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猪场连载三:非瘟疫情引来一众资本市场撷取疫情红利

猪哥技术 2024-07-05 09:45:13

自从2019年非瘟疫情以来,曾经占领半壁江山的中小型猪场快速退出生猪养殖行业。其中原因,既有疫情风险的无奈,也有自身发展模式的错误,这个系列的文章总共有十篇,系统化的给大家解释清楚,中小型猪场退化的原因,以及现在还存在的中小型猪场,接下来需要转型的方向。

我是猪哥靓,本文是中小型猪场连载系列文章的第三篇,非瘟引来资本市场进入生猪养殖行业搅局,系列文章的目录索引我贴在下方了。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本系列文章先对中小型猪场,专业型猪场,集团公司三个群体进行定义。

2018年,非瘟疫情来了,凶猛的疫情让资本市场嗅到了金钱的味道,纷纷开始下场布局生猪养殖行业。一时之间,房地产不好干正在四处寻找项目的卖水泥的,卖建材的,卖钢铁的,纷纷下场养猪,基建能力强的自己新建猪场,融资能力强的出手收购猪场,投资谨慎一点的就直接从中标了后损失惨重的养殖户手里租赁猪场,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顿大餐,要吃,咱就敞开了肚皮大吃!

没有人在意传统的中小型猪场的心情,中小型猪场在疫情中损失惨重,几年甚至十几年来积累的财富一朝归零,中标得早的人基本就爬不起来了,一九年六月份后中标的,还有一部分套现成功了。

对的,我说的就是这波套现成功的人,眼看着行情一路高涨,也纷纷重振旗鼓开始重新洗洗再来。口袋里钱多点的,从市场上高价抢购二元母猪回来繁育,口袋里钱少一点的,有的咬咬牙再借点钱,去买点一元母猪回来,同时利用原本剩下的那点存栏里面的三元母猪,直接生产。都在急急忙忙的恢复生产,争取吃到一点疫情红利的残羹剩饭,可惜无奈的现实告诉我们,资本怎么会让我们有吃到疫情红利尾巴的可能性呢?

资本在这个时期的入场,主要以外购小猪进行全进全出模式生产,和外购标猪进行二次育肥模式这两种为主,才没有人去养母猪搞自繁自养呢,想什么呢?一顿疫情红利大餐吃干喝尽了摸摸嘴走人就是了,难不成还想当成事业去做吗?只要猪价划得来,那就压栏压到天荒地老,直接把疫情红利给推到了顶峰,然后抛售砸盘。

就这样,2019年下半年中标的养殖群体,才具备复养的可能性,之前中标得压根就没法复养,已经负债累累无奈离场了。拔牙到清场几个月,彻底洗消几个月,2020年上半年才是复养的高峰期,而行情呢?2021年开始,从年初的十五块钱一斤,一路直掉到六月份的六块钱一斤,完整一波的疫情红利,中小型猪场愣是一口汤没有喝上!

为什么资本养猪这么惹人讨厌呢?我想这就是原因,吃相太难看了!一口都不给别人留,自己全吃完了。

随着疫情红利的结束,原本的这些资本一下子又闲下来了,这下没事干了,再怎么玩呢?大家慢慢的都把贪婪的眼睛盯在了这个行业本身上面了,反正已经赚了一大笔了,不如接着往下干,重新布局。

于是乎,随着猪价的下跌,以饲料公司为主的集团公司又开始下场了,操作的主流模式就是自建母猪场,有的公司生产的小猪移到自己的育肥场饲养,搞自养模式。更多的公司是采用更为轻资产的运行模式,代养模式。把自己生产的小猪放到代养户的猪场里饲养,给他结算代养费就可以了。凭借着这种轻资产的运行模式,集团公司快速攻城略地发展生猪存栏规模。短短几年时间,发展迅猛。

集团公司的崛起,大部分人都认为是资本的无序扩张,可是这是真实的吗?我觉得不是,真实的原因就是集团公司凭借着更为低廉的养殖成本,在当前的时代里面快速占领原本中小型猪场的市场份额。

说到这里肯定很多人不服气,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停留在我们对集团公司的固有印象里,总是认为他的财务造假,认为他的养殖成本居高不下,认为集团公司迟早爆雷,认为我们中小型猪场的养殖成本才是最低的。其实这都是我们的个人主观思维,集团公司里面步子迈得太大的确实有,流动资金跟不上从而爆雷的也有,以前有,以后也还会有。

有一点大家必须承认,几年的发展下来,集团公司依旧以飞快的发展速度扩张,资本也根本不傻,如果没钱赚早就跑路了,集团公司目前养殖成本依旧处于第二梯队,处于第一梯队的是专业型猪场,而中小型猪场已经处于第三梯队了。可以说在下一个周期里面,只会是专业型猪场与集团公司贴身肉搏,不会有我们中小型猪场什么事了,等待着我们中小型猪场的,除了转型为成本更低的专业型猪场,没有第二条路!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了,明天我们来聊一聊,在这个产业转型的关键阶段,我们中小型猪场在干什么这件事。我是猪哥靓,我们下期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