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毛主席参加陈毅追悼会,警卫回忆:主席很悲伤,曾两次休克

雅可谈过去 2024-07-31 12:38:32

1972年1月6日,元帅陈毅去世,追悼会定在1月10日这一天举行,众所周知,毛主席晚年很少参加追悼会,再加上当时主席也是重病缠身,因此并没有主席要参加陈毅追悼会的消息。

可是就在1月10日下午三点,正在午睡的毛主席突然起身穿衣,并要工作人员调车,去参加陈毅的追悼会,于是,原本有些冷清的追悼会瞬间人来人往,毛主席为何要参加陈毅的追悼会呢?

当然,这与他们几十年的革命情谊有很大关系,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林彪事件的发生,林彪出逃对毛主席打击很大,主席需要有这样一个机会,与老帅们进行和解,以实现后毛主席时代的稳定。

关于陈毅与林彪,当然还有毛主席,他们最早接触是在井冈山会师后。

当时,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兼第十师师长,毛主席任军党代表兼第十一师师长,陈毅任红4军军委书记兼第十二师师长。

由于处于军队初创阶段,军委与前委之间、政治首长与军事首长之间的权力与工作分配,存在很多问题,经过多次会议,没能解决问题,毛主席非常生气,说:

“我不能负担这种不生不死的责任,请求马上更换书记,让我离开前委。”

随后,政治干部出身的陈毅当选为红四军前委书记,林彪听到毛主席辞职,连夜写了一封信送给毛主席,表达对毛主席正确意见的支持,正是此事加深了毛主席对林彪的好感与信任,这种信任保持了数十年。

或许是感觉此事不妥,陈毅借助到上海向在中央工作的周恩来汇报工作的机会,将红四军的争论告诉了周恩来,周恩来说:

“毛泽东是对的,应该仍以毛泽东为前委书记。”

于是,陈毅请毛主席出山,两人冰释前嫌,但在此后的岁月里,陈毅却背上了“一贯反对毛主席”的“罪名”,时不时地就翻出来批判一下。

比如说1942年的“黄花塘事件”。

“黄花塘事件”的历史背景是“皖南事变”,当时,东南局书记、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项英表现非常不好,导致新四军陷入国民党的包围之中,最终项英被叛徒杀害,军长叶挺也被国民党扣押。

这种情况下,还是饶漱石稳定了军心,突围到突围到苏北新四军军部。

新四军重建后,刘少奇由中央派任华中局书记兼新四军政委,陈毅任新四军军长,饶漱石任华中局副书记兼新四军政治部主任。

从此刻开始,新四军才算是真正归属党的部队。

1942年初,刘少奇回延安筹备“七大”,将华中局书记兼新四军政委的职务留给了饶漱石,陈毅仍然担任新四军军长,他们一个主政,一个主军。

当时,饶漱石考虑到自己身上兼职太多,想把自己身上的一些职务分给其他同志,谁知饶漱石去二师蹲点后,陈毅与张云逸等开会直接免去了饶漱石的政治部主任,并将结果报给中央,这让饶漱石非常不满。

于是,1943年饶漱石借助华中局整风的机会,对陈毅进行批判,还列举了陈毅的“十大罪状”,第一条就是“一贯反对毛主席”,这一条就是由1929年红四军“七大”事件而来。

此外,饶漱石还电请中央“速决定物色德才兼备的军事政治负责干部来帮助我们”,这就是著名的“黄花塘事件”。

随后,陈毅收到毛主席的电报,让其前往延安,准备参加七大。

毛主席还亲自起草电文替陈毅解了围,说:

“饶、陈二同志间的争论问题,仅属于工作关系性质,在陈动身前,两同志已当面谈情,现已不成问题。关于抗战时期皖南和苏南的工作,陈毅同志是执行中央路线的,不能与项英同志一概而论。”

为了保证军事工作,饶漱石提拔了粟裕,粟裕逐渐脱颖而出,才有了解放战争时期的大放异彩。

新中国成立后,在1955年的授衔中,刘少奇同志对陈毅授元帅表示异议,推荐粟裕入列帅衔,还是周恩来强力支持,还给陈毅保住了帅位,当然,这与粟裕的资历与谦让也有很大关系。

让我们回到1972年的陈毅追悼会,毛主席来到追悼会现场后,做了三件事。

第一是向陈毅的家属慰问,说:

“陈毅是一个好同志。陈毅为中国革命、世界革命做出贡献,立了大功的,这已经做了结论嘛。”

第二件事是对西哈努克亲王说:

“林彪是反对我的,陈毅是支持我的。”

第三件事是和在场的人说:

“陈毅同志是我们党的一个好党员好同志。他能团结人,他和我吵过架,但我们在几十年的相处中,一直合作的很好。林彪是要打倒你们老帅的,你们以后不要再说陈毅是二月逆流了,当时你们为什么不找我谈谈呢?”

后来,据随行的警卫回忆,毛主席从追悼会回去后,好几天没有休息好,原本严重的病情再次加剧,甚至还两次休克,毛主席的身体,就是在这个时候垮下来的。

1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