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时候,国产影视剧中的底层人,开始集体失去了尊严。
这些年,大火的国产影视剧中,已经很少能见到如《长江七号》里周星驰饰演的周铁,一般勤劳正直的底层人民了。
恰恰相反,穷人的嘴脸开始“按财分配”,他们的尊严,也变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怎么有噱头,就怎么来。
比如《生活家》中,刘敏涛饰演的邱晓霞,不仅生活在最底层,而且人穷志短。
为了省钱,她用一辆送葬的面包车来搬家,几乎将自己的尊严放在地上踩踏。
不仅如此,她还将超市里的免费试吃,当成了一日三餐,请一大家子人吃饭,花了不到50块,还洋洋自得。
比如《欢乐颂》中,樊胜美的妈妈,为了养育儿子,变成了女儿身上的吸血鬼,到了六亲不认的程度,看得观众连呼“遭不住”。
比如《心居》中的冯倩倩,为了在大城市过得体面,完全没有了做人的尊严。
先是寄生在姐姐家,不想着自食其力,随后又知三当三,勾搭有妇之夫。
为了牟取利益不择手段,最后变得心机功利,失去了所有的礼义廉耻。
再比如《乔家的儿女》中,渣爹乔祖望,不仅自私自利,而且毫无责任心,只顾自己吃喝玩乐,就连给妻子的骨灰盒,也舍不得买一个好点的。
这样的形象,在国产影视作品中,还有很多。
除了他们身上共同的“底层标签”,人物特质,完全是按照“恶”的模板揉捏的。
在编剧们眼中,仿佛穷人就应该这样,冷漠懦弱,唯利是图,人格卑劣,没有尊严。
没被丑化的底层人,已经许久未见了。
不过,最近新上映的一部电影,却为穷人打了个样,也找回了国产影视作品中,底层人丢失的全部尊严。
它就是王宝强的《八角笼中》。
《人民网》写了长长的评价,称赞它展现出了大山格斗者“生如野草,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
影片上映一周,票房破12亿,稳稳占据着排片票房双日冠。
关于《八角笼中》的故事和内涵,已经有太多太多的分析和解读,皮哥不想再一一赘述。
但作为底层出身的导演,作为影视圈绝无仅有的“农二代”。
王宝强在这部电影中的三个“小心思”,却用一种近乎尖利的敏锐,戳破了血淋淋的现实。
这种小心思,是很多高高在上的国产编剧和导演,注意不到的。
或许也只有他,能在影片中给底层人以尊严,给社会规则以灰度,给苦难以平视。
这也是今天,皮哥想和大家讨论的主题。
小心思一:紧紧抓住的被角,守住了底层人的尊严
苏木姐姐第一次出场的那段戏,相信大家记忆犹新。
由于被拉走了两车沙子,向腾辉带着马虎和苏木,去家里讨债。
这是一间位于半山腰,很难称之为家的土坯房。
视线越过门口趴在土堆中玩耍的两个小姑娘,跃入眼帘的,是一个下肢瘫痪,披头散发,脸上脏兮兮,躺在床上的姐姐。
看到向腾辉,姐姐眼神间似有躲闪,但却透出一股与处境不符的冷静。
她让苏木和马虎出去,带上门。
屋子里只剩下她和向腾辉,孤男寡女,那意思已经很明显,没有钱的她,想以身还债。
我们不知道,她之前已经做过多少次类似的事。
但颤巍巍拿起缸子的手,和不断躲闪的眼神,已经说明了她内心深处的抵触,以及无奈。
看到这里,皮哥是很害怕的。
害怕电影落入窠臼,用观众对欲望的猎奇,将这段戏,变成“穷姐以身为弟弟还债”的噱头。
这种处理,更简单,更直接,更符合大众对“底层”的认知,也更能创造话题度。
唯一的代价,是践踏穷人的尊严。
庆幸的是,底层出身的王宝强,用自己的温柔和细腻,为这段本应是大尺度的戏,做了正向的留白。
姐姐躺下后,紧紧抓住被角,默默等待着即将到来的交换。
但向腾辉,此时却选择了远远观望,都不敢直视眼前的女孩。
并且自始至终,都没有靠近过她。
随后,向腾辉拿出了钱,给了姐姐一个善意的谎言:他们在我沙场打工,我是来给工钱的。
接着,又是一个细节。
向腾辉掏出钱,没有放在离自己最近的床脚,也没有放在枕边,或硬塞到姐姐的手里,而是放在了最远的,有太阳照进来的窗口。
这个细节,意味深长。
钱,是干干净净的,姐姐,也是干干净净的。
比起那些深谙商业规则的导演,王宝强用这段戏,给了那些挣扎在贫困线上,被迫放弃尊严的底层人,以最温暖的体面。
他没有消费姐姐,没有将女性甚至尺度作为卖点,而是用自己的善良和温柔,小心维护着他们的自尊。
这种关怀,令人动容。
比起其他国产影视剧中被丑化的穷人,果然只有底层上来的导演,才最懂底层人。
小心思二:三个“不坏”的反派,戳破了血淋淋的现实
无论经历多少高大上的说教,要在这个社会里生存,总要遵循一些大家都熟知的“潜规则”。
这些规则,在有些电影中粗暴直给,比如罪案片中的钱权交换,官商勾结。
有些电影讳莫如深,比如商战片里的权色交易,利益输送。
但这样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能通过几个穷苦的小孩子,说明怎样的社会规则呢?
王宝强的认知,是质朴且真诚的,从底层摸爬滚打上来的他,对这些规则,了然于胸。
就像《人民网》评价的,这部电影带有某种自传性质。
王宝强在叙事的过程中,显然或多或少加入了自身的经历。
这些经历,反而戳破了社会运行时的一些假象,触及到了社会现象的本质。
比如善意的欺骗。
肖央饰演的饮料厂老板,最开始撺掇向腾辉创建格斗俱乐部,其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趁着申奥成功的“运动热”,欺骗来的领导和投资商。
“你是做过冠军的人,肯定能培养出冠军”。
这套说辞,里面藏着最大的理想主义,可两人都知道,对方满脑子都是生意。
只不过这一层窗户纸,他们心知肚明,不愿意捅破。
这是《八角笼中》中最大,也是最有力量的反讽。
帮助这些大泷山的孩子走出农村,开阔眼界的俱乐部,最开始建立的初衷,竟然是欺骗。
对动机的不避讳,凸显的,反而是王宝强在叙事上的诚实。
他没有回避整件事,本身在道德上的瑕疵,反而勇敢述说着这件事情背后的逻辑。
社会上的有些事,如果不是虚假和欺骗,可能根本就无从开始。
可一旦开始,它的方向,是由人把控的,在一个好人手里,欺骗,也可以成为善意的谎言。
比如以盈利为目的心机。
格斗俱乐部刚建立起来后,实现盈利的,是在“满天星”酒吧。
向腾辉以老板的姿态,夹着雪茄找到了濒临倒闭的酒吧,两人对格斗表演一拍即合,至此,向腾辉终于有了进账和盈利。
虽然这种盈利,是处于灰色地带的。
但它实质性地,给双方带来了好处,向腾辉有了资金将俱乐部持续下去,俱乐部老板也有了节目吸引顾客,博取眼球。
可随着格斗渐渐火爆,向腾辉有了更大的目标。
这个小小的“满天星”,已经承载不下他赚大钱的野心,在更为丰厚的合同诱惑下,他果断抛弃了救自己于危难的老板。
甚至连最后再打一场的请求,也无情驳回了。
在道德层面,向腾辉是见利忘义的,这就像生意做大了抛弃伙伴一样,虽然这是成人世界的潜规则。
趋利,总是没错的,但向腾辉的操作,也为自己以后的道路埋下了大雷。
这个小酒吧的老板,以后再未出现。
但向腾辉火起来后,那个引爆舆论的短视频,有很大可能,就是小酒吧老板做的手脚。
欠下的债,迟早要还。
看似合理的社会规则下,暗流涌动的,永远是深不可测的人心。
再比如,以勒索为目的的慈善。
为了给孩子们寻找出路,向腾辉找到了私立学校的校长。
校长听闻后,善心大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给孩子们读书机会和学籍的请求。
正当向腾辉以为遇到了活菩萨,紧握双手表示感谢的时候,校长却画风一转,要赞助费200万。
包裹在善心里的,是狮子大张口的贪婪。
在社会运行的规则中,没有无缘无故的善,大多数的善,需要付出的代价,比没有“善意”更加惨重。
当向腾辉痛定思痛,下定决心卖掉房子,给孩子们换取学习机会的时候,校长却不搭理他了。
这也说明,更为可怕的是,连这种看似勒索的善,有时候都是难得的机遇。
有人说,能花钱办到的,往往是最简单的事。
因为有些事,拿着钱,都不一定找得到门路,向腾辉找学校,就是这样的事。
错过了被“勒索”的机会,甚至连对方的门,都敲不开,这也是人情社会办事的铁律。
发现没,剧情一路走来,向腾辉经历的种种,都盖着一层蒙蒙的灰度。
这层灰度,游走在彻底的伟光正和极端的黑暗之间。
我们很难说,两位老板一位校长,一定就是坏人。
他们代表的,只是游离在这个社会灰度之间,一个个活生生的节点。
我们的社会,就是由这些节点组成的。
社会现实不是非黑即白,符合常理的事,未必能正常运行。
反而是戳破正义泡泡的这些现实,言说着社会的丛林法则,告诉着我们,活于社会的真正道理。
小心思三:不歌颂苦难,以平视,呈现真实的人性
《八角笼中》苦吗?
太苦了。
片中的孩子,不仅吃不饱,穿不暖,大多数甚至无父无母,自己自生自灭。
但讲述他们苦难的王宝强,却选取了可贵的平视视角。
他没有俯下身,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怜悯苦难。
也没有蹲在尘埃,以艺术家的姿态,把玩苦难。
他没有将苦难浪漫化,没有对苦难报之以歌,反而将着力点,始终牢牢放在身处苦难的个体,坚毅的品格和不屈的性情里。
这一点,是十分可贵的,也是现如今大多数国产片导演,把握不准的度。
而这种平视的方式,却简单粗暴。
对王宝强来说,里面藏着自己对人性真理最为朴素的认知。
比如结构上的互文。
片中有两个吃药的场景,颇具悲凉的宿命感。
格斗冠军向腾辉,因为听信教练的鬼话而用药,导致失去了运动员资格,甚至锒铛入狱。
向腾辉的命运,显然充满了苦难。
回家向母亲告别的那场戏,就充盈着对这种命运的歉疚和惋惜。
但王宝强没有过多琢磨于教练的欺骗和处罚的轻重,而是用见到母亲极其克制的情绪,和张力十足情感的矛盾,来表达人物面对苦难的个性。
这种个性,在他的徒弟苏木的身上,似乎得到了传承。
进入新俱乐部后,苏木选择了和师傅不同的道路,他并未听教练的话吃药比赛,却被报复打断了腿。
因为断腿,苏木和马虎的命运再次被改变。
他们的命运就像坐上了过山车,从低谷到巅峰,又回到了低谷。
即便走回抢劫的老路,两兄弟依旧保持着对姐姐善意的谎言。
为现实所迫的犯法,并没有彻底泯灭他们的人性,虽然面对吃药截然相反的两种选择,最后都没有好结果。
但从结构和叙事上看,这种殊途同归的命运互文中,潜台词是不公、无力和绝望。
他们挣扎着向上,不是因为他们遭受的苦难,而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有的人格。
有观众诟病,“监狱”这个场景,在片中出现了太多次。
肖央饰演的王敬福,王迅饰演的王凤,陈永胜饰演的马虎,甚至向腾辉,都进过监狱。
隔着监狱玻璃的对话,是电影重要的对白。
这么多狱中场景,冗余吗?
如果从电影流畅度的角度来说,有一点。
但从导演表达的角度来看,或许刚刚好。
从监狱戏份,看得出,王宝强并未对因苦难而犯罪的人,有半点开脱。
在他的世界中,“监狱”代表着惩罚,代表着对自身行为的负责。
无论是作假、打架、吃药还是抢劫,只要犯了罪,就应该进监狱,这是王宝强最为朴素的是非观。
不像对社会规则的呈现,这里的王宝强,态度反而异常清晰。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带的视角,其实亦为平视。
面对底层人经历的苦难,王宝强的故事,甚至没有宣扬某种积极正向的昂扬态度。
反而在说一件最简单不过的事:这些孩子,这些生命,除了拼命,别无选择。
在社会新闻中,在社会采访里,我们见过无数这样的底层人。
他们终其一生追求的,不过是努力再努力,拼命再拼命。
他们为的,甚至不是以后能活多好,能有多么大的成就,而仅仅是找到,做人的尊严。
就像马虎说的那样:
他们的命运,就像打水漂的那块石头,不管怎么漂,最后都要沉下去。
这给了影片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也诠释着整部电影的最重内核,打开国人解读“活着”天花板。
石头是很难浮起来的,就像某些人生,根本没得选。
但这依旧阻止不了,底层的人们仰望蓝天的心思,以及他们挣扎着求生,获取希望的尊严。
影片最后,王宝强设计的结尾,其实有种穿透现实的力量在里面。
看着苏木在聚光灯下拿到冠军,他反而转身,默默消失在了黑暗的通道中。
此刻的他,除了像一个悲情的幕后英雄,更像是现实生活中,提携过他的那些人。
一路走来,王宝强惦念着他们的好,就像他给冯小刚送小米,给刘德华下跪一样。
内心深处,王宝强其实也想做这样的人。
扶后来人上位,深藏功与名。
《八角笼中》并不完美,从商业片的角度来说,它有些技法生涩,有些叙事,牺牲了流畅度。
但之于王宝强,这些缺点,大家却都能容忍。
因为我们有太多精明油腻的商业片导演,却少了难得糊涂的笨人。
从这三个小心思,皮哥看到王宝强作为导演的潜力。
中国电影,与其多一个制造行活的商人,不如多一个真诚的故事讲述者。
他的下一部电影,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吗?
或许不太可能。
但皮哥充满了信心:一定比这一部要好。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文章写得很好。分析的很精准。谢谢作者。
王宝强三观正
所以很多人看不懂!一个暴发富的形象他们都没见过,理解不了,还说其浮夸!一如当时的树先生。但后期却封神。
给王宝强点个赞👍,这么多年坚持不懈一直努力,好样的!
穷人想改变命运,唯一比富有的人多的优点或者说长处,就是能拼命!
王宝强,是导演里,少量还有正常价值观的一批。大多数导演,其小到审美、生活常识,大到人性伦理、价值观,几乎都是自作多情!自以为是!
反正好与不好,就是两个字"支持"。发自内心的!
穷人 谁是穷人 是不是说农民 谁问谁是富人
好文章!
拍电影的终极目的,应该就是赚钱吧[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好与不好我不管,我就是支持王宝强,因为我不想看见他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