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形象工程:巨债下的“不差钱”之忧

乡镇兼村职明哥 2024-06-16 12:41:30

较长时期以来,一些地方从县市到乡镇,存在一种令人百思难得其解的现象。这就是,是凡涉及百姓民生的待遇落实,他们似乎总是以政策范围的最低标准,精准落实,很少突破,理由是地方财政吃紧,入不敷出。

但是,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区”挖田造湖,小桥流水,假山喷泉,四季花香,不差钱;无视本地规模实际和必然趋势,扩城区、“摊大饼”、开发商品房,然后再“流动”建设学校、医院甚至政府部门,他们大肆投入不差钱,不断引诱子民“买卖”房产也不心疼;为迎接上级检查,他们砌遮丑墙,强求农村基层投入捞水草,不差钱,尽管遮丑墙也很快被拆掉,水草只是从水面上寄放在河坡上,很快又回到河里。钱从哪里来,他们有的是办法,自办投资公司、融资公司,一路绿灯。

总之,巨债下的“不差钱”是不少地方共有的“特色”,“反正还债无期,又无还债考核,不如一任接着一任干”,成了多数地方要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共同心理。

明明因自己折腾背负着巨额债务,却依然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形象工程,这种“不差钱”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问题。

首先,这种现象反映出一些地方政府的政绩观出现了偏差。他们过于追求表面的政绩,而忽视了实际的发展需求。为了展示所谓的“政绩”,他们不惜投入大量资金,搞一些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而这些工程往往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并没有实际作用,即便,重复建设,反复拆建,也无所戒忌。

其次,这种“不差钱”的做法也暴露出一些地方政府在财政管理上的混乱,同时也凸显了严重的决策问题;缺乏科学论证和民主监督的决策,浪费资金,滋生腐败,绝对无疑。这种对地方资源资金的不负责任使用,不仅加重了地方的债务负担,也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此外,这种现象还容易引发社会不满和不稳定因素。当人民群众看到自己的血汗钱被用于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而实际的民生问题得不到优先解决时,他们的不满情绪必然油然而生。这不仅影响政府的公信力,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将工作重点放在实际的发展和民生改善上,而不是追求表面的形式。其次,要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同时,要加强民主监督,让人民群众参与到政府决策过程中,防止权力滥用。

毋庸置疑,形式主义、形象工程、巨债下“不差钱”的根源,在于一些干部的思想作风,问题多多。因此,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责任感,至关重要。当务之急,是要千方百计扭转地方干部“只对直管领导负责”的变态“官念”,牢固确立对中央负责、对地方人民负责高于一切的责任认知。

无可置疑,那些胡作非为的“官人”给地方留下巨债,归根结底是对中央的负债、对地方人民的负债,只有中央和人民共同出手,重拳出击,才能扭转局面,还我中华清明盛世。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