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客观评价梁武帝的历史作用

子玉的史无边界 2024-06-19 18:34:15

文 / 子玉

南朝宋齐梁陈更替的最大意义就是,新兴的军功集团通过强制换血行为维持了南朝的武力优势,避免在北方完成汉化之前被胡人势力所兼并,使江南的经济、文化同时经受毁灭性打击。这是一场接力赛,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都算接力者。尤其是萧衍和陈霸先。

当以桓玄为代表的世族彻底腐化之后,其已经承担不起保卫江南的重任,所以历史就及时将北府军的代表刘裕推上了前台。在刘宋所代表的扬州集团世族化之后,以萧道成为代表的边军势力又及时完成了对南朝军功阶层的换血。然而萧齐王朝也没能避免世族化的轮回,所以萧衍所代表的雍州武力又强势登上历史舞台。

人们只看到了南朝改朝换代的血腥和混乱,却没有看到其积极的一面,那就是新兴军功阶层及时给扬州集团完成了换血,以更好地保卫江东,使胡人势力没能渗透进江南。

说萧衍是南朝的续命者,这话也一点毛病没有,因为,在南齐陷入朝廷和宗室、藩镇的内耗中扬州集团的武力被大打折扣时,萧衍以改朝换代的方式及时终结了南朝的内乱,迅速使江南稳定下来,然后又通过北伐不仅保住了淮河防线,同时还极大地消耗了北魏的国力,南北朝再一次达到势均状态,维持对峙格局。

天监四年(505)十月,萧衍以六弟临川王萧宏为主帅,尚书右仆射柳惔为副,进驻洛口(今安徽淮南东北),拉开了南朝的又一次大规模北伐。

梁军兵分两路,王茂率领西路军主攻北魏的荆州(今河南邓州),以威胁北魏国都洛阳,萧宏则率领东路军进攻淮北。

这是自宋文帝元嘉北伐之后南朝又一次大规模北伐,史书称其为“百数十年所未有”。萧衍将所能调动的资源都聚焦到此次北伐行动中,一副拼命的亡命姿态。

萧衍的战略规划气势恢宏,次第拿下淮北、中原、关中,甚至拿下北魏国都洛阳都在萧衍的计划当中,一副混一南北一统天下的宏大气势。

天监北伐,规模宏大 图源/剧照

但说实话,萧衍的话虽然说得很大,其北伐其实就是自保行为,以攻为守罢了。南齐末年,豫州刺史裴叔业为了避免被皇帝萧宝卷诛杀,将淮南重镇寿阳城献给了北魏。北魏不仅顺利接收了寿阳,还顺手拿下了合肥,势力范围已经延伸至江淮腹心。尤其是合肥的丢失,意味着北魏就可以以合肥为跳板大力发展水军,然后通过巢湖进入长江,威胁江东的安全。

而且,孝文帝时代,北魏通过南征,已经将势力范围推进到淮河以北和襄阳以北,如今,北魏又通过寿阳和合肥将势力范围进一步延伸至淮南腹心,攻取南朝只会更加方便。

从刘宋开始,随着北方土地的不断丧失,南朝的防御线就从黄河流域南缩至淮河流域,萧衍即位之后,北魏已经越过淮河威胁长江防线,南朝要想保住江东腹心维持政权的独立就必须得落地“守江必守淮”的战略,将淮河沿线重镇淮阴、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寿阳(今安徽寿县)和义阳(今河南信阳)这几个战略要地守住。将北朝势力死死卡在淮北。

如今,随着寿阳和合肥的丢失,淮河防线已经被撕开了一道口子,萧衍怎能不急?

更为重要的是,镇守汉中的夏侯道迁也向北魏投降了,北魏越过秦岭攻占了梁州十四个郡(今陕南地区),北魏宣武帝元恪在其地设立了巴州。

汉中的地理位置就不多说了吧,如果北魏以汉中为跳板进一步拿下蜀地,那么就可以在掌握长江上游制水权之后复制西晋当年灭亡东吴的剧本。同时,魏军还可以走汉水进入长江直接威胁江东安全。

也就是说,在淮河防线遭受重创,北魏又越过秦岭山脉的情况下,南朝正在遭遇着巨大的生存危机,萧衍只能主动作为。

更为重要的是,人家北魏已经主动出击了。

早在503年秋天,宣武帝元恪就兵分两路,以任城王元澄为东路军主帅率领南齐降将萧宝夤和陈伯之进攻钟离、以镇南将军元英为帅进攻义阳。

很明显,北魏这是要彻底撕裂南梁淮河防线的节奏。

东路军很快就拿下了东关(今安徽含山西南)、颍川(今安徽寿县西)、蕉城(今河南中牟西南)等八城并兵围钟离,西路军统帅元英也将义阳城是团团围住。

但东路军此后的进展却并不顺利,梁将冯道根在阜陵(今安徽全椒东)痛击元澄,梁将姜庆又通过兵围寿阳的方式大打围魏救赵这张牌。

504年四月份,由于淮河水暴涨,梁军利用水军优势大破元澄,歼灭魏军四千多人,解了钟离之围。

这里交代一下,魏晋南北朝时南北用兵都受季节限制,北朝南征的最佳时期是在冬季,因为此时属于枯水期,有利于北军作战,比如西晋灭吴,其后的隋军灭南陈也是在冬季。而南朝北伐的最佳时期却是夏季,因为其可以凭借水运优势进行运兵、运粮,并能发挥水军的优势。只有刘裕这样的猛人才敢冒险进行反常识作战,其他人其实都在主动遵循季节规律。

北魏在此时还不撤兵已经犯了大忌。而且,此前的北魏历代国君一般都会选择亲征,而宣武帝坐镇后方已经影响了前后方的信息传递,使魏军的战斗力被动打折。

魏军在东线失利,但西线的元英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由于驻守义阳的司州刺史蔡道恭忧惧而死,元英又接连打败了梁军援军王僧炳和马仙琕,义阳守军最终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投降了魏军。同时,义阳周边的梁朝守军也纷纷弃地逃亡。

重镇义阳的丢失不仅让南梁失去了所有在河南地区的领土,同时,淮河防线的西段也完全崩溃,南梁不得不在湖北地区组织第二道防线。

西线大捷之后,宣武帝元恪在义阳设立了郢州。此时,义阳与东面的寿阳共同对南梁形成了钳制之势。南梁在淮河防线上的牌就只剩下了钟离一张。

也就是说,在守江必守淮战略的指导下,萧衍都有必要守住钟离并夺回寿阳和义阳,尤其是在汉中也被北魏占领的情况下,萧衍都必须得主动作为,以攻为守,发动北伐,是他必须要打的一张牌。

而此时的局势对萧衍其实也是有利的,因为,南梁刚刚建立凝聚力尚强,扬州集团在雍州武力这股新鲜血液注入之后也极具战斗力,再加上有韦睿、曹景宗等一帮军事精英,萧衍是完全可以发动大规模的北伐行动的。

萧衍有雍州武力的支撑 图源/剧照

萧衍虽然话说的很豪迈,说什么克复中原统一天下,实际上就是为了自保。这从他的军事部署就可以看出来:

此次北伐,西路军的王茂虽然主攻北魏的荆州(今河南邓州),目标直指北魏国都洛阳,但目的只是为了牵制北魏主力,以给东路的萧宏减轻压力,保证东路的梁军能够收复寿阳和徐州。

说白了还是争取淮河防线的控制权。

而且,北魏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宣武帝元恪也想在孝文帝成绩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战果,给北魏一统天下的大业继续造势。所以,对于南北来说,这场战争都不可避免:

北魏是进一步蚕食南朝,将势力范围推进到江北,而南梁则是生存之战。

梁军的开局很顺利,先是之前投降北魏的前江州刺史陈伯之以手下的八千军队投降梁军,并奉上寿阳城的外围梁城(今安徽寿县东)。在505年的五月到七月间,梁军先后将宿预(今江苏宿迁南)、梁城、霍丘等十几座城池攻克,尤其是淮河防线的东段重镇合肥。

当然,北魏对梁军的北伐也迅速作出了反应,宣武帝元恪以之前在西线表现突出的元英为征南将军,负责东线战事,率领十五万大军南下抵挡萧宏军。同时,镇守汉中的邢峦也被元恪调回,率领一支偏师抵御进犯徐州的梁军。

元英开局就于阴陵(今安徽定远)这个地方歼灭梁军五千人,直接打的萧宏准备开溜。

战场上,主帅的决战意志往往决定了战争的胜负,萧衍选的这位主将却绝对是一个拖后腿的主,遇到一点阻力就想开溜。主将的意志都不坚定,梁军的战斗力就更可想而知了。

再加上南朝地方军的独立性极强,他们往往在战争中选择保存己方实力以维持自己在朝廷的话语权,这样就更使梁军的战斗力大大减弱。

在这种事关危急存亡的重要战事上,萧衍就应该大胆起用韦睿、曹景宗这样的猛将,以凝聚人心,统一调配资源,但萧衍出于维护皇权却选择了宗室中萧宏这根废柴。

结果是,九月底的一天夜晚,由于洛口突降暴雨,水位暴涨,让处于惊鸿之中的萧宏产生了魏军趁乱来攻的错觉,导致梁军发生了夜惊事件。这次事件中,梁军互相践踏就死了将近五万人,魏军趁势反杀时,梁军又战死了好几万人,元英兵不血刃拿下了战略要地洛口。

这里解释一下夜惊。在战争中,不是所有的将士都不怕死,大部分人其实都是比较怯懦的,这样就造成,自然界的一点风吹草动也极易让前线将士产生敌军来攻的错觉,进而自行崩溃。淝水之战,苻坚望着八公山感觉草木皆兵,就是这种特殊心理的具体表现。为什么后世的左宗棠在练兵时最注重将士们的胆气,刻意练心,原因就在这里。

狭路相逢勇者胜。比起战略战术,执行层面的勇气更重要。

梁军主力的惨败导致正在围攻淮阳、义阳等地的梁军也被迫撤退,并将先前占领的城池全部放弃。淮河防线彻底崩溃,江南举国皆惊。

萧衍终于为自己错选主帅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庆幸的是,镇守梁城的主将昌义之在听闻梁军战败的消息后及时作出了魏军将会进攻战略重镇钟离的判断,并率领三千人迅速进驻钟离,一场决定南北朝命运的大战即将围绕钟离这个淮河重镇展开。

同时,萧衍也及时调整了前线人事,在派遣曹景宗率领二十万梁军从建康前往钟离的同时又命令驻守合肥的韦睿也赶紧前去增援钟离。

此时的梁军已经由主动北伐切入被动的防御模式。

天监六年(507)二月,曹景宗和韦睿会师钟离城下,钟离保卫战正式打响。在韦睿和曹景宗的密切合作以及昌义之的坚守之下,梁军最终是击败了魏军。

过程就不详细说了,总之是韦睿将自己一生的战略精华都用在了钟离保卫战中,最终是取得了钟离保卫战的胜利。

钟离之战决定了南朝命运 图源/网络

此战,魏军四十余座城池土崩瓦解,魏军的死亡人数达到了惊人的二十万人,全是精锐,梁军在追击的过程中又歼灭、俘虏魏军数万人。三十万精锐呐,北魏的军事实力一下子遭受了重击。

南朝上一次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还是刘裕北伐的时候,这一次,萧衍续写了南朝的神话。同时,北朝也是继前秦淝水战败后所遭遇的再一次前所未有的惨败。

接着,在511年的朐山之战中,北魏所剩不多的精锐再一次遭到毁灭性打击。战场上的惨败必然对政治产生直接的影响,北魏的国运也就此下跌,为之后分裂为东西魏埋下了伏笔。

没办法,朝廷禁军遭受重创,边军必定崛起,冲击洛阳朝廷几乎就是必然。

此后,南朝和北朝再一次回归到势均力敌的状态,进入对峙模式:南朝无力北伐,北朝也没有实力再发动大规模的南征行动。

也就是说,萧衍以主动进攻的动作成功保住了南梁初创的江山,同时重创北魏,一战给南朝打出了多年的发展经济的窗口期。

而且,这是在南朝世族彻底腐化、世庶矛盾爆发之前完成了自保,再晚一点,南朝就没有这个实力了。作为南朝开国诸君中军事水平最差的一个,萧衍能够做到如此也确实不错了。

同时,萧衍也是楚子集团中的最后一名善战者,南朝的辉煌也就此到头了。此后,随着韦睿、曹景宗、昌义之等将星的陨落,以及南朝世族的不断腐化,南朝的武力快速退化,后来直接被侯景的八百残兵给冲击得是面目全非。

而北朝也自此进入一段乱局中。

虽然说,萧衍在做了四十年的太平天子之后最终葬送了南梁的江山,并一度使江南再度面临灭亡的危机,但他毕竟延长了南朝的生命周期。

这一点,还是要客观。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1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