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再解开的那些被人为掩盖的历史真相(下)

俇攘 2024-08-27 20:17:30

历史,给人以悲伤,又给人以震撼,很多是是非非在经过人为的修饰之后,总是具有片面性的导向。自古以来,修史皆是后一个朝代修前一个朝代的历史,所以所谓的二十四史大多数时候,只是符合当时的统治者价值观和利益的一种工具!

而偏偏史书乃史官所写,而史官则是文人,而文人著书很难窥得全貌,所以总是带着个人的好恶去评价一段史实,所以自古以来的史书,真正能够做到实事求是的几乎很少,整个世界的史书大都如此,特别是到了秦汉之后,史官的地位和公信力进一步下降,沦为了统治者的一项工具,自此之后,史书的粉饰现象越来越严重。

嫪毐之乱

8、秦始皇的“怨母仇女情节”,一生未立皇后

秦始皇一生雄才大略,横扫六国,混元一统,造就了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对后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但是这么一位政治强人,一生中也经历过许多恩怨是非,特别是其母赵姬对其人生影响特别深刻。

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其生平事迹充满了争议与丑闻。她先是与吕不韦私通,后又与假宦官嫪毐产生不伦之情,并生下两个孩子。这一事件对秦始皇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冲击,不仅让他对母亲的行为深感失望与愤怒,更让他对女性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与仇视。嫪毐叛乱被平息后,秦始皇将母亲赵姬逐出咸阳,至死未允其再入都城,这一举动足以显示他内心的决绝与冷漠。母亲的背叛与丑闻,让秦始皇在婚姻问题上更加谨慎,甚至可能产生了恐惧与排斥心理,不愿再让任何女性接近权力的核心。

很多人正是因为秦始皇母亲的绯闻,所以认为其不立皇后的根源在于此,但是也不乏其他推测,譬如秦始皇登基之后,鉴于在战国时期,后宫势力经常对朝政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导致国家动荡。为了避免重蹈覆辙,秦始皇在加强中央集权的过程中,刻意弱化了后宫的地位与作用。他未立皇后,正是为了避免皇后及其家族势力对皇权的侵蚀与干涉。

但是,秦始皇为何不立皇后和弱化后宫,史书基本就没有提及,似乎让所有人都刻意忘记这件事,真实的情况如何,早已不可考证!

成化犁庭

9、真实的明宪宗朱见深

明宪宗朱见深,在史书上是一位懦弱无能、爱好奇特、荒淫无度的昏君,成化年间更是被誉为是明朝政治最为混乱的一个时期。大抵就是,成化帝根本管不住手下的大臣和宦官,为了一己之私设立西厂,荼毒忠良,文官的评价就是宪宗躬法桓、灵,养奸甫、节,将明宪宗和汉桓帝和汉灵帝归为一类。同时宠幸后宫万贵妃,而万贵妃恃宠而骄,造成后宫管理一片混乱。

但是,关于朱见深的幼年经历,特别是被明代宗景泰帝打压那一段,以及和万贵妃那段相依为命的传奇故事,基本都是出自野史,也就是民间的传奇故事,并没有所谓的实录记载,但是这一段却被《明史》所收录,成为了成化帝头上的一盆脏水。

另外一段就是,成化帝时期为了宫闱享乐,将国库损耗一空。这段也只是后世人的揣测,成化帝时期对外打了很多仗,包括在河套地区的作战,以及在广西的作战,还有在东北对建州女真的作战,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对蒙古的战争,成化帝帮助大明王朝稳固边疆的同时还开疆拓土,而战争自古以来就是烧钱机器,所以成化帝时期国库损耗并非其贪图享乐。

成化帝继位后,先后为于谦和景泰帝平反,然后在军事上一扫其父明英宗时期的软弱,对蒙古强硬,收复了河套和哈密,犁庭扫穴破女真,解决了湖广地区的几次叛乱,给其子明孝宗留下了一个强盛的帝国,所以客观的说,在守成君主中绝对是一线水平,在明朝皇帝中应该是仅次于太祖和成祖,比起仁宗和宣宗都要压了一头。

阿房宫之遗址

10、阿房宫之谜

阿房宫,华夏历史上一座只闻其名却从未见其实的宫殿,相传为秦始皇时期兴建的一座庞大宫殿,“离宫别馆,弥山跨台,辇道相属”,景色蔚为壮观,宫中大小殿堂七百余所,可谓是一座历史级别的大宫殿,甚至有机会比肩唐王朝的大明宫。

这座宫殿,应该是秦始皇完成大一统后,深感由商鞅建造的咸阳宫已经陈旧,且历经百余年之后,气势上不足以匹配其始皇帝的身份,于是决定以倾国之力在咸阳东南的龙首原新建一座都城宫殿,此为阿房宫。但是由于当时骊山皇陵也正处于建设的重要时期,阿房宫的修建进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

而后世对于阿房宫的记载,大抵是已经基本完成修建,且富丽堂皇,巍峨高耸,只是被项羽攻入咸阳后付之一炬,这种观点已经深入人心。但是真实的情况是,当代对阿房宫遗址的考古挖掘中考古人员也未发现焚烧的痕迹。阿房宫的修建大部分区域都停留在地基阶段,只有外围的少部分工程修建了地面建筑,其部分附属建筑“阿城”等在秦朝灭亡后还保留了很长时间。

张仪苏秦

11、张仪苏秦并非同时代人物

历史上有些讹传,让后世很多诞生了很多传奇的故事,譬如张仪和苏秦的故事,相传两人同为战国时期传奇人物鬼谷子的土地,学会了连横合纵之策,合纵和连横互为攻守,在战国中后期形成了一段极具观赏价值的政治策略大比拼,这段传奇故事让后世很多人将此当真。

但是历史却并非如此,张仪和苏秦并非同时代的历史人物,张仪算是苏秦上一代的人,其主要活动的时间是秦惠文王时期,帮助秦国通过连横的方式在六国间游刃有余,是秦国崛起的关键人物。

而苏秦成名的时代则是在秦昭襄王时代,其帮助燕国崛起,一举击败了齐国,之后又佩六国相印,使得秦国十数年不敢东出发动战事,所以很大程度上张仪和苏秦没有真正过招。

微子启

12、商朝其实是嫡长子制度的牺牲品,纣王的大哥微子启、二哥微仲衍带路党

纣王,作为商王朝的末代君主,在历史上留下了无数多的骂名,被后世评价为历史上最让人唾弃的暴君之一。但是真实的历史,纣王也许并不是所谓的暴君。商朝末期,正处于嫡长子继承制度确立的关键时期,纣王乃是帝乙少子,其上有大哥微子启和二哥微仲衍。但是,微子启和微仲衍两位出生日期不巧,这二位乃帝乙即位之前所生,而帝辛乃帝乙即位之后的第一个儿子。

当时群臣就对此发生了巨大的争议,最终经过一系列的争论之后,纣王成为了继承人,但是此举自然引发了微子启和微仲衍的不满,这二位儒家圣人,却是纣王灭亡的带路党。当时纣王排出商朝主力大军东征东夷和淮夷,开疆拓土,背后西周部落突然发动袭击,微子启兄弟二人成了带路党,纣王主力大军鞭长莫及,只能启用奴隶大军,却一败涂地,商朝就这样灭亡了。

纣王的商朝灭亡和苻坚的前秦类似,属于突然倒塌,也就是在最强盛的时候,因为根基不稳突然崩溃。而商朝的灭亡要素中,嫡长子继承制度的影响是离不开的。

金匮之盟

13、金匮之盟

北宋从太祖赵匡胤传承到太宗赵光义,显得格外的神秘,首先是赵匡胤正当壮年之际却突然离世,这期间流传着烛影斧声的传奇故事,以至于谁也弄不清赵匡胤的死因到底为何,而且因为赵匡胤生前并没有册立太子,在其突然去世后,国家大权迅速被赵光义抓在了手中。

为了赚取民心,也为了能够在历史上名正言顺,赵光义当时就拿出了一个金匮,盒子中藏着宋太祖赵匡胤的遗书,赵光义和当时的宰相赵普宣称,赵匡胤临终前宣赵普进宫,当着赵普的面写下了遗书传位给赵光义,这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金匮之盟。

但是此事存在一个很大的疑点,那就是当事人只有赵匡胤、赵普、赵光义三人,赵匡胤已经去世无从查证,而赵光义和赵普极有可能串通一气,联合起来演戏,毕竟赵匡胤临终前要想立遗嘱肯定不会只召见赵普一人,肯定会召集几位重臣,还有自己的几个儿子以及两个弟弟。最关键的是,遗书首次在朝廷中正式公开是在太宗即位的第六年,在这之前赵光义只是宣称对外宣称有这份遗书。

所以,金匮之盟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因为牵扯到皇权传承,许多证据在当时就已经被赵光义所销毁,早已无法考证。

张献忠屠川

14、明末四川人口到底被何人所屠杀?

众所周知,清朝初期有一项十分强硬的国策,那就是湖广填四川,因为肥沃的四川盆地人口稀少,清朝为了统治需要,从湖南湖北和广西迁徙人口到四川创业。现在很大部分四川重庆人的祖上,都是湖广填四川而来,真正的四川本地人则少之又少。

而作为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历史上经历过多次人口大灭绝,除了先秦时代的古蜀国人口灭绝之外,还有南北朝时期的流民之乱和僚人入蜀。还有蒙古南下屠杀四川,以及明末四川大屠杀。

关于明末四川大屠杀,到底谁是始作俑者,历史上一直存在着巨大的争议,首先是清朝所著正史对外宣称张献忠屠戮四川,张献忠在中原战败逃亡四川后,写下了七杀令,对蜀中人杰展开了大屠杀,导致了清朝平定四川后,整个四川几乎荒无人烟。但是经过后世学者考证,张献忠虽然在四川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杀戮,但是并没有导致四川人口的大灭绝。

具很多县志记载,当时四川存在很严重的虎患,很多村子被老虎所灭绝,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清军制造的大屠杀,毕竟当时的张献忠所控制的区域只是川北和川西区域,川南和川东则是由南明武装和清军反复拉锯,所以张献忠虽然有过屠杀,但是不可能将四川人口屠杀殆尽。更有可能是,由于战乱数十年,百姓流离失所,大量逃亡,再加上后来的清军屠杀,才导致了四川当时十室九空的惨状。

但是历史已经无法更改,真相也无法查询,张献忠也永远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元姑娘

15、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是谁?

提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很多人也许会第一时间反应是武则天,史书也是这么记载的,但是历史上真实的第一位女皇帝,应该是北魏时期的元姑娘,北魏自孝文帝南迁之后,国力达到了顶点,但是也滋生了内部腐败问题,宣武帝时期已经开始显现,到了孝明帝之后,北魏国力急转直下,胡太后掌权。

当时,为了巩固自己临朝称制的地位,胡太后对外宣称潘充华为孝明帝生下元姑娘是皇子,由于孝明帝和胡太后之间矛盾激化,胡太后毒死了孝明帝,立这个孩子为皇帝,但是仅一天后,胡太后眼见孝明帝之死并未引发朝野震荡,于是废黜元姑娘、另立3岁的临洮王元钊为帝。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