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庭处于对孩子的喜爱和期望之情,喜欢给孩子取小名,甚至直接称呼“宝宝”、“宝贝”,即便是在公共场所也是如此,但是这样的做法,是否合适呢?又有哪些影响?
我们家两个孩子,姐姐马上满12岁了,弟弟刚2.5岁,都取了小名,对这个问题,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取小名总是有一定的寓意的,符合中国文化传统我相信几乎所有的人在年幼的时期都有自己的小名,这些小名饱含了父母长辈的爱意和期望,就像我女儿的小名叫乐乐,本意就是希望孩子能够开心快乐,小儿子的小名叫元宝,除了因为这小子是个招财童子的福娃之外,同样也是希望孩子的人生能够圆圆满满的寓意。
此外,小名往往比大名更简洁,特征更明显,更容易记忆,能够成为父母和孩子之间增强情感连接的润滑剂,所以,在我看来,给孩子取小名是有很大好处的。
不叫孩子的名字,也不叫小名,叫“宝宝”、“宝贝”有什么影响?对于3岁以内的孩子,我认为叫小名或“宝宝”、“宝贝”都是没有问题的,这个年段以下的孩子,自我意识不够强烈,对父母的依恋情绪充足,不会在意你怎么称呼他(她),而且这种称呼对于父母来说,比较顺口,更有亲昵感。
3岁以上的孩子,一方面自我意识成长,另一方面开始进入幼儿园,在幼儿园的环境里面,老师可不会用小名或爱称来称呼你的孩子,老师只能用大名来呼唤每一个孩子,这个时候,如果你的孩子对于大名不熟悉、没反应,那就会带来很多问题。所以,作为父母,最好在3岁之前就要经常用大名来呼唤自己的宝宝,让孩子知道他的大名叫什么,以便平滑的过度。
我们家元宝小的时候,对他的大名没有什么反应,所以在前几个月,我和他妈妈会经常交替的用大名、小名呼唤他,告诉他大名也是在叫他,经过这种训练之后,孩子能够很好的适应我们各种称呼的方式了。
“宝宝”、“宝贝”这类称呼,比小名更容易给孩子带来幼稚感对于开始上学的孩子而言,尤其是已经上小学的孩子,内心会产生一些对比心理,比如会认为低龄孩子的游戏、玩具、称呼是很幼稚的,不屑一顾的,这种时候,如果你继续用“宝宝”、“宝贝”这类含糊的爱称来呼唤孩子,孩子很可能会产生于一定的抵触情绪。
所以,我们在姐姐上小学之前有时候也会用“宝宝”、“宝贝”来称呼姐姐,但是在看到孩子表现出厌恶的情绪之后,马上改变了这个习惯,只用小名或大名来称呼女儿了。
12岁以上的孩子,有可能对小名产生排斥情绪12岁左右的孩子,通常开始进入人生中很重要的叛逆期,需要认同感,希望别人把自己当成一个更加成熟的人来对待,这种时候,如果继续用小名甚至爱称来称呼孩子,尤其是在公共场合随意的呼唤孩子的话,很容易因此孩子较为激烈的反抗情绪,因为这样的做法在孩子看来,会觉得你很不尊重他,还在把他当三岁孩子来看待,进而对你产生反感的情绪,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孩子可能会在很多事情上跟你对着干。
也正因为此,在我女儿还没满12岁之前,我已经有意识的开始用大名来称呼孩子了,尤其是在公共场合,坚决不叫孩子的小名,让孩子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
公共场所,尽量避免用小名称呼,不要叫“宝宝”、“宝贝”这类称呼小名也好,“宝宝”、“宝贝”的称呼也好,最好是在相对私密的环境下,比如在家里,一家人相处的时候,用这些称呼会比较合适。
但如果去到公共的场所,无论是为了便于识别,还是为了顾及孩子的心理,用这些称呼都不太合适了。
此外,在公共场所,尤其是孩子聚集的地方,你还可能面临一种尴尬的局面,当你呼唤自己的孩子的小名的时候,可能有好几个叫“乐乐”的孩子一起响应,这样就会闹出不少笑话啦。
结语:不在外人面前称呼孩子的小名,保持私密感,让小名成为你和孩子之间的秘密,有助于提升家庭亲子感情,这个小技巧,要好好利用。
我是元宝爸爸,教育实践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育儿、教育知识!欢迎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