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士王永强:定居美国20年,母亲临终前求相见,他却拒绝相认

唯一的答案 2024-12-11 17:19:37

阅读此文之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到底因为什么?竟会让一个孩子打死不愿见自己母亲?

19年,常州一位79岁的老人因为病危离生命线的耗尽越来越近,而她唯一的愿望就是再见一次自己的儿子王永强。

据其家人所说,王永强自从出国深造后,已经要有20年没有音讯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老人郭巧娣临终前会有这个愿望完全可以理解。

为了帮助老人,网友们纷纷动用自己的力量,终于找到了在美国定居的王友强,本以为接下来会是一个温馨场面,没曾想面对快要离世的母亲,他竟选择拒不相认!

“清官难断家务事。”在被问到会不会看望母亲时,王永强仅回复了这七个字,孝顺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王永强这样的做法显然引起了大批网友的不满。

网络上,既有对王友强的指责也有人认为这其中或有什么隐情,那么这起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

二十年恩怨?

故事的开端,要追溯到王永强的童年,他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家中除了父母,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因小儿麻痹症而残疾的哥哥。

那个时期,很多农村家庭特别看重劳动力,都觉得孩子越多越好,王永强的出生,很大程度上源于父母想要多一个劳动力,以减轻家庭的负担。

王永强自小就特别聪明,在村里的小学,成绩一直遥遥领先,大家都说他是个天才,然而,这份天资并没有得到家人的重视和鼓励。

不过在父母看来,光会学习不算什么本事,他们更盼着王永强早点儿能帮家里分担些家务。

王永强拿着奖状高兴地回家,可父母却不太关心,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王永强被迫早早地承担起生活的重担,每天放学就要帮家里干一些体力活。

他像陀螺似的忙着转,一边学习一边还得照顾家,升入初中后,学校推荐王永强参加县里的数学竞赛,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展现自己的才华,开拓视野。

然而,母亲依旧坚决反对,认为参加比赛是浪费时间,不如回家种菜,在母亲的眼里,儿子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远不如家里的几垄菜重要吗,最终,还是在老师的再三劝说下,父母才勉强同意。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王永强的心,他感受到了一种被忽视和不被理解的痛苦,而高中的学费和生活费对这个贫困的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王永强曾经因为学费交不上而面临辍学的困境,幸亏亲戚朋友的帮助和老师的减免,他才得以继续学业。

为了省钱,他每顿饭都吃得很少,经常饿肚子,还要依靠老师和同学的资助,才能勉强维持生活。

在饥寒交迫中,他依然刻苦学习,保持着优异的成绩,并最终考上了苏州大学物理系,这个消息本应是家庭的荣耀,然而,当村民们纷纷前来祝贺时,王永强家却充满了争吵声。

父母一心想让他早点找份工作帮忙贴补家用,所以不同意他继续读大学,他们无法理解儿子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追求。

尽管家里不同意,王永强还是没放弃追求自己的理想,他坚定地离家出走,去常州找工作,靠自己的劳动赚钱付学费。

不久后,他揣着辛苦打工赚的钱,开始了去苏州大学求学的旅程,学校知道他的状况后,帮他找到了做兼职的机会,还给了生活上的资助,让他难关顺利度过。

大学四年,王永强半工半读,虽然生活艰辛,但他始终保持着优异的成绩,每年都能获得奖学金。

1994年,王永强获得硕士学位,导师建议他去北京中科院读博士,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继续深造,也可以远离家庭的压力。

可是一提到这事,他爸妈又不同意了,王永强无奈,只能承诺继续给家里寄钱,才勉强说服了父母。

在中科院读博期间,王永强每月都坚持给父母写信,分享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关心父母的身体。

然而,父母的回信却总是围绕着家里的经济问题,催促他寄钱,从不问他生活和学习怎么样。

他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冷漠和疏离,仿佛自己只是家里的一个赚钱机器,而不是一个被爱和被关心的儿子。

1997年,王永强博士毕业,并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做博士后研究,他终于实现了儿时的北大梦,在学术的殿堂里,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也收获了爱情。

按理说,这应该是他最开心的时候,可家里的事故让这美好时刻变得有些暗淡,按照老传统,新郎新娘的爸妈都得来婚礼上,一起看着他们俩幸福的样子。

王永强的爸妈觉得车票太贵,所以没打算去,当时王永强要拿出这么一千多块钱的路费,对他来说简直像天文数字一样贵。

新人刚起步工作,收入不多,婚礼的费用主要靠女方来出,王永强因为父母缺席,在老婆面前感觉没面子,这让他对父母更加不满。

王永强每月都固定给爸妈寄钱,他老婆也明白并支持他这么做,可这样并没有得到父母的理解,他们反而更加严厉了。

这些人总打电话来借钱,理由各种各样,不是生活花销就是医疗费,每次开口就像戳心窝一样,让王永强难受得不行。

他拼命想要把家里稳定住,但感觉越来越吃力了,以前他对未来充满信心,但现在却很迷茫,感觉生活没希望。

远赴美国,背井离乡

1999年底,王永强在博士后毕业后选择出国,这一去就再也没了音讯。

王家人说在国内的时候王永强还好好的,每月都要给家里通两次电话,时不时还会寄书信到家里,字里字外仿佛没啥不对劲的。

起初,王永强去的是日本,刚到第一天就和家里报平安,而在之后却也再也没有主动打回来过,据其舅舅所言,最后一次通话王永强只是告诉其以后少打电话。

当提到父母想和他说话时,王永强只是回复“不用了”接着便赶忙挂断,在往后人直接销声匿迹。

19年的时候,我国的人口信息库中已经没有王永强这个存在,这表明他已经成为了外籍,在国外定居下来,而网友在美国社交网络发现的“WangYongqiang”也证实了这点。

母亲病危在病房,临终前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见儿子最后一面,这份小愿望终究没能实现,成了心中的遗憾。

只愿亲情悲剧少些

王永强的经历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有人指责他的绝情,认为他不应该抛弃病重的母亲,有人同情他的遭遇,认为他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

不可否认,王永强对家庭的付出是巨大的,他从小就承担了过多的责任,却从未得到应有的关爱和尊重。

他的冷漠和决绝,或许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是为了逃离那个让他感到窒息的原生家庭。

父母的教养方式还有他们自己的观念,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性格的形成和未来的生活路径。

如果家长没给孩子足够的关心和尊重,可能会伤害孩子的心,甚至让家庭关系出现裂痕,子女应该理解父母的辛劳,家长也应当尊重孩子的选择,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不是强迫孩子走自己的路。

家,就像温暖的避风港,给人心灵的归宿感,只有建立在爱和理解基础上的家庭关系,才能让每个人感受到温暖和幸福。

希望我们都能从王永强的故事中汲取教训,珍惜亲情,用心经营家庭关系,让家成为真正的避风港。

参考信源

北晚在线2019-12-03 21:46——失联20年北大博士后被找到,却拒绝相认,家人:失望至极!

文汇客户端 2019-12-02 09:40:12——王永强,你在哪?北大博士后出国后失联20年,母亲病危盼见最后一面,当事人最新回应:清官难断家务事!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