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元宵节北方还是吃饺子?从文物中读懂中华千年饮食文化

微格尔 2024-02-25 22:06:31

元宵佳节之时,大家不禁又议论起南方和北方的元宵节吃什么。

有北京的网友说:要吃饺子和元宵。我有点惊讶。

南方叫汤圆、北方叫元宵,这个南北之别我知道;春节年夜饭要吃饺子,我也知道。但是,怎么元宵节也要吃饺子?

都说“好吃不过饺子”,过年过节必吃饺子,看来饺子在北方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

《宴飨万年:文物中的中华饮食文化史》一书从考古的角度切入,通过考古发现的研究、历史文献和大量真实的博物馆馆藏文物展示,从五谷、肉食、素食、醇酿、调料、烹饪方式、宴席现场等七大方面,揭示了中华饮食文化的悠长历史和深厚内涵,再现了鲜活有趣的古代饮食文化图景。

01 饺子的悠久历史

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的中国,在饮食文化上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元宵节吃或不吃饺子这事,也许可以从遥远的古代说起。

考古发现,山东一座春秋晚期的墓中有种三角形的面食,这是迄今考古到的最早的饺子,但样子更像馄饨。其实在历史上,饺子也曾经叫过“馄饨”,这在汉代的文献中就开始有记载。

到了唐代,饺子也仍然是叫馄饨,它可是当时宴席上重要的面食,中国国家博物馆里还有唐代饺子的文物藏品。新疆的唐墓也曾经出土过饺子,证明了饺子这个食物在当时已经传到了西域,被许多人所喜爱。

唐代韦巨源的《烧尾宴食单》中记载了“二十四气馄饨”,就是24种形状和馅料的饺子,馅料有海鲜、各种肉类和素菜等,形状也很多样。看来唐朝人很会吃。

没错,这就是唐代的饺子

宋元时期,饺子被称为“角子”,这大概是根据牛羊等牲畜的头角外形来命名。文献还记载有“馄饨”,说明饺子和馄饨这个时候已经有所区别,是两种食物。

在《东京梦华录》《梦梁录》等宋代作品中都有“角子”的影子出现。从一些记录饺子制作的书中可以看到,古人给饺子创造了许多做法,采用很多种食材做馅料,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

明代开始出现专用的饺子名称,这很大程度上是从“角子”演变而来的。清代把饺子叫做“水饽饽”“扁食”,还会煮水饺。

而饺子成为北方地区的新春传统食物,大约是从明代开始。也许是因为角子的外形像传统的元宝,寓意好,便被选中做代表了。

根据习俗,很多人还会在包饺子时加入一些有吉祥寓意的东西,如钱币、红枣、蜜糖等。

单单一个饺子,就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变化演变多样,制作烹饪方法丰富。

02 丰富多样的中华饮食文化

从饺子可以窥探到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中,诞生了多少食物,饮食文化的发展变化又是如何复杂多样,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探索。

中国是农耕大国,谷物种植是生存之根本,在浙江一座历史遗址中发现的一粒上万年前的碳化稻米可真让人惊叹农业的起源之久远,所以我们为什么会称吃饭为“吃饭”而不是“吃菜”。

但为什么北方的谷物以小麦为主,南方则以稻米为主?粮食的耕种经历过什么样的发展历史?

都说“没有一只鸡可以活着走出广东”,为什么会说“无鸡不成席”,在宴席上鸡的地位这么高?鸡在古代是重要的祭祀品,到后来成为餐桌上的重要肉食,这里面有什么样的历史和菜式发展?

我们常吃的蔬菜有一百多种,哪些是发源于中国,哪些是来自于外国?古人都爱吃什么蔬菜?为什么白菜会成为“百菜之王”?

古人跟我们现在一样爱喝饮料,除了茶饮,他们还发明过什么饮料?古代的夏天也有冰饮,至少有3000年历史之久,那么古人是怎样制冰藏冰的?

宋代文豪苏东坡除了他的诗词闻名天下,他开发的美食也流传千年,经常被贬谪的他可以说是去到哪里,就在哪里搞美食。除了苏东坡,还有很多文人名士也是美食家,他们都有谁?

在各个传统节日中,饮食都是节庆的重要活动,人们在聚餐时进行许多文化和情感交流以及庆祝活动,使得节俗文化愈加丰富,情感联结更加紧密。

那么在宴席上都有什么风俗习惯和礼仪讲究?历史上的围食、分食和合食是怎么发展变化的?古人在举办宴席时喜欢看什么娱乐表演?一双小小的筷子,又有着什么样的前世今生的故事?

这种种关于中华饮食的历史、故事和知识,在考古发现中都有答案,作者在书中为我们娓娓道来。

03 结语

民以食为天,饮食不只是填饱肚子,满足生理需求,而是从中发展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种种文化,满足情绪和社交需求。

如古代的医学讲究“药食同源”,文学、哲学、艺术等思想性创作也会在饮食中反映出来,成为人们的生活哲学。

中国古人的餐桌,就如一座华夏历史文明演变的舞台,从古到今不断发展变化,展现出丰富多样的社会景象和文化内涵,也哺育出一个历史悠久而伟大的中华民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