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在冬日里写的一首诗,道尽一生愁苦,成了他的绝笔之作

解忧诗词 2024-11-23 22:13:25

李商隐是一个极具悲情色彩的诗人。

幼年丧父,作为长子,不得不承担起顶门立户的责任。

成年后,经历了几段爱情,却都无疾而终。

虽考中进士,却因深陷牛李党争,屡遭排挤。

情感不顺,仕途坎坷,生活困顿,他的很多诗歌都充满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悲愁,令人不忍卒读。

今天要讲的这首诗是他晚年在冬日所写,道尽一生愁苦,成了他的绝笔之作。

《幽居冬暮》

羽翼摧残日,郊园寂寞时。

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

急景忽云暮,颓年浸已衰。

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

“羽翼摧残日,郊园寂寞时”,诗歌首联表面写鸟儿的翅膀被摧残,只能在郊外的园林中寂寞度日。

实际却是借此来比喻自己因仕途受挫,不得不退守郊园,忍受寂寞无聊的晚景。

说是晚景,但其实诗人此时也不过四十六岁,还不到知天命之年,却被迫闲居,这对于一个有志之士来说,其打击可想而知。

诗中的“摧残”二字概括了他这一生所遭遇的挫折,和李白《临终歌》中的“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有异曲同工之妙,英雄末路,令人落泪。

而“寂寞”正是他的心情写照,也是全诗的情感枢纽,他的所有感慨皆是从这两字而来。

“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颔联两句写景,晓鸡和寒鹜这两个看似完全不同的意象,实际都是诗人的自喻。

晓鸡被树上的雪光惊醒,发出了嘹亮的叫声;而寒鸭在冰冷的池塘中,苦苦坚守。

前一句比较耐人寻味,有人认为晓鸡栖息的树上满是落雪,象征环境的恶劣,也有人是借鸡鸣来比喻即使身处逆境,依然不忘进取。

不管哪一种理解,可以肯定的是诗人所处的环境确实相当艰难。

他苦苦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和操守,也曾无数次和命运抗争,到最后依然无法走出困境,其中的心酸苦楚,无奈惆怅,可想而知。

“急景忽云暮,颓年浸已衰”。

“暮”字暗合标题,既是指一日中的傍晚时分,也是指一年中的岁末,还有人生中的暮年。

李商隐晚年在好友的帮助下,谋了个盐铁推官的职位。

虽然品级不高,但是待遇还是很不错的。

可惜的是,干了不到三年,就被罢免了官职。

一个“颓”字、一个“衰”字,将他此时年老体衰,抑郁颓废的状态刻画到了极致。

行文至此,诗人的情感已累积到了高潮,最后两句“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喷薄而出。这是诗人发自心底的呐喊,字里行间充斥着愤慨和无奈之情。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作为一个传统读书人,李商隐一直有匡国济世的理想。

可惜的是当时牛李两党斗争太激烈,而“脚踏两只船”的他,注定成为炮灰。

连自身都无法保全,又何谈济世匡国呢?

李商隐写诗好用典故,含蓄朦胧,令人难以琢磨,如《锦瑟》、《嫦娥》等等。

你知道他写的是愁情,却很难说清他到底为何而愁,就像元好问所言“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但这首《幽居冬暮》却不一样,融情于景,既是写自然的冬暮,也是写人生的冬暮。

想起俄罗斯的一首小诗。

一天很短,短得来不及拥抱清晨,就已经手握黄昏;

一生很短,短得来不及享用美好年华,就已经身处迟暮。

岁月不饶人,青春难再回,很多人时候我们并不是害怕人生迟暮,而是怕年华老去,却一事无成。

就如李商隐,这首诗是他晚年的写照,也成了他的绝笔之作。

-END-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4 阅读: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