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中南海会谈,赫鲁晓夫说了什么,让毛主席下定决心反击印度

花开半夏千古 2024-08-03 00:52:38

1962年10月,面对印度人的猖獗侵略行径,毛主席下令解放军对印度侵略者进行了自卫反击作战。

这场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克服了高原地形后勤补给困难、机动不便等一系列劣势因素,一路势如破竹,连连取胜,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

事实上,毛主席之所以下定决心要反击印度侵略者,却并不是一时之决定,而是有迹可循的。

这个“迹”可以说在1959年他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会谈之后便已经十分明确了。

这场会谈中赫鲁晓夫又说了些什么,会让毛主席有了坚定的打击印度侵略者行径的决心呢?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立。这是一个旧时代的终结,也更是一段新时代的开篇。

而就在国内百废待举之际,东北亚地区的战争也让新中国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做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

与此同时,西藏也在几经周折后于1951年中和平解放。但是借助中国无暇顾及之际,印度已经开始实质性侵略了藏南等地区。

期间为了控制更多区域,扩张,它也曾策动、支持一系列叛乱,但均遭到失败。

1954年,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受到了毛主席的隆重接见,而就一些分歧也展开了会谈。

这与当时的国际环境自然是息息相关的。毕竟中国囿于抗美援朝带来的影响已经与美国为敌,而在西南地区自然是不能再度树敌的。

可是印度尼赫鲁却将忍让视为软弱可欺,进而得寸进尺。1959年,解放军平叛胜利后其公开提出将中国领土划归的无理要求,进而更是制造了郎久等武装冲突事件。

显然事件的肇事者就是印度。可是作为域外国家,也是世界另一极的苏联却拉起了偏架。

赫鲁晓夫在发表的“塔斯社声明”中,严厉谴责中国,明显偏袒印度,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安全的行为视为“可悲的、狭隘的表现”。

之所以如此,无非是苏联维护其既得利益而已。但这显然是痴心妄想的,不能为中国所接受的,中国虽大却无一寸多余之地。

从外交角度上而言,由于中国已经与美国交恶,再与苏联交恶显然是不妥地,于是本着国家利益的初衷中苏两国领导人还是在中南海举行了正式会谈。

对于会谈中方非常重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毅等人出席;苏联方面则为赫鲁晓夫、苏斯洛夫、葛罗米柯、波诺马廖夫等人。

赫鲁晓夫在会谈中,坚持强调中国是“过错方”,称印度是“开明的”,应该“积极团结”。

显然苏联的意思是坚持要中国让出一些领土,可这是中国完全不能答应的事情。

这在历史上如“以地事秦”何异?对于赫鲁晓夫的横加指责,陈毅用事实进行了反驳,可赫鲁晓夫又推脱不知道情况。

可你既然不知道情况,又为何偏听偏信,且独独听印度的话发表了枉顾事实的塔斯社声明呢?

毛主席作为久经沙场的老革命,自然明白苏联的态度,也更明白印度的“自持”以及打是不可避免的了。

“既然尼赫鲁非打不可,那我们只有奉陪了,来而不往非礼也。俗话说不打不成交,也许我们反击一下,边境才能安定下来,和平解决边界问题,才有希望实现”。——毛主席语

1962年,甚嚣其上的尼赫鲁政府,表态要以军事力量对付中国,并调集大军大举侵略我国。

其实此时的中国国内情况仍旧困难,毕竟刚刚度过三年自然灾害。

但也不是没有蕴含机会——古巴导弹危机爆发,也成为了重要的楔子。

这一年8月,美国人通过U2飞机发现苏联在古巴建设导弹发射场。

古巴距离美国近在咫尺,显然美国人是不会允许的。于是,肯尼迪表态不惜一战,航母、军舰列阵,封锁古巴。

苏联自然也不遑多让,步步紧逼,运载导弹的商船鱼贯而入。一场足够毁灭地球的核大战也一触即发。

这时的印度侵略显然是“不明智”或者说太过骄傲自大的。很快利用苏联无暇顾及的间隙,一场对印自卫反击战准时打响。

毛泽东把张国华叫到了地图面前,指着地图上的印度军事据点,说:“扫了它”!

有了最高指示,战士们在复杂的高海拔地区巧妙的采取掐头去尾战术,迅速痛击了印度精锐。

10月28日,苏联同意撤走在古巴的导弹,而我们的对印自卫反击战第一阶段也同日结束。

第二阶段中,中国解放军也迅速决战,迅速撤出。最终印度被迫坐下来谈判,他们也见识到了中国军人的速度、勇气和力量,不敢再轻易言战。

印度国防部长也引咎辞职,之后印度陷入到印巴战争泥潭中,中国西南地区的局势才稳定了下来。

0 阅读:0