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许多优秀的员工凭借出色的专业能力被提拔为管理者。然而,这个角色的转变并非一帆风顺,往往伴随着一系列挑战和困惑。
阿强在一家公司做了五年工程师,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业务能力,深受同事和老板信赖。当公司领导决定让 他 担任部门经理时,他欣然接受,满心期待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初为管理者,阿强 很快就遇到了棘手的问题。他发现自己手下的员工在工作表现上远不如他。每当看到员工交上来的报告,A 都大失所望,觉得这些简直就是“垃圾”。他一次次地要求员工重做,但结果依然不尽人意。最后,阿强无奈地选择亲自上阵,毕竟他用更少的时间就能实现更好的结果。然而,阿强很快意识到这种做法并不正确。
阿强的行为实际上犯了许多初级管理者都会犯的错误——“放着我来”。他拿着经理的工资,却干着员工的活,不仅自己越来越忙碌,甚至成为团队的瓶颈,而员工们却没有得到成长,也毫无成就感可言。
这时候,英国证券交易所前主管古狄逊的观点——管理是让别人干活的艺术,即“古狄逊定理”,为阿强以及众多处于相似困境的管理者们指明了方向。“古狄逊定理”可谓是一名合格管理者必经的第一道生死关。
为了更好地理解管理者的角色,我们可以看看迪士尼的创始人华特·迪士尼的做法。有一次,一个小男孩问华特:“你画米老鼠吗?”华特回答:“不,我不画。”男孩又问:“那么你负责想所有的笑话和点子吗?”华特再次回答:“也不,我不做这些。”男孩很困惑,接着问:“那么,迪士尼先生,你到底都做些什么啊?”华特笑了笑,回答说:“我是一只小蜜蜂,从一角飞到另一角,搜集花粉,给每个人打打气,这就是我的工作。”
华特·迪士尼的回答深刻地揭示了管理者的真正职责。管理者不是亲力亲为地去做每一件具体的事情,而是要像小蜜蜂一样,在团队中起到统筹、激励和协调的作用,让团队成员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对于像 阿强 这样从员工成长为经理的人来说,心理上必须要迈过的第一道坎就是“他们都不如我”。那么,应该如何跨越这道坎呢?
首先,明确分工至关重要。所有的具体工作,管理者都要合理安排给员工,不能有“我擅长,我来做”的心态。管理者要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比如每天花一定时间审阅代码并辅导员工,或者陪同下属拜访重要客户等。同时,管理者要接受可控的错误,把一定范围内员工犯错的损失当成团队培训的成本。只有这样,员工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团队的整体实力也会逐步提升。
其次,轻易不动手。管理者要学会通过沟通和指导来帮助员工成长,而不是直接代替员工做事。这样不仅能培养员工的独立工作能力,也能让管理者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团队的战略发展方向。
最后,要区分方法和习惯。从员工成长为经理,必须学会区分优秀员工的做法中,哪些是值得学习的好方法,哪些只是个人习惯。比如,见客户一定要穿着得体,这是值得学习的好方法;但是穿白皮鞋还是黑皮鞋,就只是个人习惯,不需要强求。方法的不同会带来结果的不同,而有些习惯的不同只是让自己感觉舒适。很多新上任的管理者对下属的要求,其实都是希望别人按照自己无关紧要的特有习惯做事,这是不可取的。
总之,从员工成长为经理,需要深刻认识到管理的本质是让别人干活的艺术。管理者不能陷入“放着我来”的错误模式,而要通过明确分工、轻易不动手、区分方法和习惯等方式,实现团队价值的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在新的角色中取得成功,带领团队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