴正在酝酿。因此徐溥作为首席的东宫官员,一旦进入内阁,必然成为奸佞集团的攻击目标。

出现这种情况与徐溥的特殊身份有关,也是因为朱见深提前的安排。徐溥不仅是东宫的官员和吏部左侍郎,更重要的是他是翰林学士,而他的儿子徐元概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非常的重要,是朱见深为儿子登基打下的伏笔。古代的皇帝都是以圣旨来发号施令的,而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就有着起草和审核圣旨的权力。也就是说,朱见深为了避免奸佞集团架空朱祐樘,专门让徐溥父子卡出了圣旨下发的最关键流程。就算是内阁首辅万安要绕过朱祐樘把持朝政,没有徐溥父子下发圣旨,内阁的命令也是形同虚设。

如果徐溥顺利入阁,以内阁大臣兼翰林学士,这就让作为内阁首辅的万安成了摆设。万安说的话,徐溥不点头,徐元概拒绝起草圣旨,一切都是百搭。奸佞集团想要继续把持朝政,就必须把徐溥打掉。但当时在朝廷中的势力,奸佞集团最大,传统的文官集团次之,东宫官员并不占优。如果徐溥与奸佞集团硬刚,很可能遭到对方的攻击,甚至会被对方暗算。徐溥选择辞职退出,既是明哲保身,也是以退为进,让奸佞集团抓不到对付他的办法。只要徐元概还当着中书舍人,奸佞集团就算占据内阁,也无法架空朱祐樘。

除了避免与奸佞集团直接冲突以外,徐溥也是回避与传统文官集团的冲突。徐溥当时还兼任吏部左侍郎,并且掌管大理寺。吏部为六部之首,尚书不在任的情况下,左侍郎掌管吏部的全部事宜。朱祐樘登基后第一时间召回了司礼监太监怀恩,控制了后宫的最大权力。然后在怀恩的建议下,召回老臣王恕出任吏部尚书。王恕是传统文官集团的领袖,朱见深时期与奸佞集团斗争了近二十年。王恕回归自然会与万安的奸佞集团争锋相对,徐溥再继续出任吏部左侍郎就不合适了。他主动辞职,也是给王恕留位置,让两大集团继续内斗。

从朱祐樘的政治理念看,他执政是以内阁驱动六部的,这与之前的皇帝完全不同。在他之前的几位皇帝,都是内阁和六部并重,但也造成了职权重合,政令不清,内耗严重。朱祐樘以内阁设计国家政策,以六部执行国家政策,路线上从明初的仿唐制逐渐向仿宋制转变。这种政治转变必然会出现内阁和六部在权利争夺上的冲突,而徐溥作为东宫第一官员必然是站在风口浪尖上的。他既不愿得罪六部的人,又不想违背皇帝的意愿,所以只能选择退一步海空天空。等到一切尘埃落定,他再回来出任内阁大臣,对他是非常有利的。

但对于朱祐樘而言,本来手上就没几个人能用,徐溥一走就更加困难了。所以他对徐溥各种加官晋爵,提前将其调入内阁,避免失去对内阁的控制。朱祐樘也没有强人所难,逼着徐溥做得罪人的事。他用怀恩的司礼监清除奸佞集团,用刘吉为内阁首辅压制王恕和六部,让徐溥、刘健推荐官员重建朝廷架构。经过这种圆滑的政治手段后,朝廷的政治风向焕然一新,明宪宗朱见深末年的乱局大为改观,明朝重新走上了中兴之路。而朱祐樘对徐溥的使用,也成功的避免了朝廷内斗扩大化,让政权得意平稳过渡。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