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马来西亚撕毁中国订单,倒向日本拒赔361亿违约金,结果如何

娱栀 2024-09-23 13:20:58

文|娱栀

编辑|娱栀

前言:

近年来中国高铁被称为“中国速度”又被誉为中国的名片,许多国家都对中国的基建设施的能力叹为观止,因此吸引了许多国家来和中国合作,马来西亚也不例外。

此前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关系一直友好,两国之间的合作也很愉快,但在2018年马来西亚,突然宣布撕毁与中国的合同,转而与日本合作,更令人惊讶的是,马方竟然拒绝赔付违约金!这一系列举动无疑给中马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但马来西亚此举背后究竟有何深意?面对如此局面,中国将如何应对?

马来西亚的战略转向

谁能想到,昔日的“一带一路”明星项目,如今马哈蒂尔当选总理重新执政后,马来西亚对华的政策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一上台就叫停了中马东海岸铁路项目,不仅撕毁合同,倒向日本,还拒绝赔付中国违约金,这一系列操作堪称教科书级的“翻脸”。

这一举动可不是心血来潮,说白了,马哈蒂尔就是想展示他在政治上的影响力,重新洗牌,好争取更多利益,他明白中国需要这个项目,需要“一带一路”的示范效应,所以他认定中国会让步。

但马哈蒂尔可不只是在跟中国玩心眼,他同时向日本抛出了橄榄枝,这一手玩得可真绝,简直是在国际关系的棋盘上下了一步妙棋,马来西亚和日本渊源可不浅,从上世纪80年代的“向东学习”政策,到如今的经贸往来,两国关系一直不错。

马哈蒂尔这么做,无非是想利用日本来制衡中国的影响力,他心里很清楚,日本在东南亚经营多年,影响力不容小觑,如果能拉拢日本,就等于给自己多了一张王牌。

马来西亚这一手,把中国、日本,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都卷入了一场复杂的外交博弈中,接下来的发展,无疑会牵动各方神经,中国又会如何应对?

中国的应对与国际社会的反应

面对马来西亚的突然变卦,中国的反应可谓是稳如泰山,别看外界议论纷纷,中国外交部的发言人却是一如既往的官方腔调,“我们相信马来西亚政府会妥善处理相关问题”,这话听着客气,实则暗藏玄机。

中国这么做可不是示弱,相反,这是高手过招时的沉着冷静,想想看,如果中国大动肝火,就是正中马哈蒂尔下怀,让他有了讨价还价的筹码,中国选择冷处理,反而让马方有些坐不住了。

要知道中国可是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马来西亚想玩平衡,但总不能把自己的经济命脉也一并切断,中国这招以静制动,可谓高明。

与此同时,中国在幕后的运作可一点都没停,中国的外交官们正在马来西亚四处游说,争取各方支持,要知道马来西亚国内对这事儿也不是铁板一块,中国这么分化瓦解,无疑是在加大马国内部的分歧。

国际社会的反应也是一波三折,西方媒体一开始是一片叫好声,说什么“马来西亚摆脱中国债务陷阱”,可没过多久,论调就变了有分析指出,马来西亚此举可能会影响国际投资者的信心,这话说的可不假,毕竟没有谁愿意跟一个说翻脸就翻脸的国家做生意。

更有意思的是,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反应,大家也在密切关注,看中国会如何处理这个棘手问题,毕竟今天是马来西亚,明天说不定就轮到自己了,中国的应对,无疑会影响这些国家对“一带一路”的态度。

日本在这场博弈中也不是省油的灯,表面上,日本对马来西亚的示好表示欢迎,但实际上,日本也在权衡利弊,帮马来西亚得罪中国值不值,况且,日本现在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完全取代中国在马来西亚的投资。

这场外交博弈,俨然已经成了一盘大棋,每一步都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的冷静应对,不仅没有让局势升温,反而给了各方重新考虑的空间。

但事情远没有结束,马来西亚的态度似乎又有了微妙的变化,后来马哈蒂尔又对外表示,愿意重新考虑中马铁路项目,这是不是意味着,双方要重回谈判桌了?

曲折谈判,项目命运几何?

马哈蒂尔这一番态度转变,无疑给这场外交拉锯战注入了新的变数,大家都在猜测,这是不是马来西亚要服软的信号,要知道,项目停工后马来西亚也付出了代价,当地的就业和经济发展受到了影响,民间的声音开始对政府施压,这下马哈蒂尔也有点骑虎难下了。

于是,重启谈判的信号就来了,双方都心照不宣,知道要给对方台阶下,中国这边表示愿意重新考虑项目成本,马来西亚则说要重新评估项目的可行性,这就是典型的外交辞令,说白了,就是双方都在为让步做铺垫。

经过几轮马拉松式的谈判,最终结果出来了,项目继续,但规模缩小,成本降低,这个结果,可以说是双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中国保住了面子,项目没黄,马来西亚则争取到了更有利的条件。

在这个过程中,马哈蒂尔对华的态度明显软化了,他不再动不动就提“新殖民主义”,反而开始强调中马友好关系的重要性,这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着实让人眼花缭乱。

但仔细想想,这才是马哈蒂尔的真实意图,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彻底得罪中国,只是想借机会多捞些好处,现在目的达到了,自然要把关系再拉回正轨。

这场谈判的结果,无疑给其他“一带一路”参与国上了一课,大家都看明白了,原来项目条款是可以重新谈的,这对中国来说,可能不是个好消息。

不过,话说回来,中国在这次谈判中的表现也值得玩味,它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和务实态度,这是不是也意味着,中国的外交策略正在悄然改变,说到底,中马东海岸铁路项目只是个开始,它的背后,是“一带一路”这个庞大的战略构想。

中马铁路项目的波折,无疑给“一带一路”敲响了警钟,这个雄心勃勃的倡议,似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真的如此悲观吗?

“一带一路”的未来走向

首先,这次事件其实暴露了“一带一路”的一些问题,比如说,有些项目可能确实存在成本过高、风险评估不足的情况,这正是中国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从这个角度看,马来西亚的“刁难”反而成了一剂良药。

还有中国在处理这次危机时展现出的灵活性,也值得称道,它表明中国正在学习如何更好地与合作伙伴沟通,如何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做出必要的让步,这种态度,无疑会增加“一带一路”的吸引力。

再看看其他参与国的反应,虽然有人担心会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但实际情况却是,大多数国家依然对“一带一路”保持热情,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的诚意,也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一带一路”就能一帆风顺了,相反,未来可能会遇到更多类似马来西亚这样的挑战,但这未必是坏事,正所谓“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每一次挑战都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的态度也在悄然变化,从最初的全盘否定,到现在的有条件参与,这个转变耐人寻味,他们也意识到,与其站在外面批评,不如加入进来发挥影响力。

而“一带一路”的未来很可能会朝着更加开放、包容和透明的方向发展,中国可能会更多地邀请第三方参与,以增加项目的公信力,同时在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影响。

此外,“一带一路”的重点可能会从大型基建项目,逐渐转向更多元化的合作,比如说,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加强合作,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风险,还能让更多国家受益。

不过这一切都需要时间,“一带一路”毕竟是一个百年大计,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方向正确,相信它终将成为推动全球发展的重要力量。

最后,让我们回到马来西亚,经历了这次风波,中马关系反而变得更加成熟了,双方都意识到,合作比对抗更有利,这也正是“一带一路”精神的体现。

结语:

国际关系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马关系的这次波折,恰恰展示了外交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但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灵活应对、互利共赢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参考资料:

中国西藏新闻网2018年5月31日《泛亚铁路与新马铁路:马哈蒂尔心态 变化透析》

环球网2024年3月8日《马来西亚隆新高铁:历经5届政府,命运跌宕》

中国青年网2018年6月25《马来西亚媒体算清楚了:取消中资高铁,要赔上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