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视年冠《上甘岭》首轮收官!详细解读到底什么是步炮协同

沐阳说战争史 2024-11-06 07:52:37

感觉好久没有看到这么故事清晰,制作精良的战争剧了,刚看了《上甘岭》第24集大结局,久久难以平复,尤其大结局的回忆镜头,更是把我的眼泪都榨干了,不管什么时候家国情怀永远是我的泪点,不得不说这剧后劲儿太大了……

话说《上甘岭》迎来了首轮收官,不愧是今年收视率第一,全民热议的热播剧!爆剧数据超亮眼,截止目前——

CVB中国视听大数据黄金时段单日收视率连续破3,最高达3.515%,收拾份额最高达14.662%;暂居年冠!酷云全部频道平均收视率连续9天日榜NO.1,暂居年冠;酷云黄金时段全部频道连续9天平均收视率NO.1!咪咕视频电视剧榜连续15天TOP1 !!

《上甘岭》这部剧特别符合历史,真实详尽的讲述了战场细节,向我们描绘了上甘岭战役的残酷性。通过剧情设计、人物对白、场面调度、场景再现等尽可能地还原了多场大小战斗。

深度呈现并解析了上甘岭战役的战略博弈,以全新的军事战略视角带领观众深入体会了志愿军的“上甘岭智慧”,让我更加对上甘岭的作战战术产生了好奇之心。

《上甘岭》中段显峰最后用的是什么战术?

电视剧《上甘岭》的男主,8连副连长段显峰最终以一场惊天地,泣鬼神,令人荡气回肠又悲痛欲绝地冲锋将全剧推向了最高潮。

而段显峰在本剧中,一直在研究的那个战术其实就是“弹幕徐进”战术。

“弹幕徐进”创始人为鲁登道夫。根据相关历史文献显示这个战术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阵地僵持阶段,用以突破防线。

这么看,段显峰研究的好像并不是什么先进战术。但事实上,徐进弹幕战术我军在运用层面是达到了人类巅峰,而这个战术从原理上来说并不复杂,难的是在战场运用中精确的步炮协同能力,以及步炮兵的勇气。

“徐进弹幕”战术简单说就是炮兵在步兵冲锋的前方用炮弹拉出一道弹幕,为步兵冲锋打开通道。弹幕有两个作用,第一是能够杀伤和震晕守军。一般情况下,即使躲在防炮洞里,炮火覆盖后,守军一般也会有1-3分钟的眩晕时间。之后才能进入防守位置;第二个作用是弹幕扬起的尘土能影响守军的射击。

《上甘岭》中段显峰在南京军事学院讲诺曼底盟军为了降低伤亡缩短步炮协同的安全距离时,有学员会质疑,美军的几百米安全距离,步兵冲到一半就会被机枪压制。

讲的就是太长的安全距离,即使守军被炮轰晕一两分钟依然有足够的时间进入阵地对冲锋的敌人进行压制。

而段显峰一直追求的就是想尽可能缩短这个安全距离,最好能够炮过去,冲锋的战士就已经登上阵地,这样就能最大限度降低伤亡。这点在在剧中也有呈现,10月23日段显峰第一次与高风亮进行步炮协同作战时,段显峰就有“炮过去一分钟,我们的枪就要顶在敌人的鼻子上”这样的台词。这其实就是他这个战术设想所希望达成的效果。当然,由于经验不足,10月23日的步炮协同并不成功。

最后,就是段显峰要求高风亮将安全距离缩小到50米完成他最后一次冲锋。这里,编剧其实已经做了很保守的设计。

因为10月23日的步炮协同失败,段显峰也将自己的战术进行了优化,他一个人先冲,与弹幕距离50米,而让双喜带着八连的战士距离自己50米再冲锋,意味着,主力队伍距离弹幕其实是100米。

说实话,编剧的这个设计其实主要还是为了让观众容易接受,因为绝大多数人认为安全距离50米简直是天方夜谭。但现实情况是,我军在步炮协同战术的使用中,最疯狂的一次是将安全距离压缩在了15米。

当然,这个战例并不是发生在朝鲜战场,而是后来地南疆战场。这也好理解,毕竟一切事物的进步都是有过程和时间的。

步炮协同的安全距离从200-800米最终到我军在实战中压缩到极限的15米这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千千万万个像段显峰这样舍生忘死,心怀信念的战士一次一次用血,用命丈量出来的。

段显峰最后冲锋时一边举着红旗,一边高喊“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笔者瞬间泪目。我想,编剧、导演、演员是在向“王成”致敬。看《十五军军史》时有一句话让笔者久久不能平静“与敌同归于尽者已成普遍现象”。我想,无论是王成,还是段显峰,他们都是这“普遍现象”中的一员,都是舍生忘死,为国牺牲的先烈之一。

《上甘岭》真的是一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战争史诗巨作。它的播出,让我知道了“上甘岭智慧”到“上甘岭精神”都从未消失!!

上甘岭,它不仅仅是一部电视剧,更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一段历史中的辉煌篇章、也是血性与智慧的传奇。它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上甘岭战役的伟大意义,以及志愿军战士们为了国家和人民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文章至此唯有向先辈致敬,庆幸自己生逢盛世,享受和平。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