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吕舍尔提出的“色彩心理效应”理论表明,色彩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在不同波长光的作用下,人的视觉感官产生色感时,受心理影响,看到不同颜色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心理活动。比如,红色令人充满力量感,而蓝色给人安静、心安之感。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颜色,对颜色的喜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性格。如果孩子喜欢黑色、深蓝色、绿色这三种颜色中的一种,家长们就要特别注意了。
孩子喜欢黑色,可能反映出内心的沉重,这或许源于学习压力、家庭环境变化等。他们会感到迷茫,不知如何应对周围世界,从而用黑色隐藏情绪。孤独感也常常伴随,觉得难以与他人沟通、不被理解,进而将自己封闭在黑色的世界里。这样的孩子可能会出现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对自己缺乏信心,陷入自我否定的循环。
深蓝色沉静深邃,孩子偏爱它,可能暗示着内心的哀愁和孤寂,也许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或者对自身能力的怀疑。他们可能过度思考,担心达不到他人期望或害怕失败。这类孩子较为敏感,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产生消极情绪,可能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与他人交流,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
绿色本应象征活力与生机,但当孩子用它来伪装自己时,可能反映出内心的矛盾和不安。喜欢绿色的孩子,表面开朗随和,实际内心脆弱,因害怕受伤而用绿色掩饰真实情感。这种伪装会导致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不敢表达真实感受,从而积累心理压力。
这些颜色被界定为抑郁色,主要是因为其所代表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与抑郁倾向存在一定关联。
如何知道孩子抑郁色偏好?
关注孩子日常衣物、书包等的颜色选择;留意孩子日常衣物、书包等物品。 若孩子突然频繁选择黑色、深蓝色等颜色的衣物,或对这些颜色的偏好持续加强,家长需提高警惕,这可能是孩子心理状态变化的信号。
留意孩子绘画或手工作品中抑郁色的运用;孩子的绘画或手工作品能反映他内心世界。家长可审视作品中抑郁色的运用情况。
关注孩子言行中与抑郁色相关的情绪表达和行为特点。喜欢黑色的孩子可能沉默寡言、喜欢独自待在角落,行为内敛孤僻;偏爱深蓝色的孩子可能过度思考、陷入沉思、对事情敏感、易因小事情绪低落;用绿色伪装的孩子表面开朗随和,但遇到困难会逃避或不敢真实表达感受。
应对孩子抑郁色偏好的建议如下:
家长要以平和、非评判的态度开启与孩子的对话,倾听他们的心声;
为孩子提供积极色彩的选项,鼓励多元化色彩搭配;
培养孩子阳光心态和积极生活方式,多参加户外活动和亲子游戏;
定期开展亲子活动,如看电影、做手工、读书等,增进情感交流,让孩子感受家庭温暖支持。
孩子情绪低落或焦虑时,引导他们闭眼深呼吸,想象喜欢的场景缓解情绪。
写在最后:
把颜色喜好当作判断抑郁质人格的标准或许有些片面,但孩子特别喜欢这些颜色可能存在抑郁质人格的倾向。
性格对孩子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性格的培育,多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