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烂尾、烂鳃、烂身、肠炎、出血、赤皮的治疗方法用什么药?

易运无 2024-06-11 22:15:35

罗非鱼烂尾、烂鳃、烂身、肠炎、出血、赤皮可能是细菌感染所致,所以想要尽快治好此病,就要先找对病因。在治疗鱼烂尾时,结合病情进行对症治疗自然就好得快,不过同时还要注意加强饲养管理,尤其是确保水质良好。下面祺茂堂生物科技小编就来说一下:

罗非鱼烂尾、烂鳃、烂身、肠炎、出血、赤皮的症状,原因,预防措施和防治用药。

一、罗非鱼烂尾、烂鳃、烂身怎么回事?

1、罗非鱼烂鳃:常见的烂鳃主要有:细菌性烂鳃、真菌性烂 鳃、寄生虫性烂鳃、水质恶化性烂鳃、外源性中毒烂鳃、高温操作及 应急性烂鳃。病鱼鱼体发黑,呼吸困难而浮于水面,鳃丝肿大且色泽变淡。

急性感染时,病鱼鳃丝呈紫红色,粘液多,发生腐烂直至死亡。流行季节为5月~11月,主要发生在罗非鱼苗种培育期。

规格为2cm~5cm,发病水温在25℃~30℃。发病原因主要是养殖密度过高,鱼池水质老化。

生长季节水质调节不及时,水体透明度过低,水中病原菌大量繁殖以及寄生虫的交叉感染,导致罗非鱼烂鳃病的暴发。

感染该疾病的鱼群游动缓慢,体色变黑,在发病初期,鳃盖骨往往出现充血、糜烂、鳃丝肿胀的现象。随着病情的日渐发展,鳃盖内表皮腐烂会逐渐加剧,甚至腐蚀成一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区,俗称“开天窗”。

鳃严重贫血呈白色,或鳃丝红白相间的“花瓣鳃”现象,是非常明显的,养殖户朋友可以自行诊断。

鳃部寄生虫也可导致烂鳃。比如指环虫、车轮虫等寄生于鳃部,损伤鳃丝,感染细菌引起烂鳃。寄生虫引起的各种鳃病。

包括原生动物、粘孢子虫、指环虫和中华蚤引起的各种鳃病,会引起烂鳃现象。

从鱼苗到成鱼都会收到疾病的感染,一般流行鱼3~10月份,流行水温常见鱼15~30°。感染该疾病的鱼群游动缓慢,体色变黑,在发病初期,鳃盖骨往往出现充血、糜烂、鳃丝肿胀的现象。

随着病情的日渐发展,鳃盖内表皮腐烂会逐渐加剧,甚至腐蚀成一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区,俗称“开天窗”。鳃严重贫血呈白色,或鳃丝红白相间的“花瓣鳃”现象。

寄生虫引起的各种鳃病,包括原生动物、粘孢子虫、指环虫和中华蚤引起的各种鳃病,都会引起罗非鱼烂鳃现象。

2、罗非鱼烂身:体表、鳍条出血,肛门红肿,鳃盖内缘出血、充血,脾脏发黑,肝脏萎缩,肠道发红充血、套肠等症状。

5、6月份天气反复无常经常出现白撞雨,水温25~37℃,池塘水质变化大,藻类大量死亡,氨氮、亚硝酸盐迅速升高,水体非常不稳定。

经过大量调查总结发现,近期发病池塘 都存在一些共同点:①水浑、经常翻底,池塘溶解氧低;②池塘藻类老化,倒藻或死藻多;③4~5月份投喂足,1万斤鱼投喂量超过3包料(150斤),池塘污染重;

④解剖肝脏差、肠炎、套肠症状明显的发病鱼,接种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多数分离出大量链球菌、少量气单胞菌。

3、罗非鱼烂尾:每年3、4月是罗非鱼苗种标粗的时间,但这段时间天气常常不稳定。易出现阴雨,阳光不足等情况,导致罗非鱼苗烂尾现象时有发生。如拉网过筛等操作不当,罗非鱼苗易大量死亡。

不少罗非鱼养殖塘的鱼苗和成鱼发病死鱼,多表现为烂尾。技术人员称由于今年雨水较往年多,发病情况略有增加,养殖户投苗前后应注意消毒杀虫。

养殖的罗非鱼烂尾巴有很多原因,可能是受到了一定的刺激,也可能是细菌感染所致。受刺激往往是因为环境不好,比如换水太频繁或换水量太大,也可能是昼夜温差引起的。

而细菌感染的情况就很复杂了,因为导致罗非烂尾的病菌有很多。①因细菌、霉菌自伤口所引起的疾病。

②可能是鱼之间,鱼儿互相撕咬导致细菌感染。③多由饲水不良,水质长期浑浊,受新水刺激过多。在阳光短缺的天气,换水不要太勤,否则会严重刺激鱼体表的细胞内分泌功能,导致尾鳍软组织腐烂。

主要是水质pH产生了急剧变化,导致鱼体不适应,引起内分泌紊乱,长期下去就会导致各鳍软组织腐烂,后受细菌感染。

④水质的老化引起细菌的大量繁殖。比如工作忙好多天没有换水,或者你有事情出远门几天不在家,回来的时候发现个别的鱼已经出现烂尾或者烂鳍症状。

如果长期不换,就会导致水质老化,引起各鳍膜内充满气泡,导致各鳍膜破裂腐烂,引发细菌感染。

⑤气泡病引起的烫尾病。夏季高温是多见(水草缸和就不换水,颜色发绿的水里),包括金鱼在极易引起。夏季阳光照射,使池(缸)中水温偏高,水中藻类和水草的光合作用旺盛,使水中的溶氧量饱和,这时会产生气泡。

鱼在游动过程中会粘到尾巴上,使鱼因失去平衡而“头下尾上”浮于水面,再被太阳照射,致使尾鳍组织被烫伤。

⑥机械损伤会导致鱼体表受到细菌或病毒感染,从而出现烂身烂尾的现象。

4、罗非鱼烂鳍:病鱼游动缓慢,食欲减退,严重时停止摄食,鱼体失去平衡,病鳗易吊挂于食台上;尾鳍及尾柄处充血、发炎,鳍条末端蛀蚀,鳍间组织被破坏,鳍条散开,呈蛀鳍。

严重时尾鳍烂掉,尾柄肌肉溃烂,甚至整个尾部烂掉,骨骼外露。在水温较低时,常继发水霉感染。是由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运动性气单胞菌和柱状屈桡杆菌等多种细菌感染淡水鱼。

尾鳍及尾柄处充血、发炎、溃烂的一种鱼病。严重时鳍部烂掉,骨骼外露,可引起病鱼大批死亡。

二、罗非鱼的肠炎、出血、赤皮病

病原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等。流我地区主要危害䓍鱼、鲑鳟鱼、罗非鱼、鲤鱼及海水的鲆鲽鱼和许氏平鲉等养殖鱼类。草鱼从鱼种至成鱼都可受害,死亡率在50%左右,发病严重的鱼池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

水温在18℃以上开始流行,流行高峰为水温25-30℃。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鱼体发黑,食欲减退,完全不吃食。

疾病早期,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肠腔内没有食物,或只在肠的后段有少量食物,肠内粘液较多。

疾病后期可见全肠呈红色,肠壁的弹性差,肠内没有食物,只有淡黄色黏液,肛门红肿。

2龄以上的大鱼,患病严重时更有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淡黄色腹水,腹壁上有红斑,整个肠壁因淤血而呈紫红色,肠管内粘液很多,将病鱼的头部拎起,即有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

根据病症可以诊断。病鱼肠道充血发红,以后肠段明显,肛门红肿、外突,肠腔内有大量淡黄色黏液。病原细菌检测可进一步诊断。从肝、肾或血液中可以检测产气单胞菌。

本病是养殖鱼中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草、青鱼最易发病,鲤、鳙也有少量发生。草、青鱼从鱼种至成鱼都可受害,死亡率高,一般死亡率在50%左右,发病严重的鱼池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

流行时间从4-10月,常表现为两个流行高峰,1龄以上的罗非鱼发病多在5-6月,甚至提前到4月份,持续时间很长。

水温在18℃以上开始流行,流行高峰为水温25-30℃,全国各养鱼地区均有发生,此病常和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并发。

2、罗非鱼出血:罗非鱼出血病一般有两种疾病症状, 第一种主要体现为体表充血发红,多发生于下颌、鳃盖、鳍等部位,有的眼球突出、眼内充血;解剖可发现肠道充血,脾、肾、胆囊肿大,肝由正常的红褐色变成土黄色或灰白色。

此种症状可引起急性死亡,一旦前期未对症下药将使治疗难度加大。另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病鱼鳃盖及体表局部充血。

3、罗非鱼赤皮:一般认为是由产气单胞杆菌引起的。症状:背鳍、胸鳍、臀鳍基部发红,肛门扩张发红,腹 部充血发炎,鱗片软散易脱。肠管发炎,腹部膨大并有腹水。得此病的鱼游动缓慢,常静止于池边,不久即死亡。

三、罗非鱼常见病的预防和用药

1、保肝强体:罗非鱼鱼烂鳃病往往和肝胆病并发,平时在饲料中添加保肝护胆的五黄粉,不仅可以有效防治肝胆病,还可以增强草鱼的免疫力,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2、加强管理:做好彻底清塘和池塘的消毒工作。控制合理的放养密度,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水质,投喂新鲜的饲料。

3、可以鱼塘泼洒海得宝:海得宝的成分有:高活性抑菌型芽孢杆菌、噬菌体、粘红酵母、免疫调节因子等噬菌蛭弧菌总数≥6×109pfu/ml 。

海得宝可以处理弧菌属、气单胞菌属等G -致病菌所引起的水肿、烂嘴、萎缩、滑板、僵硬症、腐皮综合症;海水鱼类烂鳃、烂尾、肠炎、腹水、疖疮、体表溃烂、出血等。

海得宝可以净化水质。有效降解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增强水体溶氧与稳定性,保持水体活性与良好水色,优化水体环境。

用法用量: 常规用量:每亩每米用10-20毫升,每隔7-10天左右用一次,直接用本塘水稀释后全池泼洒。

搭配芪仕欣效果更佳:主要成分黄芪、金银花、糖萜素、板蓝根、淫羊霍、连翘等。芪仕欣可以提高罗非鱼的免疫力,抗病毒。可以预防鱼类的出血、穿孔、红底板、白底板、鳃腺炎、肠炎、腹水、腐皮、溃疡等问题。

用法用量:拌饵料:500克拌料800 - 1000斤;全池泼洒:按每1³水体1 - 2克。

以上内容由济南祺茂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欢迎您留言评论!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