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寸草不生的库布其沙漠,如今竟出现了一片片生机盎然的绿洲!
这不是魔法!而是内蒙古的功劳。
他们斥巨资9亿,把黄河水引进了沙漠,现已形成了上百平方公里的湿地,其中还有各种植物和水鸟在这里安家落户。
那么,他们到底是如何创造出生态和经济的双重奇迹呢?
黄河入沙,点绿成金2013年内蒙古杭锦旗政府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把黄河水引到库布其沙漠里去,这个想法还不是突发奇想,人家是有理有据的。
原来每年黄河凌汛期,河水水位上涨,容易造成洪涝灾害,而库布其沙漠最缺的就是水,要是能把多余的河水引到沙漠里,岂不是一举两得?
这个想法一提出来,大家都觉得很妙,于是“引凌入沙”工程正式启动,前前后后一共砸了差不多9个亿进去,这在当时对于地方财政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
但是这钱花的也值,他们在黄河南岸修建了一座专门用来分流凌汛期河水的闸口,还挖了一条38.5公里长的引水渠,形成一条人工河流。
就这样把黄河水源源不断地送进库布其沙漠的“肚子”里,随着水源涌入,神奇的事情也发生了,原本死气沉沉的沙漠,一下子活了过来。
有了水的滋润,沙子上竟然开始长出绿油油的小草,光秃秃的沙丘也逐渐披上了一层绿色的“外衣”。
100平方公里的湿地慢慢形成,各种各样的植物从沉睡中苏醒,20多种叫不上名字的野花野草在沙漠里安家落户。
更让人惊喜的是,一些水鸟也发现了这片新大陆,它们在这里栖息、繁衍,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给这片曾经寂静的沙漠带来了无限生机。
“引凌入沙”工程不仅改变了沙漠的生态环境,也改变了当地牧民的生活,有些牧民家的牧场以前因为缺水,寸草不生,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自从黄河水来了以后,不少地方的草场恢复活力不说,甚至形成了近千亩的水域,简直就是天降甘霖。
要说牧民们脑子也灵活,看到水域面积这么大,他们立马想到了一个好主意,那就是养螃蟹,这在沙漠里养螃蟹,搁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现在有了黄河水,一切都变成了可能,大家不仅养起了沙漠黄牛,还养起了螃蟹,一年下来能赚不少钱。
黄河水就这样成了库布其沙漠的生命之水,把昔日的“死亡之海”变成了如今的“绿色宝库”,内蒙古这下真是立了大功,创下“点沙成金”的最佳案例。
三代人的治沙传奇虽然引水工程效果显著,不过库布其沙漠的绿不是凭空变出来的,更不是因为引了黄河水就直接一夕之间被解决了的。
黄河水源的涌入更像是锦上添花,库布齐沙漠变绿地的背后,是几代治沙人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良好基础。
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会儿条件艰苦,治沙工具简陋,交通也很困难,第一代治沙人就开始了他们风沙的战斗。
茫茫的沙漠里,烈日当空,一群人赶着骆驼,驼峰上驮着的是一捆捆的树苗,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沙子里跋涉,顶着风沙,徒步穿越上百公里的沙漠。
漫漫羁旅,只为了把这些娇嫩的树苗种到指定的地点,沙漠里缺水,渴得嗓子冒烟的时候,他们甚至只能用自己的尿液来润湿嘴唇,然后继续前行。
当地治沙站站长贾文义的爷爷就是这第一代治沙英雄中的一员,经历过无数次的沙尘暴,也见证了无数棵树苗从枯萎到成活。
他深深地明白,治沙不仅仅是种树,更是为了保护家园,为了子孙后代能够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
耳濡目染之下,贾文义从小就对治沙工作充满了敬意,18岁那年,他毅然决然地接过父亲手中的铁锹,子承父业,成为了一名第三代治沙人。
39年来,他牢牢地扎根在库布其沙漠,带领着治沙站的同事们,继承父辈的遗志,继续着这场风沙的持久战。
库布其沙漠的治沙,不是简单的挖坑种树,他们有一套独特的治沙模式,叫做“北锁、南堵、中切割”。
所谓“北锁”就是沿着库布其沙漠的北缘,种植一片绵延不断的锁边林,把肆虐的风沙牢牢地锁住,不让它们继续南下侵蚀黄河沿岸的肥沃土地。
“南堵”跟它是差不多的意思,“中切割”则是指在南北两侧之间,利用沙漠东西排列的十大天然山洪沟和修建穿沙公路进行切割治理。
追风逐日,光伏治沙时间来到21世纪,科技的快速发展,给库布其沙漠的治理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2017年达拉特旗开始建设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
一大片光伏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远远望去场面相当壮观,它们每年能发电20亿度,相当于节约了68万吨标准煤,减少了大约165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这对于环境保护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贡献。更让人惊喜的是,这些光伏板不仅能发电,还能防沙固沙。
光伏板覆盖在沙地上,减少了水分的蒸发,这样一来,光伏板下面的土地就变得比较湿润,适合植物生长了。
达拉特旗的治沙人真是聪明,他们利用“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的模式,在光伏板下面种上了杨柴、苜蓿、燕麦等耐旱植物。
不仅如此,他们还把附近煤矿处理达标后的废水收集起来,用于滴灌,让这些植物茁壮成长。
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库布其沙漠的治理取得了让全世界都刮目相看的成就,6460平方公里的沙漠披上了绿装,相当于9个新加坡那么大。
库布其沙漠的成功经验,也给世界其他地区的沙漠治理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以前,沙漠不断扩张,人们被迫离开家园,是“沙逼人退”。
现在通过科学的治理,沙漠面积逐渐缩小,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变成了“人进沙退”。
结语从“死亡之海”到“绿色宝库”,这简直就是一部现实版的“点沙成金”传奇故事,几代人的坚守,科技的助力,硬是把寸草不生的沙漠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洲。这不是什么魔法,而是中国人民用汗水和智慧创造的奇迹。
信源
澎湃新闻 赋新能 添动力 | 镜观库布齐 看沙漠中的绿色奇迹
上观新闻 沙漠退!退!退!三代人70年“锁”住库布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