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时,一群黄埔军校的毛头小伙为何打败了北洋诸军阀?

侠客在心中 2024-11-07 21:56:43

北伐战争时期,一群年轻的黄埔军校毕业生带领着十万大军,从广东出发,一路向北进军。他们面对的对手是两位大军阀,吴佩孚和孙传芳,每个人手里都有二十万以上的兵力。

但年轻的北伐军没有被吓倒,反而一路胜利,甚至让东北的张作霖感到了威胁,他的三十五万大军也遭到了重创。这些黄埔年轻人是怎么做到的呢?

1926年初,国民党在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定下了北伐的大方向。紧接着,中共中央也在北京开了个特别会议,决定要集中力量,为即将到来的北伐战争做准备。

1926年春,英国人在长沙惹了麻烦,公开殴打雪耻会的队员,这下长沙的人民不干了,掀起了反英、驱赵(赵恒惕)和讨吴(吴佩孚)的浪潮。大街小巷都贴满了标语,游行示威不断,口号声此起彼伏。唐生智,湘军第四师师长,在中共党员王基永的劝说下,决定支持广东的革命政府。

与此同时,北洋军阀吴佩孚以支援赵恒惕为名,向湖南进军,使得局势变得紧张。5月20日,国民革命军的第七军一部分和第四军的叶挺独立团等部队接到命令,火速赶往湖南,去支援那里的湖南省防军第四师师长、代理省长唐生智。双方剑拔弩张,标志着北伐战争正式打响。

1924年成立的黄埔军校,虽然时间不长,但培养了不少人才。北伐战争在1926年打响,黄埔的学生们虽然只在学校里待了一年多,但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准备好参加这场战争。其中黄埔四期的毕业生,10月毕业刚好赶上北伐。

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的目标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为此组建了八个军,八个军的军长分别是:

第一军军长何应钦,第二军军长谭延闿,第三军军长朱培德,第四军军长李济深,第五军军长李福林,第六军军长程潜,第七军军长李宗仁,第八军军长唐生智。

1926年7月,北伐战争正式打响。黄埔的前三期毕业生被编入北伐军的各个部队,一起北上。北伐军从广东出发,兵分多路,主要目标是孙传芳的军队,他们控制着江南地区。另一路则是对付吴佩孚的军队,他控制着两湖地区。

北伐的新军战斗力非常强,一路上势如破竹,连续攻克了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重要城市。到了这个时候,北伐军基本上完成了对南方的统一。但是,北伐军拿下南方后,汪精卫掌握了政治权力,而蒋介石则掌握了军队的实际控制权。两人之间出现了分歧,导致北伐暂时停了下来。

北伐战争也让黄埔军校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黄埔军校前四期学生阵亡率高达35%,而前两期毕业生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0%。

北伐的第一阶段,其实主力是粤军李济深的第四军,他们勇猛善战,这里面不仅有赫赫有名的叶挺独立团,还有张发奎的第十二师。张发奎因攻占汀泗桥、武昌城等战役中的出色表现,很快就升为了第四军的军长。实力强的还有新桂系组建的第七军,北伐前李宗仁有9个旅,北伐时率其中4个旅共8个团组成第7军参加北伐。湖南唐生智的第八军实力也不容小觑。这些部队的军官很多都是从保定军校和云南陆军讲武堂出来的,直接可以做黄埔军校教官。

虽然以黄埔生为骨干组建的第一军,在北伐期间的表现并没有那么出色。比如在南昌之战,他们围攻了很长时间都没能打下来,甚至在江西境内作战时,一度被孙传芳的主力军队打败。但黄埔生的勇气很让人佩服,在南昌之战中,他们带头冲锋,虽然最后都被击退了,但他们的这种精神值得尊敬。这也是黄埔生的荣誉,他们在北伐之前的东征中就展现出了不怕牺牲的精神。

北伐军能够一路高歌猛进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北洋集团早已走向衰落,不再是当年的强大对手。北方的军阀们自己也在混战,没有一个统一的战线。吴佩孚和孙传芳这两位直系大佬,为了长江流域的控制权争得不可开交,他们还和张作霖的奉军发生了冲突。

北洋军阀在这些内斗中,实力一点点被削弱。段祺瑞的北京执政府最终没能保住位置,张作霖的奉军接管了北京。吴佩孚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损失惨重,他手里还握着两湖、河南三个省,还有河北、山西的一部分,以及京汉铁路的控制权。孙传芳的“五省联军”虽然占领了长江中下游的富饶地区,包括江浙、福建、江西、安徽,但他们没有得到江浙财团的支持,统治基础并不稳固。这种混乱的局面,为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北伐军能和北洋大佬们掰手腕的另一个原因是苏联的支持,1926年,苏联为了支持中国的北伐,给了4000支日造来复枪,400万发子弹,1000把军刀;还有14000支苏式来复枪,800万发子弹,24门火炮,1000发炮弹,90挺机枪,4000个子弹带。这些成了北伐的部分军事物资来源。冯玉祥的北伐军得到了55857支步枪,5800万发子弹,48门大炮,12门山炮,1万多枚手榴弹,230挺机枪,18门迫击炮,还有药品等。苏联的大量先进武器,是很多老军阀的装备比不了。在强大火力的支持下,北伐军一路高歌猛进。苏联还直接提供了资金,除了黄埔军校建校的270万卢布,还有1000万卢布直接进入了国民政府的储备金。在苏联援助之前,黄埔军校有一段时间连日常开销都成了问题。但大量江浙财阀此时鼎力支持。

我们现在说了黄埔军并不是北伐的主力,但它在后来的名声却响当当,这主要是因为宣传。蒋介石是黄埔军校的校长,黄埔学生自然倾向于支持他,而蒋介石将来也需要依靠这些学生来管理天下。因此,他通过宣传黄埔的功绩,传播他们的英勇之名,这成了蒋介石的一种宣传策略。我党也不反对这种说法,因为在黄埔的创建和北伐过程中,我们也出了不少力。不过,我们更侧重于宣传叶挺独立团。

在两边的宣传之下,黄埔军校就成了北伐的灵魂。总的来说,黄埔军校的学生确实能打,只是他们在北伐战争中的贡献并不是最大的。所以说“一群只学了半年的黄毛小子打败了北洋军阀这些大佬”,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全面。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